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北方的蒙古為什麼沒有成為隱患呢?

2025-06-19 13:50:07 字數 3657 閱讀 2285

1樓:孺子誠可教

自蒙元以來的明清兩朝統治者都面臨著北方的蒙古問題,然兩朝對蒙政策有兄磨很大區別,帶來的結果也是有天壤之別。有明一代,與北方蒙古人政權的軍事衝突貫穿始終,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人員、物質上的損失,明王朝甚至為此不惜巨資重修了萬里長城以防禦。而清代,蒙古諸部接連歸附朝廷,在清廷與漠西衛拉特蒙古的準格爾汗國開戰時,東蒙諸部和喀爾喀諸部皆出兵協助清軍進剿,出現這樣的不同,是有原因的。

首先,始終與明王朝對抗的北元大汗的權威在明末清旦塵衝初時期已經大為衰落,模殲大汗所在的察哈爾部與右翼諸部和科爾沁諸部的關係日漸緊張,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敏銳地認識到團結部分蒙古部落以反抗察哈爾部的重要性,因此屢屢施以和親、禮賄等方式,先後使得科爾沁蒙古諸部歸附於滿族。

皇太極等後嗣滿清統治者牢牢記住了努爾哈赤關於蒙古人的精闢評語:蒙古人正如天上的雲,一旦聚集就會下雨。因此,滿清對蒙古諸部的政治方針,始終是區別對待,對於傾心投順者,不惜賜以公主、封號及大量財物,(這在明朝是絕不會出現的)。

而對於諸如察哈爾林丹汗及巴林部等,則堅決出兵打擊,千方百計阻止其有任何統一蒙古的步驟。當作為最後一任北元大汗的林丹汗,大敗於清軍和蒙古右翼諸部聯軍,西躥身亡後,除了僻處中亞的衛拉特人外,蒙古高原上已沒有能夠威脅大清邊疆安全的政治勢力了。

此後,隨著蒙古八旗及盟旗制度的逐漸完善,客觀上使得蒙古貴族們相互力量均等,都必須依附於朝廷的冊封與支援,更無產生凌駕於諸旗之上的蒙古政治勢力的可能。而清廷在征伐中原及遠征西域的諸多軍事行動中,來自蒙古諸旗的軍隊是其破陣執銳的重要力量之一,將潛在的威脅轉變成為我所用的力量,滿清的對蒙政策可謂成功典範。

2樓:行萬里路只為看風景

明末滿清和蒙古是盟友,共同滅明。

清朝和蒙古聯姻,清朝每個皇帝緩春敗都得娶蒙古貴族的女兒。

還使蒙古人每家最聰明的男孩子都得出家當和尚,連獨苗森侍都不放過。

給予蒙八旗最好的生活,使蒙古人擾顫沒有理由滋生反對清**的想法。

3樓:眾鑫新辰美

因為征服大明之前就已經征服了蒙古,而且對待蒙古各部很優待,還採取通婚和平等的政策,所以不會有二心。

4樓:眾鑫星辰玉

政治上的長期通婚,軍事上的致命打擊,制燃擾度上的旗盟政策,打服+給糖+有效的行政管理。尤其是旗盟制度,比都護府皮羨旦和將軍府的派敬管理要有效。

5樓:大超說教育

因為大清皇室和蒙古族聯姻了,關係親密,所以沒有成為隱患。

清朝是不是蒙古統治,清朝和蒙古是什麼關係?

6樓:夢之緣文化

在滿清時期,蒙古跟滿清的關係是十分緊張的,他們表面上看著相當的友好,事實上則不然,滿清方面在發展的同時一直是提防著蒙古,而蒙古則是一直窺探著滿清的情況。

滿清為了限制蒙古大肆發展地域,故意的將他們來往中原的路都給封住了,只留下了幾個險要的地帶,蒙古想要到中原,要麼走喜峰口、要麼走山海關。可見,滿清的目的很清晰,就是限制與中原來往,滿清方面阻隔了蒙古跟中原地區的交流,使得蒙古方面長期處於乙個落後的狀態,在當時,滿清拒絕蒙古學習 **的文學、禮節,就連公文也是不可用漢字的,更別說跟 **通婚了。漸漸的蒙古跟外界的接觸愈來愈少,在那個時期,幾乎各個地方都在飛速發展,唯獨蒙古一直是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蒙古曾經是乙個彪悍的民族,在成吉思汗時期,他們統治了亞歐大陸,而當清 **統治蒙古後,蒙古的人口一直是在減少的,從清朝時期的1000萬人左右,到辛亥革命100萬人左右,無疑這和滿清對蒙古頒佈的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也正是因為滿清機智的限制了(封鎖政策)蒙古的發展,才使得蒙古的威脅慢慢褪去。清朝的統治者為滿族。

清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佈於今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1583年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併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公開反叛明朝 **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同年皇太極稱帝且改「金」國號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

為什麼蒙古在清朝末年的時候那麼安靜?

