1樓:網友
歷史上,傑出的將領大都具有居功不傲、嚴己寬人的優秀品質。春秋時期,三將讓功的佳話正體現了克己讓功做法對乙個國家強盛的重要作用。
春秋時,齊國大舉進攻魯、衛兩國,兩國眼看就要打敗,緊急向晉國尋求幫助。晉國任命 郤克為元帥、士燮和欒書分別為統領上軍、下軍。戰爭開始後, 郤克身為主帥衝鋒在前,被敵箭傷到流血不止,仍未停止進攻;士燮和欒書亦正頃棚奮勇舉則殺敵,在將士們齊心協力的努力下,終於大敗齊軍,齊國獻寶求和,歸還了魯、衛兩國的土地。
晉軍旗開得勝,大部隊浩浩蕩蕩回到本國,國人紛紛站在城門兩側歡迎。人們沒有發現士燮的身影,再仔細一看,原來他和最後面的普通士兵走在一起。他的家人非常不解,他說:
今日得勝之師歸來,先進去的人必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我先進去豈不是代帥受名,因此我不走在前面。」
郤克覲見晉景公,晉景公稱讚他說:「這次大獲全勝,你是功勞最大的人啊!」郤克立刻答道:「這要歸功於君主平日訓導、將士們的努力,我的功勞微不足道。」
當士燮覲見晉景公,晉景公也說:「此戰能勝,你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勞啊!」士燮也謙虛地說:「這乎昌是克指揮有方,士兵們勇敢作戰,我哪有什麼功勞呢?」
晉國的這三位傑出人物,在戰爭取得勝利後互相推讓功勞,自己一點兒也貪功自大,這種優秀的做人風格,一直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2樓:孫葉葉
郭子儀的一生可謂是對「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這句話的最好解讀,做人如此,做官亦如此,有功悔銷不爭功,有禍不畏懼,這樣的智慧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
李典:三國志是喊攔這樣評價他的「典好碧滲遊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這就是李典,乙個值得尊敬的人。
求歷史上有功有過,功不低過的例子
3樓:網友
將相和傳奇 西元279年舊中國時代,趙國的藺相如守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 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 ,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
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門客以為 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
秦王那麼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 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勢必削弱抵禦外 敵的力量。
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先男家之急而後私仇啊!」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 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
我粗野低賤,志量淺狹,開罪於相國,相國能 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好,成了生死之交。
有哪些為而不爭的名人?
4樓:我就是劉邦
藺相如,為國家進言獻策,用其三寸不爛之舌和視死如歸的勇氣,為趙國做出了很多貢獻,這是他的為。但是他不 與廉頗爭權奪利,為國家利益為上,這是他的不爭。
韓信為漢朝立下了十大功勞,這是他的為。但是別人勸他造反時,他不造反,這是他的 不為。
漢光武帝劉秀,光復漢室,這是他的為。在匈奴大災難時期,為了漢朝百姓的休養生息他沒有派兵攻打匈奴,這是他的不爭。
隋朝末年瓦崗寨寨主翟讓,建立瓦崗寨政權,揭竿而起,這是他的為。為了起義更好發展,他把權位讓給了更有指揮能力的李密,這是他的不爭。
***總理一生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他的為。他不爭權奪利,儘量不捲入政治鬥爭,這是他的不爭。
爭氣不爭功的案例
5樓:匿名使用者
某公司新舊總經理交接典禮,王董事長親自主持。他循例先說一些舊任張總經理的貢獻,肯定其5年內的改革,對公司有很大的助益。
然後介紹新任總經理的簡歷,並且推崇他的寶貴經驗和出眾能力,相信公司在他的主持之下,必定有更為燦爛的未來。
張總經理致詞的時候,忽然間好像變成另外乙個人,平日的果敢和氣魄,頓然消失。
他十分客氣地表示,由於過分重視績效和士氣,對於某些同仁,似乎疏於照顧,希望大家體諒他的苦心,多多包涵。
他又表示雖然離開公司,但是仍然在本地任職,以後見面的機會很多,請大家秉持原來的愛護之情,不吝指教。
李總經理是新人,大家對他所知不多。他誠惶誠恐,深怕大家一下子不能接納他。致詞時儘量鎮靜而和緩,偶爾新增一些幽默,希望博得大家的好感。
這些情況,各公司、機構大致相同,好像有一定的模式,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同樣的話,採取同樣的態度和語氣。久而久之,似乎形成一套不成文的公式,非如此不可。
交接典禮的主持人,無論舊任總經理的退休、榮公升、遷調或革職,一定要說些讚的好話。
請根據以上的案例,以下的問題:
1、為什麼交接典禮,差不多都說些如此這般的話呢?
