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楚漢之爭」
1樓:斜陽史話
楚漢之爭,與第一次秦國滅東方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把楚漢之爭看作是「第二次秦國東滅六國」也是可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兩點相似的地方:
1、都是以關中之地為根據地,向東方發兵。
項羽率領諸侯滅暴秦之後,違背共主楚懷王的盟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並沒有如約讓先入關中的劉邦做關中王。原本他打算把劉邦封到了偏遠的巴蜀之地,後來張良用計才要到了漢中之地,因此被封為漢王,定都漢中。
而把實際的關中之地分成三塊,讓三位投降於他的降將擔任關中三王,分別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讓他們監視劉邦,不讓他東出。後來,項羽先是殺了韓王成、之後齊、趙之地又亂了,劉邦趁項羽忙於平亂之際,平定了關中三王,佔有了關中之地。
此時的劉邦差不多擁有了整個秦國故地了。
2、平定的地域與秦滅六國一樣。
劉邦佔有巴蜀、漢中、關中,基本就擁有了整個秦國故地。而其它地方都是項羽以及項羽分封的諸侯王所佔有,基本也都是原來的東方六國的故地。因此,劉邦東出平定的地域與秦滅六國地域基本相差不大。
所以說,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楚漢之爭,其實就是「秦滅東方六國」的第二次上演,只是時間縮短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夢想,從幾百年前就開始了,只是秦始皇用了10年結束而已。而劉邦因為項羽的殘暴不忠,所以只用了4年時間就平定了天下,成為了大一統帝王。
2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儘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通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將戰爭結束,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
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為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
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
如果渡過烏江的話,那就難說了。其實項羽捲土重來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是那時候項羽已經很累了。那時他身邊的人都離他而去,霸王別姬。
亞父之死。八千子弟。死的四散的散。
統一國家是項羽的願望,但他更不想讓百姓受苦,所以他已自己的方式來結束戰爭。
3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是匹很好的千里馬,而劉邦是個伯樂,懂得用人。
楚漢相爭的故事,楚漢相爭的故事100字
漢高帝元年 公元前206年 八月至五年 前202年 十二月,項羽 劉邦為爭奪政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秦末,陳勝 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後,楚地義軍分兩路攻秦。項羽在關東 指函谷關以東地區 聚殲秦軍主力 劉邦乘隙攻入咸陽。秦亡。依據楚懷王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史記 高祖本紀 的約定,劉邦欲稱王關中 指函谷關...
鷸蚌相爭的讀音是什麼,鷸蚌相爭怎麼讀音
鷸蚌相爭 y b ng xi ng zh ng 基本釋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出 處清 湘靈子 軒亭冤 哭墓 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鷸蚌相爭怎麼讀音 鷸蚌相爭 y b ng xi ng zh ng 基本釋義 鷸蚌相...
項羽和劉邦楚漢爭霸時的成語,項羽和劉邦楚漢爭霸時的四字成語
項羽 剛愎自用 劉邦 知人善任 項羽 項羽 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 名籍,字羽,楚國下相 今江蘇宿遷 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 事思想 兵形勢 代表人物 兵家四勢 兵形勢 兵權謀 兵陰陽 兵技巧 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李晚芳對其有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的評價。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