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獨龍族用漢語稱其傳統的婦女紋面古俗為「畫臉」。過去但凡女孩到。
十。二、三歲,便開始紋面。有表示成年的意思。文面古俗現已經譁晌終止。迄今為停止紋面婦女已經不足百人。
雲南北界勘察記》說獨龍江上游一帶「女子頭面鼻樑兩顴上下唇均刺花紋,取青草汁和鍋煙揉擦入皮肉成黑色,洗之不去」。獨龍江下游一帶「女子紋面,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二三路不等」。
滇緬北段未定界境內之現狀》說 「女子……滿臉皆以刺小孔,塗以黑色,使成花紋以美觀。否則必然人所笑耳」。
建國前,獨龍族婦女還普遍保留紋面的習俗,對於這一紋面習俗的緣起,不同的資料和記載說法不一。大概可以歸納為四種解釋:
一是獨龍族認為婦女紋面是一種美的象徵,除了獨龍族對於美的認識外,還認為人死後血液迴圈停止,臉上的圖案比平時更明顯,故認為紋面的人死後更好看;
二是區分氏族的扒蘆敗標誌,紋面的圖案、紋型隨著地區和愛好的不同也有明顯的差異:獨龍江上游一帶是滿面紋,前額、雙頰、鼻子以及上下唇都要刺上圖案;下游一帶,有的只在鼻尖和唇下刺2路~3路;有的則只在唇下刺以黑花狀的圖案;
三是原始的圖騰崇拜,獨龍人認為,人死後其亡魂會變成一種色彩豔麗的蝴蝶,故紋面時把整個臉龐文刺成似張開翅膀的蝴蝶。
四是歷史上獨龍族長期受外族封建土司(主要是指藏族土司)的統治和欺凌,為逃避外族人搶劫婦女而形成的習俗。
各地紋面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紋面時,先用木炭或鍋灰在臉部描好紋刺圖案,刺紋者一手持有硬刺的老荊棘,一手用木棍不斷敲擊,沿紋路從上至下刺戮臉盆,再用鍋灰或深色草汁反覆揉擦,刺紋讓草汁滲入皮下,臉面紅腫結痂,一週左右,創口脫痂,所紋圖案呈青藍色,永遠留下擦洗不掉的花紋。
1908年清朝地方官吏夏瑚巡視獨龍江一帶,曾首次明令禁止紋面,本世紀40年代中期孔自清(原貢山縣長)在獨龍江地區任舊鄉長時,也曾禁止文面,建國後,獨龍族婦女逐步放棄了紋面的習俗。 從此,獨龍族婦春顫女紋面的歷史宣告結束。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還是有人紋面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再也沒有女孩子去紋面了,能見到的紋面婦女至少都有三十來歲了。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的習俗在如今還在持續嗎?
獨龍族紋面女,為什麼要紋面
5樓:青檸姑娘
至於紋面原因,紋面女們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後與靈魂相認,有的說是為了不被人搶去為奴,有的說是為分辨男女。有的為了死後能帶走生前的東西。紋面是一件極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荊棘刺出圖案,用西南樺製成的染料著色。
臉上血管、神經豐富,要紅腫、劇痛3-5天,所紋圖案終生不退。
獨龍族人極友好,常為沒東西饋贈客人而不好意思。有位紋面老人對我說,她的心願就是等紋面人全部去世,把她們的**展覽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覽館裡。
紋面樣式基本相同,不分氏族和家庭。在獨龍河谷裡,男子是不紋面的,而女孩子長到十二三歲,就需要紋面。紋面時,少女先洗臉後直臥躺於地,一婦女用竹籤蘸鍋煙水在少女臉上畫出圖案,以小木棍不斷敲擊一根荊棘上的硬刺,從上至下地依圖案刺戳破臉龐,再用鍋煙或一種深色的草汁,反覆揉擦刺紋,讓其滲入皮下。
一週左右,紅腫消失,青藍色的紋樣便永留臉上。
但是在獨龍江上、下游面紋有較大的差異,不但面紋圖案多種多樣,而且面紋的部位也有較多的區別:下游四鄉及三鄉地區大多隻紋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鬍鬚一樣,紋條成上下線形;也有部分連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紋上了。
而來自獨龍江上游的二鄉、一鄉的婦女則從額頭起,面紋佈滿了整個臉部,僅僅是花紋圖案不一樣。有些老年婦女不但滿仍面紋,連頭髮也剃光,只剩額前小小的一撮,很象漢族農村小男孩的髮型。如果不是紋面的特徵告訴我:
這是女性,我真會叫她一聲「老大爺」呢!據說,從不同的面紋圖案,當地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婦女居住的地方,是某個部落或民族的。
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我除了見過海南島五指山下的黎族婦女紋面外,這是第二個,至今尚未聽說還有哪個民族紋面的。我問了寨子裡好些個老人,想知道紋面的由來,可是告訴我的原因各不相同,又似乎都有理。
第乙個說:婦女紋面是美的象徵,不紋面的姑娘,以後是嫁不出去的;第二個說:紋面可以避邪(我又不明白男人為何無邪可避?
