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置姜氏於城潁的上一句遂置姜氏於城潁的上一句是什麼

2025-07-29 10:21:43 字數 2018 閱讀 8982

遂置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是什麼句式

1樓:亥碧春

狀語後置句式。狀語後置有三種情況:

1、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遂置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

無相見也!」既而悔之。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

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穎考叔曰帆和:「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白話釋義: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穎,並且發誓說:「不到地下泉水(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面!

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有個叫穎考叔的,是穎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

莊公賜給他飯食。穎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

穎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孃,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

你有個老孃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穎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麼意思?

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如禪告訴他後悔的心情。

創作背景: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微,各諸侯國。

之間開始了互相兼併的態橡盯戰爭,各國內部統治者之間爭奪權勢的鬥爭也加劇起來。為了爭奪王位,骨肉至親成為殊死仇敵。

隱公之年(西元前772年),鄭國。

國君之弟公叔段。

謀劃奪取哥哥鄭莊公的君位,莊公發現後,巧施心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段,誘使共叔段。

得寸進尺,愈加驕橫,然後在鄢地打敗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2樓:朋選枝

這句話的意思是,於戚襲是把姜氏放在城邊並許諾她不困仔山死不相見,但是之後又反悔了。從翻譯可以看出「置姜氏於城穎」屬汪中於把賓語姜氏後置,後面的也是同理,因此屬於賓語後置句式。

3樓:丹學博

是狀語後置的句式。句中「於」和名詞「城穎」構成介賓短語,位於分句句末,構成狀語後置的句式。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的誓的用法

4樓:帳號已登出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句中「誓」的用法是:(c)。

a.使動用法

b.動詞的一般用法

c.為動用法

d.意動用法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鄭備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胡兄」,主張迴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喊做毀。

文言文: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5樓:寵愛此生

於是就把姜氏放在了城潁,發誓說:「不到黃泉之下,不再與她相見」。不久就後悔了。

6樓:落莫山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城穎西北。黃泉:黃土下的泉水。這裡指墓穴。

於是莊公把武姜安置到城穎,並向她發誓說:「不到地下黃泉,水遠不再見面。」事後,他又後悔這麼說。

7樓:冷言冷語冷靜靜

黃泉,這裡指墓穴。這句話的意思是 不到黃泉,終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