7樓:揚禎

清朝是滿族人以少勝多打敗了漢族人建立起來的 因為是滿族人統治天下 蒙古人又和滿族人視為一家人(滿蒙一家) 所以自家人怎麼能打自己家人呢 那不讓別的民族看笑話嗎。

8樓:秋色玫瑰花

滿蒙一家,滿族人有一半的蒙古人血統,所以自己不會反自己的。

9樓:仁鶯語

減丁 乙個蒙古家庭 只能有乙個繼承家業 娶妻生子 其他兒子只能出價做和尚 明末蒙古人百多萬 清末 不足50w 不服統治者如準格爾部被滅族 聯姻 蒙古貴族把女兒嫁與清朝皇族 士兵很多被清朝內調駐防 這個天下 蒙古人出力很大 很多特權蒙古人與滿人同樣享有 清末在沙俄與後來的 蘇聯的支援下 數次叛亂自立 藉口就是在中國的統治下 蒙古人即將被滅族了 人口已不足50w

10樓:影

因為統治中原的是滿族,是蒙族的自家人,而且實行通商,滿足了蒙古的需求。

11樓:梁醉柳

估計名族漸漸沒落,能人武將不多,有也是匹夫之勇吧。

12樓:網友

蒙古是歷史上最野蠻的民族,在蒙古西征有著文明的毀滅者,這一類的稱號不再少數。

而他在建立了元朝過後,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做了80幾年的中原之主居然沒有學會冶鐵,所以蒙古人的文明嘛。。呵呵,有點那個啥。

而到了清朝後期的時候出了影nb 說的以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蒙古人文明程度較差,而這個時候高科技時代已經來臨,清朝後期在洋人的影響和國內人一些人的支援下已經可以製造當時至少比蒙古人的**先進的多的**了,跳樑小醜不足道耳!!

13樓:石門耀光

安靜???

樓主你在說什麼笑話?外蒙古不就是在就是在清末獨立出中國嗎?

明朝與北方蒙古的關係

14樓:陸哈利波特

明朝與北方蒙古是敵對關係。

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殘暴無道年,元廷徵調農民和兵士十幾萬人治理黃河水患。「治河」和「變鈔」導致紅巾軍起義爆發。

1351年5月,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爆發。次年,郭子興響應,聚眾起義,攻佔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湯和邀請投奔郭子興,屢立戰功,備受郭子興器重和信任,並娶郭子興養女馬氏為妻。

1355年,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宋,年號龍鳳,稱小明王,以亳州為都城。郭子興病故後朱元璋統率郭部,小明王任其為左副元帥。

1356年,朱元璋佔領集慶路,改名為應天府,並攻下週圍戰略要地,獲取一塊立足之地。朱元璋採納朱公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1360年,鄱陽湖水戰使陳友諒勢力遭到巨大打擊。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國公。1363年,陳友諒敗亡。

1364年,朱元璋稱王,史稱「西吳」,與佔平江府的東吳王張士誠相區別。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張士誠自盡,後又滅浙江的方國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全國的統治。

中國再次迴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之後朱元璋又相繼消滅四川的明公升和雲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遼東的納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菲律賓當年為什麼沒有成為美國州,菲律賓當年為什麼沒有成為美國第52個州

菲律賓當年為什麼 沒有成為 美國第52個州?因為菲律賓太窮了,美國也在想,這個窮國家要他有啥用啊,還得養一群難民,賠錢.不要了.菲律賓當年為什麼沒有成為美國第52個州 美國殖民統治時期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 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 巴黎和約 美國接收菲律...

清朝的王爺為什麼沒有造反的,清朝的王爺為什麼沒有一個造反的?

都被供養者,造反掉腦袋的事情誰去做。想一想八旗子弟都不用勞動,更何況王爺們。因為清朝的王爺,沒有很大的兵權,也沒有出色的人物。因為那個時候的王並沒有太大的權力,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軍隊。清朝的皇權一直是非常鞏固的,他們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不濫用爵位,分封制度比較先進,還嚴禁皇子們結黨營私,所以無人敢造...

清朝為什麼流行戴佛珠,甚至成為一種嚴厲的規定呢

統治者信佛吧,底下就跟著戴咯,後來就慢慢發展成一種嚴厲的規定。也是因為這樣衡量一個人的身份很方便吧。因為清朝統治者信奉佛教,所以也強制要求老百姓也信佛,這很符合封建王朝的作風。清朝的順治帝出家做了和尚。所以當地的人們就覺得皇帝都配戴佛珠的話,那他們佩戴佛珠,這是對佛教的一種信仰。女真族的習俗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