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供奉的是 大佛。

2025-05-21 23:18:24 字數 2460 閱讀 5469

1樓:好人來了

龍門石窟供奉的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位於河南省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按照褲握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作於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公尺。

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2022年8月2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經過數月「大修」後真容再現。

龍門唐代石窟中,大盧舍那像龕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盧舍那像龕位於西山南部半山腰間,後代稱九間房。大盧舍那純滑像龕在開窟造像時,沒有采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勢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摩崖像龕南北寬36公尺,東西進深公尺,為一巨型露天窟龕。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長寬各30餘公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身高公尺,頭高4公尺,耳朵長公尺。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樑,端莊的面容,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做純臘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得異常鮮明而聖潔。

整尊佛像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個朝代,經歷1400多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盧舍那大佛雕刻於唐高宗咸亨四年(672年),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的雕像,也是中國佛教雕塑的頂峰。盧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有多高

2樓:撒找裝順

龍門石窟最小的佛像僅2cm高。

此佛在第712窟蓮花洞,這個蓮花洞是北魏孝昌年間建成的。也就是西元525到西元527年間開鑿,因為窟頂刻有一朵巨大的蓮花而得名。正壁為釋迦牟尼佛立像,北側迦葉手握錫杖,似經長途跋涉。

南壁上方高僅2釐公尺的小千佛,是龍門石窟最小造像。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

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建造時採用了大量彩繪,今多已褪色。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餘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

3樓:閒風自適

龍門石窟供奉的是()大佛。

a.彌公升殲勒改笑畢。

b.玄奘。c.盧舍那。

d.蒙山。正確答案:核芹c

龍門石窟供奉的是什麼大佛

4樓:社會民生小助手問答

龍門石窟供奉的是盧舍那衝梁襪大佛。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

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

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渣晌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春季幹散激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5度左右。

可在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陽牡丹花會期間兼賞牡丹而游龍門石窟。對於不湊牡丹熱鬧的遊客,龍門石窟最佳旅遊季節無疑是秋天,秋高氣爽,登山而遊,實為快事。

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

5樓:舞僥評

盧舍那大佛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的漏指租龍門石窟。佛高公尺,頭高4公尺,耳長公尺,位返兆居佛龕**,豐頤秀目,嘴角略翹,稍含笑意,微微俯視的雙眼恰同信徒們仰視的目光交會,形象既莊嚴雄偉又不失睿智慈祥。她是唐人心中美與智慧的化身,也是中國現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她不僅是當今龍門石窟最具標誌性的作品,同時更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盧舍那佛是報身佛的名逗缺字,也是對佛真身的尊稱。大佛通高十七公尺多,僅耳朵就有一公尺九。在佛經中,盧舍那是佛在顯示美德時的一種理想化身。

大盧舍那像龕是唐高宗及武則天親自經營的皇家開龕造像工程,工程設計和施工是由高宗親自任命制定。

龍門石窟為什麼供奉盧舍那,關於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佛即是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盧舍那 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龍門石窟成千上萬的造像中,體形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的要數奉先寺主尊盧舍那大佛了。奉先 盧舍那大佛,佛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0米,位居佛龕 豐頤秀目,嘴角略翹,稍含笑意,...

洛陽龍門石窟是哪個朝代建造的龍門石窟在哪個朝代的事件之後建立

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隋唐 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 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 佔40餘年 和隋唐 約佔110年左右 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 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

龍門石窟是哪朝代建的洛陽龍門石窟是哪個朝代建造的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篤信佛教的孝文帝遷都的同時,沒有忘記把佛教的發展中心也轉移到洛陽來,他組織修建僧廟 寺院。在此前後還在洛陽以南的龍門伊水兩岸,一山開窟造像,由此一個神奇大型石窟群,龍門石窟開始建立。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