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忙,哪個年齡前的孩子也要自己帶,好處不止一點?

2025-05-03 12:10:03 字數 4272 閱讀 3059

1樓:情感諮詢師半暖陽光

5歲之前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這是建立親子感情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2樓:小貓的射手座

三歲之前的培滲笑孩子一定要媽配含媽自己帶,因為三歲之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他所有的情感**完全依喊蔽賴於他的教養人,所以這個時候是孩子和媽媽建立關係的重要時期。

3樓:時間帶給我們的快樂

媽媽在忙,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帶,在友桐這個時候一喚譁定要讓孩子養成乙個學習的好習慣,這樣以後和告行才不會有遺憾。

媽媽在孩子到了哪個年齡段,不管再忙也不能讓老人帶?

4樓:慶音韻

寶爸寶媽的工作壓力都比較大,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帶孩子,請保姆照料孩子家長又不放心,所以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一方面老人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另一方面老人對孩子非常疼愛。但是,當孩子處於特殊的年齡段,寶媽還是儘量自己帶,畢竟沒有什麼是比陪伴孩子成長更重要的事。

孩子3歲前教育的重要性。

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處於快速發育期,不管是在模仿還是其他學習能力方面都很強,是他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培養他良好行為和性格特點的最佳時期,所以孩子在1-3歲的教育是非常關鍵的。而教育失敗往往是因為忽視了兒童的心理發展,因此在孩子3歲前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需要寶媽來充當教育的主要角色。

媽媽為什麼要親自帶孩子。

孩子1-3歲是他心理依賴期建立的重要階段,孩子出生後,離開母體,他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媽媽是他最信賴的人,所以在他1-3歲時,媽媽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有利於他性格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另外,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從小培養起來,媽媽對他的影響力較大,可以更好的養成他的好習慣。並且媽媽親自帶孩子有利於孩子和媽媽建立依戀關係,時常感受到媽媽陪伴在身邊的孩子,在心理上會更有安全感和滿足感,可以為媽媽以後的教育打下好的基礎。

老人帶孩子的弊端。

俗話說「隔代親」,老人對孩子的疼愛絕對是「掏心掏肺」、不計回報的,但是老人畢竟年紀比較大,從體力和能力上都有所欠缺,所以讓老人照顧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老人帶孩子有哪些弊端:

1.老人最聽不得孩子哭鬧,當孩子一哭鬧,老人就拿他沒辦法,只好想辦法滿足他的需求,這會使孩子更加任性。

2.有的老人思想很封建,他們時常會用一些偏方來「幫助」孩子成長,不可避免的會好心辦壞事,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3.老人照顧孩子時最怕他磕著碰著,只能限制他的活動,冒險的事情不能做,危險的地方不能去,這會阻礙孩子冒險精神的培養,使他越來越膽小。

4.老人幫孩子代勞了太多事情,幫他穿衣服、給他餵飯、抱著他下樓等等,這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導致他越來越不獨立,影響孩子生活能力的發展。

其實,每個老人都有一顆牽掛子女的心,但是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會影響他的一生,家長要在疼孩子和愛老人之間把握好「度」,讓親情為教育助力,而不是讓親情阻礙教育。

5樓:百事通茶茶

在孩子到了13 14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儘量不要讓老人帶,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開始在青春期會有一些叛逆的情緒,如果是老人帶的話肯定不太在意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否則孩子是很容易走上不歸路的。

6樓:教育知識之家

我覺得是孩子一到三歲的時候,孩子這時候正沒有安全感,媽媽的陪伴有利於她的性格和健康的發展,老人帶孩子太溺愛了,還是自己帶的好。

7樓:法律人張大炮

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不管再忙也不能讓老人帶。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老人的話他也不會再去聽從。爸爸媽媽可以和他多溝通來幫他度過這個敏感時期。

孩子到了什麼時期,家長再忙也要自己帶?

8樓:每日話題心說

三四歲。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啟蒙期,是孩子成長的轉折點,所以再忙也要自己帶。

9樓:勤奮的若生

我認為是幼兒園時期吧,因為在這個時候正是孩子思想啟蒙和發育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在身邊,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培養的不好,形成不好的性格。

10樓:小沫9小沫

孩子零歲到三歲,是認知事物,學習生活基本技能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自己帶。到了十幾歲,青春期叛逆期的時候,再忙也要自己帶。

11樓:網友

我覺得孩子到了上學時期就應該自己帶,這樣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12樓:惠華小知識

孩子一旦上了初中,家長再忙也要進行輔導教育。因為孩子的學習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不在旁邊監督,孩子的學習可能會被落下。

孩子到了哪個年齡,父母再忙也要親自帶呢?

