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和秋思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5

2025-06-07 23:00:44 字數 4238 閱讀 5152

秋詞和秋思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1樓:翦念桃庹康

馬致遠的《秋思》描繪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滿核脊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這首散曲創作於漂泊途中,借悲涼的秋天晚景,寄託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獨和愁思。這首曲子情景交融,意境渾厚,將遊子的愁思表現的一覽無餘。

劉禹錫的《秋詞》秋在詩詞中總有種蕭條悲懷的意境。但劉禹錫卻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改早滲人被貶朗州後的作品。

詩人以不一樣的視角描繪了秋天的空曠高遠。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後人留下的,卻是乙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歷代詩人描寫秋景,大都離不開蕭瑟空虛、冷落荒涼的感傷情調,此詩卻一反常調,熱情讚頌秋天的美好,把它寫得極富詩意。

詩一開始就否定古來的悲秋觀念,認為秋日勝過生氣盎然的春天,表現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著,抓住一鶴凌雲這一事物進行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睜燃白雲飄浮的開闊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馳騁想象,自己的「詩情」也隨著凌空的白鶴而飛到「碧霄」。

全詩立意新穎,意境開闊,情調高昂。

這兩首作品同樣是寫秋天的景色,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詞表達的是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而天淨沙-秋思抒發了濃烈的羈旅愁懷;

在表達手法上。

秋詞是議論兼抒情,而天淨沙卻是以景託景,景中生情。。

就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秋詞》

希望能幫到你!

2樓:回樂容大益

我更喜歡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因為這首詩從側面寫出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獨與淒涼,「夕陽西伍陸下,斷腸人在天涯」直抒胸意,表現了作者思戀遊稿家鄉的思想感情,描繪出一幅腔磨頃遊子思鄉圖。

3樓:烏雅季同曲良

這兩首槐嫌作品同樣是寫秋天的景色,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詞表達的是高揚精神和並野開闊胸襟;而天淨沙-秋思抒發了濃烈絕明喊的羈旅愁懷;

在表達手法上。

秋詞是議論兼抒情,而天淨沙卻是以景託景,景中生情。

你最喜歡哪一句秋詞?

4樓:蛋黃休閒娛樂問答

郁達夫《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乙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激旅,秋的沒凳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明察凳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詞和秋思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5樓:網友

我更喜歡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因為這首詩從側面寫出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獨與淒涼,「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直抒胸意,表現了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描繪出一幅遊子思鄉圖。

6樓:手機使用者

我記得初一x的時候最多的是鑑賞一y個j字首先要從5結構上i來看,你可以7先說這個o字用在這裡,起了g是麼f音沒有的話,從3內2容來看初一k的鑑賞都比4較簡單,一z般來說,只要從5修辭角度來分7析就可以7了j你可以3談談它用了m什6麼l修辭手5法,如比1喻,擬人r,誇張之s類的,再說說這麼v寫有什3麼n好處,如生動,傳神,表達了o詩人a的什7麼g情感 一a般要考的詩歌基本上h境界比6較高都會是送別,思家,思故國,壯志難酬等,也v不w乏7一l些專w門c寫景的(這類比8較少5)然後,他就會問你,一f般是最後兩句,表達了k詩人h什5麼p感情,或好在**這種題目你要從5表層和感情兩方7面談,表層的,這句詩裡,那個f字用的好,好在**,那個l字突出了h什2麼s中6心2,再總結性地概括一r下m這句詩的意思,再說表達了d什5麼g感情,有遊子a的思想,對人i生命運的感慨,對祖國的衷心5,壯志未酬等 還有就是對比7的考法這個x一u般來說也c是取出兩句詩問你好在** 還有的題目,會說這句詩裡的哪個k字,也d有做另一l個r字的,像「潮平兩岸闊」也d又o做「潮平兩岸失」,他會問你,那個b字更好這類題目都要遵循一y個t方4法,你先要回答那個c字好,再對兩個m字都解釋一y下k,好,好在**,還要說明不v好的原因(這個b在閱讀題裡也v一e樣)如上b面這題,我覺得「失」好,那先解釋一t下o失放在詩句中6的意思,可以4這樣寫我覺得「失」好,失,是看不w見3了a的意思,海面很寬闊,連兩岸都看不h見5了a,寫出了v海的無u邊無v際,而闊是開d闊的意思,無s法體現這種延伸感,所以6失好 另外注意的是,做題目要調理分5明,不p要都擠在一f起寫,老師最討厭那種都擠在一f起寫的人c,而且試卷多,老師不b可能每張都仔細看,每道題目都是分1點得分2的,所以1老師都只是大f概看一i下s,看到就給分8,沒看到就不u給分0了r 另外要說的是你要學會看著分6值答題目,3分1的題目,你最好能答出兩三l個d點 其實詩歌鑑賞題目基本上t都千s篇一g律題型來來回回就那麼k幾s個a,只要掌握了u方6法,那高分6還是不r難的。

vy@wk淵鉛b‖●ac<^hb‖●t澶。

秋思是什麼意思?秋思是誰寫的?

7樓:韓琴

秋思》全詩的詩意是: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秋思》是唐代詩人張籍所作,全詩原文如下: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是以什麼抒情

8樓:夢之緣文化

1.《秋思》這首詩是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2.評價這是鄉愁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3.作者簡介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人,郡望蘇州吳。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

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

《秋思》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什麼啊?

9樓:漢匠文化

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里,託便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麼,又連忙開啟看了幾遍。

事本子平,而一經入詩,特別是一經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這在詩壇上並不是常有的。

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寫作者戎馬倥傯,路遇使者,託傳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寫作者身陷安祿山佔領下的長安,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秋思是誰的詞句?

10樓:網友

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范仲淹的詩句,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亂扮乎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缺則,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翻譯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譁悉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霧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關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鬚髮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淚。

關睢和蒹葭你更喜歡哪一首,關雎和我蒹葭做比較,說說你更喜歡哪個,原因300字!!!!!!!!!

蒹葭吧,蒹葭是寫一男子欲求家人卻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佳人在水一方,而作者卻始終無法接近他的遺憾美 關雎 和我 蒹葭 做比較,說說你更喜歡哪個,原因300字!蒹葭 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在 秦風 中獨標一格,與其他秦詩大異其趣,絕不相類。在秦國這個好戰樂斗的尚武之邦,竟有這等玲瓏剔透 纏綿悱惻之作,...

你最喜歡趙雷的哪一首歌,為什麼,你認為趙雷最有故事的一首歌是什麼,為什麼?

成都 這首歌,這首歌很火,特別是在我離開成都的火車上,當時去成都玩了兩天,然後在離開的路上聽了幾遍這首歌,結果就愛上了。要說關於趙雷,我瞭解最多的就是 成都 因為這首歌很火很好聽,因為這首 成都 火遍大江南北,成都玉林路的小酒館也成了遊客必去的地方。成都我本人是特別喜歡趙雷的程度,這一首歌,因為他這...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你最喜歡哪一首 說說你的感受或與這道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虛 整篇詩由景 情 理依次,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 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 海 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巨集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