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和破缸救友的文言文閱讀答案

2021-05-12 15:20:37 字數 4374 閱讀 5706

1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參***】

版本一1、用 做

2、鄭國人買了他裝珠子的木匣子,卻把珠子還給他了.

3、批評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的人.

版本二1、楚人對木匣加以修飾,造成了什麼結果?請用原文回答.(2分)2、文中加點的「此」指的是誰?(1分)

3、文中最後一句議論批評的是哪個人?這個人錯在**?(3分)4、成語「買櫝還珠」在如今一般用來說明什麼道理?與故事本來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4分)

參***:

1、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2、指賣珠的人

3、批評的是賣珠的人.他在賣珠的工作中過分注重了木匣的裝飾,以至匣子的價值及其外表的美觀勝過了珠,主次顛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批評「買珠者」一類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

別總是看到習題就問答案

買櫝還珠完整文言文閱讀答案

2樓:最愛新蘭的90後

《買櫝還珠》【參***】

版本一1、用 做

2、鄭國人買了他裝珠子的木匣子,卻把珠子還給他了。

3、批評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的人。

版本二1、楚人對木匣加以修飾,造成了什麼結果?請用原文回答。(2分)2、文中加點的「此」指的是誰?(1分)

3、文中最後一句議論批評的是哪個人?這個人錯在**?(3分)4、成語「買櫝還珠」在如今一般用來說明什麼道理?與故事本來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4分)

參***:

1、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2、指賣珠的人

3、批評的是賣珠的人。他在賣珠的工作中過分注重了木匣的裝飾,以至匣子的價值及其外表的美觀勝過了珠,主次顛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批評「買珠者」一類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

3樓:留下一片林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與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注:①櫝(dú):木匣

②桂:肉桂,椒:花椒

③輯:連綴

④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

⑤鬻(yù):賣

1、楚人對木匣加以修飾,造成了什麼結果?請用原文回答。

答:2、文中加點的「此」指的是誰?

答:3、文中最後一句議論批評的是哪個人?這個人錯在**?

答:4、成語「買櫝還珠」在如今一般用來說明什麼道理?與故事本來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答:參***:

1、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2、指賣珠的人

3、批評的是賣珠的人。他在賣珠的工作中過分注重了木匣的裝飾,以至匣子的價值及其外表的美觀勝過了珠,主次顛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批評「買珠者」一類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

4樓:毛毛魚

買櫝還珠 .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5樓:匿名使用者

買櫝還珠文言文翻譯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羽。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鬻櫝矣,未可謂鄒雪淡z

《買櫝還珠》文言文答案

6樓:另年

1.這可以說是善於賣匣子了,不能說是善於賣珍珠。

2.他的

3.楚人: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能捨本逐末,不要些只重形式,不顧實質

鄭人應該沒什麼說的,諷刺的不是他

破缸救友文言文翻譯!

7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司馬光,字君bai實,是陝州夏縣人du。他的父親司馬zhi池,任天章dao閣待制。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專

嚴肅的就像一屬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飢渴,冷熱。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裡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水濺了出來,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砸缸之後,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仁宗寶元初,司馬光中進士甲科 。

年齡剛剛滿20歲,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聽說到別人因為喜事而辦宴席,赴宴時只有他沒有戴花,身邊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聖意啊。」他才(在帽簷上)插上一枝花。

8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光破bai甕救友

光(司馬光)du

生七歲zhi,凜然(嚴肅莊重的樣dao手)如**,聞講內《左氏春秋》(又稱《春容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從此)手不釋(放下)書,至(甚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在)庭(院子),一兒登甕,足(指失足)跌沒(沉沒)水中,眾皆棄去(拋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擊甕破之(指代甕),水迸(湧出),兒得活。

(選自《宋史》)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左傳》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講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從此後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飢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兒童在庭院裡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裡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裡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9樓:俺神馬也不知道