13樓:一青冒撒

孩子3歲前,心理方面的發展還不夠完善,需要家長尤其是寶媽的高度參與,才能把心理基礎建立起來,如果寶媽在這個階段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孩子缺少和媽媽的接觸,感受不到來自媽媽的關懷,不僅會影響到基本的心理建設,同時還會影響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

寶寶出生後身邊是誰長時間陪伴著他,會讓寶寶產生慣性思維,並依靠這種慣性對撫養人形成一種依戀。如果家長過早讓老人幫忙帶娃,出現老人全天候陪伴寶寶,家長只在下班後看看寶寶的情況,那麼寶寶就會因為老人陪伴次數、時間較多,誤以為老人是自己的撫養人,並對其產生依戀心理。

家長和老人在帶娃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差異的,家長們更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各方面能力、品質的培養,而老人帶娃時就比較單純了,他們往往只追求孩子每天吃飽穿暖,開心快樂,甚至會過分溺愛孩子。要知道,不同的人給孩子創造的成長環境不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寶寶3歲前,是各方面打基礎的階段,包括心理狀態、性格、行為、智力等等,有了良好的基礎,未來才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而這當中,少不了家長的教育和引導。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就是,我們並不是指所有老人都帶不好孩子,而是說老人在育兒方面確實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如果家長忽視了這些弊端,對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等孩子逐漸長大,暴露出一些問題時,再想糾正就比較難了。

老人帶娃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容易縱容孩子,孩子一哭鬧,老人就心軟妥協,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同時還會讓孩子變得任性、跋扈,小時候有家長、有老人護著,孩子可以任意妄為,但長大以後呢?出了家門,走向社會,孩子必然會因為這種性格吃虧。

還有乙個問題是老人自身方面的,老人的體質、體力包括思想觀念在內,都不如年輕人,無論是在照顧孩子上,還是教育孩子上,都無法做到像當代年輕人那樣,這麼一來,孩子不僅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教育也跟不上節奏,身心各方面發展就難免會落後於同齡人。

14樓:溫柔的女人

孩子在6七歲的時候,父母再忙也要自己帶,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年齡,你不自己親自帶的話,長大之後孩子和你肯定不親近,而且還會有代溝。

15樓:貝塔小姐球球愛

孩子到了6歲,父母就別讓老人帶娃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各方面開始成長,他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乙個照顧他日常起居的人,而是乙個有力的引導者,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性格都能給予正確的指導。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比較叛逆,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很難聽從別人的勸導。

在這個階段給他足夠的陪伴,好好的教導他一些道理,這對他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響。

16樓:貓貓

1、寶寶出生後第一年。這一年是孩子母嬰依戀關係最強的一年,在這時候誰陪伴在寶寶身邊,寶寶就對誰有長久的依戀。2、寶寶8歲以後。

這時候是孩子最調皮的時候,也是教育的風口浪尖,要是父母在這時候嚴格要求孩子,能把一些壞毛病改過來。3、寶寶12歲左右。是孩子剛剛有青春期的時刻,需要家長做正確引導。

父母在孩子6歲以前,即使再忙也要堅持陪孩子做哪4件事?

17樓:羊裡個羊個羊

平時父母上班比較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孩子,每天至少抽出半個小時陪伴孩子,孩子是需要呵護的。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好的習慣,一定好溫柔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並且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父母不要過於溺愛孩子,如果孩子4歲了,要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不要什麼都代勞。

父母要鼓勵孩子結交朋友,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現在這個社會,溝通能力是特別重要的。

18樓:貓巷小小心

父母再忙也要在孩子學說話時,學走路時,自己能獨立吃飯時,第一次去學前班時,這四個時候陪在身邊,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19樓:小湫的詩雨

陪孩子做遊戲,提高智力發展速度。指導孩子學習,增加學習興趣。參加孩子的家長會,讓孩子更加有自信。陪伴孩子睡覺,讓他理解愛的呵護。

20樓:網友

首先就是高質量的陪孩子玩耍。培養好孩子的好習慣。陪伴孩子閱讀,進行親子閱讀。鍛鍊孩子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孩子要在哪個年齡前巧立家規,孩子成長將更順利?

從小給孩子立好了規矩,孩子並且遵照執行了,以後不光是學習上,也會體現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就是,孩子會有規則意識。如何給孩子巧立家規?第一,立家規的時候要讓孩子一塊參與,要聽聽孩子的聲音。規矩是給孩子立的,最終也需要孩子來執行,所以必須要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這樣的規矩孩子才更易於理解,才能夠更利於執行到...

5年前小胖和媽媽的年齡和35歲,今年媽媽是小胖年齡的4倍,今年媽媽和小胖各多少歲

今年小胖和媽媽的年齡和應該是 35 5 2 45歲。設小胖的年齡是1份,那麼媽媽的年齡就是1 4 4份。兩人年齡共5份 那麼一份是45 5 9 歲 媽媽年齡 9 4 36 歲 答 今年小胖9歲,媽媽36歲 五年前年齡和是35歲,今年年齡和就要加十歲,也就是45歲,媽媽是小胖年齡的4倍,那媽媽就是36...

哪幾種型別的媽媽,是最會毀孩子自信的存在?

非常愛面子的媽媽,在外面就非常的要面子。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更優秀,那回到了家裡就會使勁的罵孩子。一味地哭窮,一旦談到錢,就說自己窮 非常喜歡批評孩子,否定孩子,發現不了孩子的優點 不關心孩子,哪怕孩子表現得再優秀,也不會給他鼓勵。打壓式教育,無論孩子取得多的成果都不會誇獎孩子,也不會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