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道古稀桑榆晚,想知道作者是誰?

2025-06-03 15:55:10 字數 2209 閱讀 1172

1樓:心泉明智

莫道桑榆晚,出自唐朝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全文: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

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髮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一邊。

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頌梁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瞭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一目瞭然。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缺櫻信近傍晚,它的霞光餘輝照樣可伏輪以映紅滿天。

2樓:魯步慧巧

莫道古稀桑榆晚,休言已到風燭年;只要留得童心在,人生永遠是春天。在首詩的作者名字叫趙洪昇。

"莫道桑榆晚

3樓:教育解答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全詩: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原為唐劉禹錫詩句,後演化為乙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創作背景。西元836年(唐文宗開成元年),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

終於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但白居易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表現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莫道桑榆晚全詩解釋

4樓:秦子筱

莫道桑榆晚全詩解釋如下: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意思是: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1、拼音:mò dào sāng yú wǎn,wéi xiá shàng mǎn tiān。

2、解釋:桑榆:指太陽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不要說歲數已大,將落的太陽還能放出滿天霞光。比喻老當益壯,老有所為,積極進取。

3、出處: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酬樂天詠老見示》,「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4、翻譯: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餘暉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全詩:

劉禹錫。人誰不顧老,老去鍵慶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詩詞賞析: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緻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從而有所作為。

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稿清握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正辯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讚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莫道桑榆晚」的下一句是?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莫道桑榆晚」的下一句是?

1.為霞尚滿天。

2.只是夕陽紅。

正確答案:為霞尚滿天《酬樂天詠老見示》唐劉禹錫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是什麼意思

6樓:全載緱鶯韻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意思是不要說日落之時天色已晚,滿天的紅霞依然很瑰麗。寫出了詩人對老年人的生活寄託了一種瑰麗的期望,也體現了詩人氣勢豪壯、奮進不息的精神。出自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詩。

7樓:網友

字面意思:不要說天色已晚(風景依然很美)。表達的情感:雖然已到晚年,依舊不悲觀,積極。

人逢喜事尤其樂萬道中秋分明外明是什麼季節?

意思 人們在遇到高興事的時候,總是精神煥發,春風得意,就像月亮一到了中秋,總是分外明亮皎潔。出 明 馮夢龍 醒世恆言 卷十八 人逢喜事精神爽 是指人遇到非常開心的事情時,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而喜形於色在語言 行動上的表現出 月到中秋然明 則是水到渠成 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一種同解,即遇事不用著急,到時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