司馬光bai 字君實(字和如今的

du小名差不多)父zhi親名字dao

叫司馬池,任回

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答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並非如今的18歲)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瞭解其大意後回來以後講給家人聽。從那以後,對於《左氏春秋》喜歡的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飢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剛滿二十歲時,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參加)聞喜宴(時),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說:

「(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不戴)。」(我)才(在帽簷上)插上一枝花。

10樓:古竹撒茶

二鵲救友copy

某氏園中,有古木,鵲bai巢其上,孵卵將雛。一日du,鵲徊翔其上,zhi

悲鳴不已。頃之,有群dao鵲鳴漸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鵲對鳴,若相語狀,俄兒揚去。未幾,一鸛橫空而來,「咯咯」有聲,二鵲亦尾其後。

群鵲見而噪,若有所訴。鸛又「咯咯」作聲,似允所請。鸛於古木上盤旋三匝,遂俯衝鵲巢,銜一赤蛇吞之。

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蓋二鵲招鸛援友也。

譯文;某人的花園裡有一株古老的樹,喜鵲在上面築巢,母鵲孵出來的小鵲已快成為幼鳥了。一天,一隻喜鵲在巢上徘徊飛翔,不停地發出悲傷的嚎叫。一會兒,成群的喜鵲都漸漸聞聲趕來,聚集在樹上,兩隻喜鵲仍然在樹上對叫,像在對話一樣,不一會兒又揚長而去。

又過了一會兒,一隻鸛從空中飛來,發出「咯咯」的聲音,兩隻喜鵲跟隨在它後面。喜鵲們見了便喧叫起來,好像有話要說。鸛又發出「咯咯」的叫聲,似乎在答應鵲的請求。

鸛在古樹上盤旋了三圈,突然向鵲巢衝了下來,叼出一條紅蛇並吞了下去。喜鵲們歡呼了起來,像在慶祝,並向鸛致謝。原來兩隻喜鵲是去找鸛來救朋友的啊!

文言文《買櫝還珠》答案

11樓:老天會愛天才我

修飾、裝飾

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把他的珍珠還給了他

做事要看本質,徒有外表是不行的。做人也是如此,我們應更注重內在的東西,培養自己的道德和修養,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祿,徒有虛名。

選我吧·v· 給加點懸賞分-v-

買櫝還珠閱讀理解答案 不是文言文

12樓:番茄特攻

《買櫝還珠》【參***】

版本一1、用 做

2、鄭國人買了他裝珠子的木匣子,卻把珠子還給他了.

3、批評那些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的人.

版本二1、楚人對木匣加以修飾,造成了什麼結果?請用原文回答.(2分)2、文中加點的「此」指的是誰?(1分)

3、文中最後一句議論批評的是哪個人?這個人錯在**?(3分)4、成語「買櫝還珠」在如今一般用來說明什麼道理?與故事本來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4分)

參***:

1、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2、指賣珠的人

3、批評的是賣珠的人.他在賣珠的工作中過分注重了木匣的裝飾,以至匣子的價值及其外表的美觀勝過了珠,主次顛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批評「買珠者」一類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質.

破甕救友文言文的字詞,文言文《破甕救友》的翻譯和註釋是什麼?

原文 光生七歲,凜然如 聞講 左氏春秋 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譯文 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重,聽到別人講述 左傳 後,非常喜歡,放學後就自己講給家裡人聽,對其中的...

買櫝還珠的譯文,買櫝還珠文言文翻譯

有一個楚國人賣他的珍珠給鄭國人,用木蘭樹的木料做了匣子,用桂和椒薰染,用美玉點綴,用美麗的玉石裝飾它,用翠鳥的羽毛來點綴它。但那個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卻退還了他的珍珠。這可以說是善於賣匣子了,不可以說是善於賣珍珠。有一個楚國人賣他的珍珠給鄭國人,用木蘭樹的木料做了匣子 裝明珠 用肉桂和花椒薰染,用美玉...

司馬光破甕救人文言文求譯文文言文《破甕救友》的翻譯和註釋是什麼?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 聞講 左氏春秋 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 去 光持石擊甕,破 之,水迸,兒得活。釋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 春秋 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