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是非的文言文,是是非是的文言文

2025-07-06 18:15:06 字數 2842 閱讀 7616

是是非是的文言文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1、物是人非事事休。

宋。李清照。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2、而今物是人非。

宋。辛棄疾。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3、物是人非。

宋。晏幾道。

洞仙歌·春殘雨過》

4、物是人非。宋。黃裳。

蝶戀花·誰悟月中真火冷》

5、物是人非。宋。蔡伸。

水龍吟·畫橋流水桃溪路》

6、物是人非空斷腸。宋。蔡伸。

卜運算元·小閣枕清流》

7、物是人非。宋。蔡伸。

朝中措·章臺楊柳月依依》

8、物是人非。

宋。袁去華。

六州歌頭·柴桑高隱》

9、物是人非。宋。林外。

洞仙歌·飛樑壓水》

10、物是人非。

宋。趙師俠。

酹江月/念奴嬌》

11、嗟物是人非。

宋。無名氏。

虞主歌》12、嘆物是人非。元。白樸。

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13、物是人非意自驚。宋。方回。

元夕晴》14、物是人非重惆悵。宋。蘇頌。

和張仲巽過瀛州派螞感舊》

15、物是人非舊。

宋。袁說友。

卞山石林》1、這;這個;這樣。基好。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搏羨鉛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遊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擴充套件資料: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是非不分的文言文

2樓:天羅網

1、憂讒畏譏。

釋義: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出處:范仲淹《岳陽樓記》

原文:「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也。」

釋義: 「登上這座樓的,就會產生因被貶遠離國都而懷念家鄉,擔心受人誹謗,害怕被人譏諷的心情,放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感而十唯物備分悲傷的事。」

2、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釋義: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

出處:《莊子·盜蹠》

原文:「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釋義:「不耕作就有糧食吃,不織布就有衣服穿,每天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

3、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釋義:指惡語比鋒利的刀傷人還深。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原文:「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上堂春山青,青山綠,一覺南柯夢初足。」

釋義:「 鋒利的刀子割肉傷口還合,惡毒的話傷害別人恨不銷。上堂春山青,青山綠,一開始你覺得南柯夢。 」

4、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汙染。

釋義:指毀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出處:清·曾國藩《畢君殉難碑記》

原文:「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汙染。」

5、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長,所不堪受。

釋義:指散播謠言,惡意中傷他人。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

原文:「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長,所不堪受。」

釋義: 「造謠惹事的人,蜚螞鍵短流長,我可受不了。」

文言文非

3樓:承吉凌

以下是文言文裡「非」的所有解釋,其中第四點是動詞用法,望!

fēi不對;不正確。《歸猛判虧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又】認為……不對;非難;責怪。《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

不,不是。《齊桓晉文之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除非;除了。《屈原列傳》:「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赤壁之戰》:「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無;沒有。《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如物也。」

表疑問語氣,同「否」。《漢書·終軍傳》:「此言與實反者非?」

fěi通「誹」,誹謗。《史記·李斯列傳》:「入則心非,出則巷議。」枝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荀子·勸學》

2、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墨翟之賢, 陶朱、猗頓之富。——漢· 賈誼《過秦論》

3、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孟子·公孫丑下》

5、是非賄得之。——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6、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孟子·梁惠王上》

7、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文言文只講的詞,只有用文言文怎麼說

只有用文言文怎麼說 古文同 但 表示轉折 只是,但是。如 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 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出自 魏晉曹丕的 與吳質書 意思是 劉楨的文風灑脫奔放,只是 但是 還不夠有力罷了。他的五言詩很完美,在灶改同代人中最妙。文言文裡有詞嗎 我來說說我自己的理解咯。所謂一詞多義呢,就是乙個詞在文言...

文言文問題,文言文問題

柳宗元 范仲淹 歐陽修 吳均 酈道元 蘇軾 第一冊 論語 十則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子 狼 蒲松齡 短文兩篇 兩小兒辯日 列子 樂羊子妻 範 曄 詩五首 歸田園居 陶淵明 過故人莊 孟浩然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遊山西村 陸 遊 為學 彭端淑 木蘭詩 賣油翁 歐陽修 宋定伯捉鬼 幹...

豈是的文言文,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同 愷 k i 相當於 難道 怎麼 豈 假借作虛詞。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問 q 助詞。表示反詰 a.如何,怎麼,如 敢 絕亮帆,堪 可 有此理 b.難道,如 非 不 有意乎 k i .古同 愷鍵知 快樂。.古同 並雹凱 勝利的。 同 愷 k i 安樂。王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