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伯奇詳細資料大全,鄒伯奇的介紹

2025-07-27 19:30:59 字數 1658 閱讀 2338

鄒伯奇的介紹

1樓:網友

鄒伯奇(1819年8月5日1-1869年2),廣東南海縣大瀝鎮泌沖人,幼名汝昌,字一鶚,又字特夫、徵君3。中國清代物理學家、學者、中國近代科學先驅4。鄒伯奇17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光學。

到了1844年製成照相機,鄒伯奇也因而被世人稱為「中國照相機之父5」。他還製造過望遠鏡、顯微鏡、七政儀等,同時又是近代墨學研究第一人6。鄒伯奇絕大部分的遺稿及自制的儀器都留給了後人7。

鄒伯奇一生著作很多,但大多數是未完成稿。他逝世後,學者陳澧從其遺稿中選一部分,以《鄒徵君存稿》為書名,與《鄒徵君遺書》同時刊出,傳播於世2。

鄒伯奇的人物生平

2樓:這個沒用的傢伙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鄒伯奇出生在南海泌衝乙個教書人家,父親和外祖父都是學養深厚的「數學愛好者」,因而給了他當時少有的數理啟蒙教育 。10歲時被身為南海儒林知名詩人的外祖父接到家中,教他《周易》、《九章算術》等,為鄒伯奇日後研習西方文化和科學知識埋下了橡棚興趣的種子。後來,鄒伯奇又曾經拜酷愛算術的梁序鏞為師,在承教儒家經典的同時,跟隨梁序鏞學習了大量古代數學知識 。

道光十五年(1835年),17歲的鄒伯奇因讀《夢溪筆談》中塔倒影與陽遂倒影同理,他開始對透鏡成像的研究發生興趣。發現古代「諸經義疏」中的算學錯誤後,就開始孜孜不倦研究數學,而人們司空見慣的湖光塔影,又使他一頭扎進對光學的研究中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鄒伯奇發明、製成了中國第一臺照相機。設計了攝影繪地圖法 。他還寫了《度算巨集鏈版釋例》,說明「度算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鄒伯奇撰寫的《攝影之器記》成為世界最早的攝影文獻之一 。

咸豐三年(1853年),他設計製造了「對數尺」,該尺有多種功能,除一般的計算之外,還能作氣節、天文、體積等計算 。

咸豐七年(1857年),鄒伯奇任學海堂學長 ,與經學大師陳澧過從甚密,陳常請鄒伯奇為他解決學術難題 。

同治三年(1864年),進行了攝影繪地圖法的實地繪製 。郭嵩燾特疏將鄒伯奇推薦給朝廷,鄒伯奇稱病推辭。曾國藩在兩江視察時,希望讓鄒伯奇在上海機器局旁設的書院教書,亦未成 。

同治四年(1865年),廣東巡撫郭嵩燾聘請他主持測繪《廣東沿海地圖》。鄒把自己創立的「以圓繪圓」法改進為橢圓畫法。他認為,地球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小,是橢圓形的,在測算時,應蔽如孫「以橢圓曲率算之」。

使繪圖技術趨於準確 。

同治八年(1869年),因病逝世,葬於故鄉南海縣泌衝 。

鄒伯奇的人物評價

3樓:213驗證碼

梁啟超在著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談到清代算學等學術時,數度將鄒伯奇列為科技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最重要的評價是:「特夫又自制攝影器。觀其圖說,以較現代日出日精之新器,誠樸僿可笑,然在五十年前無所承而獨創,又豈不可謂豪傑之士耶?

南海縣誌》稱,蘆瞎喚不赴科舉、終其一生仍是秀才的鄒伯奇「能薈萃中西之說而貫通之,為吾粵向來名儒所未有」 。

清史稿》則陪凱評價稱「聰敏絕世,覃思聲音文字度數之源。尤精天文歷算,神槐能薈萃中、西之說而貫通之,靜極生明,多具神解。」

戴念祖:「在鴉片戰爭前後,中國人尚能做出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是難能可貴的。」「鄒伯奇的學術研究,完全憑藉自己的實踐,比如說當時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四種望遠鏡,他沒有見過實物,自己揣摩、研究,自己製作出來了」 。

竹編詳細資料大全,竹篾詳細資料大全

竹編的歷史是怎樣的? 在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後,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種石斧 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 筐等器皿。在實踐中,發現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 在殷商時代,竹藤的編織紋樣豐富起來。在陶的印紋上出現了方格紋 公尺字紋...

大夫 醫生 詳細資料大全

諮詢一下,醫生大夫!我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我那會是太累了,加上睡眠不足導致的。光看你描述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病,在哪,這樣的情況多久了,以下是個人的幾個小建議。最好是去醫院檢測下,或者找中醫看下,人家至少能看出你是什麼狀態,光網上的簡短的資訊也沒跟你具體聊過,不好判斷的 有社保的話看病花不了多少錢的...

勞動力詳細資料大全,勞動資料詳細資料大全

勞動資料詳細資料大全 勞動資料也稱勞動手段。它是勞動過程中所運用的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是勞動者和勞動物件之間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合稱生產資料。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 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三大基本要素。中文名 勞動資料。外文名 means of labor 別稱 勞動手段。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