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的意思

2025-05-08 09:40:14 字數 3358 閱讀 9166

1樓:hua周銀花

乙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橘帆叢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乙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

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寧靜轎改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

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

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乙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圓櫻到與他白天。

2樓:輕候聽楓

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乙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

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帶橡塵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如洞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

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蠢禪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

努力工作、辛勤勞動就能使神明感到欽佩。乙個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

慎獨則心安這篇文言文的譯文是什麼?

3樓:活寶

翻譯如下:

慎獨就可以求得內心安寧。自我修養,沒有比養心更難得。養心最難的地方,又在於要獨善其身。

所以,能夠慎獨,則自我反省不會感到內疚,可以無愧於天地鬼神,肯定不會有行為不合於心意而導致不安。人若沒有一件內心感到羞愧的事,心裡就會泰然。

常常感到愉快、平和,這是人生自強的首要之道、尋樂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務。

原文如下: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家規家訓簡要註解是什麼?

4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如果心底不善良,那麼即使再講究風水也是沒有用處的。

二、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如果不孝順父母,即使再供**明也沒有什麼用處。

三、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如果兄弟之間的關係都相處不好,那麼外面交再多的朋友又有何用呢!

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乙個人的言行不端正,讀再多的書也不會改變他的氣質。

五、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如果乙個人心高氣傲,驕傲自大,聽不得不同的意見,那麼他再博學也是無益的。

六、做事乖張,聰明無益。

如果乙個人做事偏執,不講道理,那麼他再聰明也是交不到好人緣的。

七、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如果時機尚未來到,那麼怎麼強求都是無用的,所以在堅持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順其自然就好!

八、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如果乙個人通過不正當的方式獲取錢財,那麼即使他拿這些錢去做善事也是不可取的!

九、不惜元氣,醫藥無益。

如果乙個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經常熬夜等做一些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活動傷了元氣,事後有再多的醫藥也換不回健康的體魄!

十、*惡肆欲,*騭無益。

如果乙個人生活放縱奢侈,荒*無度,雖然屢屢行善多積*德,也是枉然無益!

5樓:sky不用太多

(1)家訓。

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也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2)家規。由乙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乙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3)家風。乙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是乙個家庭或乙個家族的家文化。

三者之間的關係:

當乙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乙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

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 等。

一)、注重家法、國法。

二)、和睦宗族、鄉里。

三)、孝順父母、敬長輩。

四)、合乎禮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式。

六)、修身齊家。

曾國藩家訓

6樓:得書文化

一曰慎獨則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

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

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

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wei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栗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

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後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飢已溺,一夫不獲,引為餘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

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zhi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餘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