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心靜,入睡。
簡單。自然。
心態,微涼。
修心以淨心為要,修道以無我為基
2樓:科創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樂,找到快樂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尋求最高的覺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與時空的關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瞭解他,有智慧的人寬搭,卻努力地瞭解自己,走路時走路,吃飯時吃飯活在當下。
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按部就班,修心以淨心為要,修道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人,請不要太貪。貪念,會讓人越來越可憐,為了一絲利益,降低尊嚴,為了佔點好處,失去情感,貪圖的人,自私狹慎檔拿隘,交不到真朋友,得不到好稱讚。
人,請不要太善。善良要有一定的底線,不要因為善良,幫了別人,害了自己,不能因為太善,助紂為虐,惹來禍端,善良雖好,過多成災。善良很貴,請別用完。
把善良留給值得的人,才不算枉費,才有價值感。
做人,請不要太傻。所謂的傻,就是:強留了不該留的感情,拋棄了該珍惜的幸福,糾纏著不合適的戀人,討好著不真誠的朋友。
到最後,讓自己越來越卑微,讓別人越來越嫌棄,連個美好的回憶也沒有。
人,請不要太絕。誰都會遇到困難,碰到麻煩,能幫的忙幫蠢謹一下,能做的事別含糊,今天,你幫了他,明天,他一定會幫你,不要事事計較,把人逼迫,留一點退路給別人,留一條後路給自己,才不會四面楚歌,良心受責。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自己的路,讓人生無悔,讓別人無淚,讓心無遺憾,讓一切順利。
一段話,一哲理,每天一次的心靈之旅。
為什麼任何修行法門,歸根結底都要注重要養德,要利他,要從修心性上來入手
3樓:因緣法
為什麼修行要養德,修心性?
其一,善近於道。也就是說,行善可以讓自己與修行所追求的真理接近。反之,惡則遠道,作惡,讓自己與所追求的目標越來越遠。這就是為什麼修行要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其二,這是因果律所決定的。因果律是自然規律,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行善,則在修行中多有善緣出現,有助於修行,而作惡則會導致在修行中違緣重重,無法正常修行。
其三,德行好,心安神清,易於入靜,易於進入禪定,即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如果多作惡,心凶氣浮,難以生定發慧。
4樓:網友
功德由心願而廣大,果報由心願而速獲。——印光大師《復丁福保居士論臂香書》
不修身而唸佛亦有利益,於決定往生,則百千萬中難得乙個。——印光大師《復卓智立居士書一》
不省三業,不持五戒,即無復得人身之分,況欲得蓮華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印光大師《復高邵麟書三》
彼終身唸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願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印光大師《復智圓居士書》
諸惡眾善,皆須在心地上論。不專指行之於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惡,全體是善。其唸佛也。功德勝於常人百千萬倍矣。——印光大師《復馬契西居士書一》
唸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巨集誓願合,則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無量無邊。況身口意三業,恆以唸佛利生為事乎哉。——印光大師《復馬契西居士書二》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廣佛華嚴經》
心性是根本呀。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 所以佛法是心法,內心的慈悲、覺悟,才是關鍵。】
利他,《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有一段非常精彩——【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
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
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
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5樓:法藏
因為這是做人的基礎和本分!
來龍分淨陰淨陽,以穿山透地,以納甲法為用
地理大成理氣四訣與經旨辨識 地理大成理氣四訣卷之一 古婺葉 泰九升父著 向法永禎訣 配向說一 今之談地理者。誰不曰收山出煞。使彼誠能山收而煞出。則地理已無餘事矣。雖然。談收山出煞者多。精收山出煞者寡。試問其所以收所以出。彼又夢夢也。夫收山出煞。為地理第一義。豈容竟作空談。不求其實用乎。所謂收山者。龍...
學習不能持之以恆,學無止境 持之以恆
現在學習不能持之以恆,以後生活就不能無法無天。如果能夠持之以恆的話,你以後就可以無視法律,也可以去火星逛逛了。可以這樣,循序漸進。剛開始的學習目標內容可以簡單一些,做到以後再慢慢增加。這樣最後你的目標就可以達到了。循序漸進的方式,大多數人都能做到持之以恆,而不是一開始就很高的難度。學無止境 持之以恆...
為什麼要有淨網行動,政治題 為什麼要開展「淨網」行動
國copy家推行淨網行動的原因bai 因為淫du穢色情資訊影響青少zhi年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使dao人不思進取,無視法律的尊嚴,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社會各界深惡痛絕,人民群眾要求嚴厲整治。開展掃黃打非活動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淨化社會風氣 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