2、王董事長先肯定舊的總經理,再推介新任,為什麼?
3、你碰到過這種現象嗎?如果由你來主持這個典禮,你會如何?
4、如果你是新接任的總經理,你會如何做?請詳細說說你的理由。
5、如果你即將離任,你會說什麼?為什麼?
功大於過的名人
6樓:網友
1.拿破崙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拿破崙進行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等,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公佈了《民法典》,這些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範;建立中學和大學,鼓勵科研和技術教育,促進了法國教育和科技的發展。
2.武則天功大於過。理由是:在武則天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3.把史達林全盤否定絕對是個幼稚的做法,***、卡斯楚、邱吉爾等名人都認為史達林的歷史成就功大於過。
功高蓋主,往往不得善終,歷史上有哪些人物功成名就後全身而退?
7樓:網友
大多功高蓋主的人都不得善終,但是也有少數,比如諸葛亮就沒有因為功高蓋主而死。
8樓:餘量不足
我感覺全身而退的應該商聖范蠡吧,他在成功之後,迅速的抽身而出,選擇隱居山林,也是很明智的決定了。
9樓:啊大倩啊
因為功高蓋主,所以很多英雄人物在成功以後很難得到善終,基本上是沒有人的。
10樓:噠噠噠噠蹦
范蠡幫助楚國消滅了吳國,但是他本身清楚勾踐為人,特別愛記仇,只可以淺交,不能夠深交,他也是看中這一點,從而離開了勾踐身邊。
11樓:網友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主動裁撤湘軍,並向清廷交權,表明自己沒有太大的野心。
12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之所以能夠跳出這個怪圈是因為他們深刻的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提前做好準備,就比如湯和。
13樓:淡年華
漢朝時期的衛青,去了長公主還是自己的前主人,最後也是得以善終,唐朝時期的郭子儀,也是歷經多位皇帝而得以善終。
汝為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爭功。是什麼意思?
14樓:饒依絲覃洲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這句《賢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這句《賢文》的意思是:
如果你不自誇,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高下;如果你不自大,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功勞。乙個人如果放低身段,謙虛為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受到益處。反之,乙個人如果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必定要遭到失敗的懲罰。……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故事有哪些
15樓:匿名使用者
事半功倍的是 : 二虎相爭 事倍功半的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要做善事,靠著善書教化人,終究事倍功半。」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把這民間事業整頓得件件整齊,樁樁發達,這豈不是~嗎?」《孟子·公孫丑上》: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三國典故有哪些,三國中 比較經典的典故有哪些????
1 髀肉復生 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2 後患無窮 劉備 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3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4 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5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
名言典故和出處,毀三觀的名言典故有哪些
只有比別人更早 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笨蛋自以為聰明,聰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莎士比亞 求一些關於圓明園的名言或典故,註明出處!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 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 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
蘭花的典故有哪些,與蘭花有淵源的名人有誰?
燕夢蘭來 春秋時,鄭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自天夢一位天bai使送給她du蘭花,並對她說 我叫伯鯈,是你的zhi祖先.送你這蘭,作你的兒dao子.蘭花有國香之稱,佩戴它,人家一定會喜歡你的.不久,鄭文公見了燕姞,贈給她蘭花,兩人十分恩愛.過了一些日子,燕姞懷孕,生下一子,取名為蘭,就是後來的鄭穆公.後因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