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的古義是什麼?
1樓:惲海聊生活
如下:
1、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
2、某人,有的人。
3、稍悔帶空微。
4、用作虛詞 ∶表示選擇或列舉。
5、表示假設,倘碧瞎若,假使 。
拼音huò,部首戈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8畫。
漢字筆畫:<>
或亂[huò luàn]
昏亂;惑亂。或,通「行公升惑」。
無或[wú huò]
不要。或恐[huò kǒng]
也許;可能。
迷或[mí huò]
見「迷惑」。
若或[ruò huò]
假如,如果。
或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2樓:哲哥聊歷史
1、有的,有的人。例如: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山含也許 (相當於或者)。例如:或擾稿者其於道不遠矣。
3、又。表示選擇或列舉。
4、語氣詞,常用於否定中加強語氣。莫或興之。――清·黃宗羲《原君》
5、同「惑」,迷惑 。例如:夜半,而城上四面鼓譟,敵人必或。――墨子·備蛾傳》
無或逗李笑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或的古義
3樓:得書文化
1)動詞「有」的意思。《尚書。五子之歌》:「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2)代詞,代人,有人,有的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3)代詞,代事物。有的,有些。清。姚鼐《登泰山記》:「回視日管以西風,活得日,或否。」
4)代詞,表疑問:「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者?」
5)副詞,也許。「或能免腔李搜乎」
6)副詞,間或,有時。《世說新語。自新》」蛟或浮或沒「7)副詞,又。《史記。李將軍列傳》伍歷「君忘導,或失道,後大將軍。」
8)連詞,倘若,如果。《水晶柱》:「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
9)連詞,表擾燃示選擇關係,「或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
10)動詞,通「惑」.迷惑,奇怪。
古文或的意思
4樓:哲哥聊歷史
古文「或」的意思:
1、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於國也》:「或百步而後止。」
2、有時:《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旅冊隱或棹孤舟。」
3、又:《詩經·賓之初筵》:「既立之監,或佐之史。」
4、或者,或許:《馮婉貞》:「猱進鷙擊,或能免乎?」
5、通「惑拆廳」,迷惑:《漢書姿御·霍去病傳》:「別從東道,或失道。」
古文或的意思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古文「做亮或」的意思:
1、有的,有的人,純褲寬有的事:《寡人之於國也》:「或百步而後止。」
2、有時:《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3、又:《詩經·賓之初筵》:「既立之監,或佐之史。」
4、或者,或許:《純薯馮婉貞》:「猱進鷙擊,或能免乎?」
5、通「惑」,迷惑:《漢書·霍去病傳》:「別從東道,或失道。」
古代的「或」是什麼意思
6樓:網友
1、間或,有時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長煙一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話釋義: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2、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譟,敵人必或。——墨子·備蛾傳》
白話釋義:半夜,而城上四面擊鼓吶喊,敵人一定會有的。
3、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莫或興之。——清· 黃宗羲《原君》
白話釋義:沒有人發的。
或的組詞如下:
或者、間或、抑或、容或、甚或、設或、或然、時或、或體、迷或、草或、或且、或異、閒或、或疑、庶或、或或、界或、一或、或亂、感或、或問、或諸、或若、或日、或乃、借或、或將、如或、或時、
7樓:zjc**座
端:duān
1.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確;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2.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3. 事物的一頭:端的(dì)(a.事情的經過,底細;b.的確,果然;c.究竟。均亦稱「端底」)。端倪。端詳。事端。爭端。
4.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問題端出來說清楚。
5. 姓。
8樓:有點意思
番,在古代一般是指偏遠地區的國家民族等,比如番邦外國,含有歧視的意味。
番,讀作fān,也作pān(地名, 廣東番禺)。
基本字義: 遍數,次,回:三番五次。
輪流更代:輪番。更(gēng )番。
稱外國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倍:產量翻了二番。
9樓:西湖釣秋水
從哲學方面講 古代講究天人合一 大道於無 無中生有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 三乃萬物初始。
10樓:初級提問者
或huò
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於國也》:「或百步而後止。」
副》有時。《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副》又。《詩經•賓之初筵》:「既立之監,或佐之史。」
副》或者;或許。《馮婉貞》:「猱進鷙擊,或能免乎?」
形》通「惑」,迷惑。《漢書•霍去病傳》:「別從東道,或失道。」
11樓:網友
還有倘若的意思《蜀道難》: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罪的古義是什麼,法字的古義是什麼
罪,zui,原字為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字,改為罪。辠 zu 名 1 會意。從辛,從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憂,自亦聲。本義 作惡或犯法的行為。2 同本義 crime guilt 辠,犯法也。說文 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法字的古義是什麼 古寫作 灋 會意。從 水 表示法律 ...
爪牙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江」古義 今義 「走「古義 今義 「丈人」古義 今義 「爪牙 古義 今義
爪牙的今義是黨羽 古義人的指甲和牙齒。引證解釋 1 周立波 暴風驟雨 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尋思 滿洲國 這麼一個大密探,藏在這兒一年多,沒有發覺,一定有爪牙。2 呂氏春秋 恃君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譯文 以人的能力,牙齒和指甲還不足以保護自己。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 1 黨羽 解釋 黨徒。多指惡...
「走」的所有古義,走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動 會意。金文字形象擺動兩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腳。合起來表示人在跑。本義 跑 走,趨也。說文 來朝走馬。詩 大雅 緜 某將走見。儀禮 士相見禮 險其走。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若蟬之走明火也。呂氏春秋 期賢 在位者皆反走闢。大戴禮記 諸侯遷廟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韓非子 喻老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