第三個說:作為區別各個氏族或家族部落的標誌;第四個說:防止北方察瓦龍藏族土司搶逼獨龍女。
眾說紛紜,使我無法判斷出到底什麼是獨龍族婦女紋面的真正原因。不過,現在再也沒有女孩子去紋面了,能見到的紋面婦女至少都有三十來歲了。
獨龍族婦女為什麼要文面
6樓:
獨龍族婦女喜歡文面,因地區不同而文面的大小又有不同,北部喜歡大文面,南部喜歡小文面。北部是指獨龍江的上江地區,婦女文面多是額部、兩頰、下巴均刺花紋;南部是指獨龍江的下江地區,文面只文顴骨及其以下,有的只文下巴二三道,如同男子留的小須。江尾地方和江心坡一帶只文下巴二三道.有的地區已逐漸改掉這一習俗。
獨龍族文面的方法是在面部刺上若干成行的小黑點,沒有花形,沒有動植物圖案。文面是原始民族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物質極端貧乏的情況下,美化自己的一種嘗試,雖較落後,但反映了他們對美碰型的追求。獨龍族婦女文面的年齡多在十二三歲以後,已含有成年的意義。
花紋圖案只有地區的差別,不是氏弊讓族和部落的標誌,因此,一看花紋即知文者是何地人,但不知其是何氏族。獨龍族婦女文面都自稱笑卜猜是為了美,尤其認為婦女晚年,由於文面而不見皺紋,顯得年輕不老。
為什麼獨龍族紋面
7樓:西門大官人
文面的原因:
據史籍記載和民間的傳說,獨龍族婦女紋面習俗的由來,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近兩三百年來,藏族土司和僳僳族奴隸主的勢力不斷深入獨龍族地區,對獨龍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特別是藏族察瓦龍土司,每年都要向獨龍族人民強收名目繁多的貢賦,甚至連嘴、耳、鼻、頭髮都要徵稅。
如繳納不起,便強擄婦女到藏族地區為奴。特別是年輕、漂亮的獨龍族婦女,常常面臨著被擄走他鄉的危險。在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獨龍族婦女為了免遭擄掠,逃避土司的蹂躪與踐踏,只好採取一種消極的自救辦法:
用鍋煙子塗抹臉頰,甚至寧願忍痛把自己的臉染刻成永遠洗不掉的「黛墨青紋」,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紋面的習俗,並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所以,紋面在歷史上是獨龍族婦女反抗民族壓迫、求得人身安全的一種消極鬥爭形式。
8樓:劉三勤
那是他們的圖騰崇拜!
雲南獨龍族紋面女一些情況
9樓:**展覽館
隨著最後一位紋面人故去,紋面文化失傳,揭秘獨龍族最後紋面女!
獨龍族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獨龍族的溜索是什麼?
溜索是最原始的渡河工具,古代稱為 撞 即用膠合成的藤篾 竹篾或鋼索架彎賣此設在山澗激流之上,用以飛越深谷。生活在中國西南 西北的彝族 傈傈族 恕族 獨龍族 羌族 藏族 土族等民族均使用溜索。獨龍族架設的溜索較為簡單,在枯水季節選擇江面最窄的地方,先用繫著線的彎配橋箭射向對岸,細麻線聯結成逐漸增埋迅粗...
獨龍族女子面上為什麼要「紋面」?
獨龍族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人口僅五千餘人,絕大多數生活在相當封閉的 獨龍江峽谷地區。婦女 紋面,是獨龍族相當奇異的習俗,對於這一習俗,至今仍是個 不解之謎,不過現在,怒江僅存的紋面女已經很少了,因為這一習俗,已經不再沿用,目前,僅存64位紋面女。婦女紋面,是獨龍族相當奇異的習俗,新唐書 稱 文...
朝鮮族女孩為啥那麼漂亮,中國的朝鮮族女子和朝鮮國家女子都是那麼美麗嗎?
朝鮮族受韓國文化比較多,所以打扮的都和韓國比較接近而且父母都上韓國打工 雖然不容易但掙得確實多父母也受韓國影響 都把自己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且不在孩子身邊 出於對孩子的愧疚儘可能的在物質上補償孩子有錢的大部分都是早些年在韓國打工攢下來的,當時一萬韓元能兌換80到100人民幣 現在只能兌50到6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