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字希孟古文翻譯張養浩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2025-05-22 10:48:37 字數 2005 閱讀 5376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翻譯

1樓:我次奧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義。

出自《元史張養浩傳》,其原文為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嚐出,遇人有遺楮幣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

遊京師,獻書於平章不忽木,大奇之,闢為禮部令史,乃薦入御史臺。

翻譯為,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義。有一次他出門,碰到乙個人,那人把鈔票遺失在路上,當張養浩發現的時候,那個人已經走了,張養浩就追上去把錢還給他。

年僅十歲,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譽咐。

父母擔心他過於用功而制止他讀書,他就白慶消純天橋跡默默地背誦,到了夜晚就關上房門,點上燈,偷偷地讀書。山東按察使焦遂聽說這個情況,就推薦張養浩做東平縣學正。後來,張養浩遊學京師,把自己寫的文章獻給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為稱奇,因此任命他為禮部令史,並推薦他進入御史臺。

張養浩(1270年到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西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西元1329年)。

張養浩,字希孟文言文翻譯

2樓:墨汁沫沫

《元史·張養浩傳》張養浩,字希孟的文言文翻譯: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年幼的時候就有俠義行為。有一次他出門,碰到乙個人,那人不小心把錢遺失在路上,當張養浩發現的時候,那個丟錢的人已走遠了,張養浩就追上去把錢送還給了那人。

張養浩年紀只有十歲時,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父母擔心他過於用功而制止他,於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誦書卷上的詩文,到了夜晚,就把門戶緊緊關閉起來,點上燈,偷偷地讀書。

歷史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衫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或旁野祖至元七年(西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西元1329年)。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

後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啟胡。

文言文張養浩傳翻譯

3樓:學海語言教育

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義。有一次他出門,碰到乙個人,那人把鈔票遺失在路上,當張養浩發現的時候,那個人已經走了,張養浩就追。

上去把錢還給他。年僅十歲,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父母擔心他過於用功而制止他讀書,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誦,到了夜晚就關上房門,點上燈,偷偷地讀書。山東。

按察使焦遂聽說這個情況,就推薦張養浩做東平縣學正。後來,張養浩遊學京師,把自己寫的文章獻給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為稱奇,因此任命他為禮咐漏部令史,並推。

薦他進入御史臺。一天張養浩生病了,不忽木親自到他家裡探問,當看到張養浩家裡四壁空空,什麼也沒有時,感慨嘆息說:「張養浩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監察御史的。

好材料啊!」後來他做了宰相的屬官,又被選授為堂邑縣尹。人們傳說堂邑縣縣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進去的人沒有乙個能免除災難的,但是張養浩還是住了進去。

張養浩帶頭搗毀了濫設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

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定,張養浩說:「他們都是善良的百姓,因為生活困。

難,為飢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強盜;既然已經處罰過了,現在仍舊把他們看成強盜,這是斷絕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啊!」強盜們感動得流了眼淚,他們相互勸戒。

說:「不要對不起張公。」有乙個叫李虎的人,曾衡坦爛經殺過信尺人,他的同黨也都暴虐殘忍,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從前的縣尹都不敢過問這件事。張養浩到這裡以。

後,將他們全部依法懲處,老百姓非常高興。張養浩調離堂邑十年,百姓仍然為他立碑,歌頌他的恩德。

古詩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表明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華山的 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 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的 山坡羊 潼關懷古 中寫出潼關地勢險要,暗示這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句子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譯文 華山的 ...

我女友叫張孟初,我想為她做首詩,從每行字往下讀是我愛張孟初一生一世,大家幫我想想啊

我心依舊亂 愛意漸更濃 張口表情意 孟春之月雁 初秋可歸回 一心百般戀 生死兩相依 一緣千線牽 世世千載情 我們牽手看未來 我們一起手牽手看未來 愛如當初莫忘懷 我對你的愛一如當初不曾忘懷 張張喜帖散開來 盼著一張張喜帖散開來那一天的到來 孟女愛君為典範 以孟姜女的愛情為典範 初識到今還依然 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