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花鼓戲清早起,益陽花鼓戲的歷史

2021-03-19 18:24:03 字數 3780 閱讀 5473

1樓:六嗲

"清早起我這裡急忙梳妝"是"拾玉鐲"裡的唱段

益陽花鼓戲的歷史

2樓:發酵的戀

益陽花鼓

戲,俗稱益路花鼓,是形成於益陽本土的花鼓戲。這一路花鼓戲,歷史悠久,影響很大。清·同治元年(1862)就有趙松山、趙蘭山兄弟組建的職業班社大興班。

之後,花鼓班社在益陽一帶比比皆是,官廳視為洪水猛獸,四處懸令禁止,光緒十五年,在益陽茈湖口就立有「永禁花鼓」的石碑。然禁者自禁,演者自演,一種新的藝術形成與發展非一塊石碑所能阻止。2023年,日寇逼近益陽,益路花鼓的寶和班毅然成立「益陽楚劇抗敵宣傳隊」,自編自演了《中秋誘敵》、《姑嫂上墳》等抗敵劇目,並赴常德、桃源慰勞前線將士,為益陽戲劇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023年元旦,益陽市花鼓劇團整理演出的《生死牌》,晉京演出於中南海懷仁堂,***、***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等**領導親切地接見演職員,並合影留念。藝術大師梅蘭芳還在《人民**》撰文讚揚該劇的演出。2023年益陽市花鼓戲劇團又參加湖南省支邊慰問團,到雲南昆明、紅河、西雙版納等地慰問演出,將益路花鼓傳送到祖國的西南邊陲。

2023年,益陽市花鼓戲劇團的現代戲《風暴過洞庭》代表湖南省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廣州片演出。益路花鼓戲的主要聲腔有[益路川調(弦子腔)]、[八同牌子]、[老辭店調](打鑼腔)等,劇目多為正、悲劇,如《蘆林會》、《清風亭》、《趕潘》等。益路花鼓作為重要藝術流派,2023年已被列為省級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益陽花鼓戲的形成與發展

3樓:黑子

益陽花鼓戲初為「童子裝丑旦對唱」形式,表演內容多是農村青年的生活趣事,如《看牛對花》、《扯筍》等。後來,演員由原來的小丑,小旦2人對唱再增加1名小生,演唱形式也開始有了規範。表演時,一唱眾和,以鼓擊節的打銅腔開始形成;由民歌發展起來的川調,亦具板式雛形。

同時吸收湘劇中的伴奏曲牌和鑼鼓點子。繼之,演員中又增加老生、花臉兩個行當。此後,劇目逐漸增多,如《蘆林會》、《青風亭》、《山伯訪友》等等。

及至行當基本齊全,聲腔體制漸趨完善,題材逐漸豐富。益陽花鼓戲作為區境的一個主要劇種,乃逐漸發展成熟。益陽地區花鼓戲對於促進長沙花鼓戲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

清末時期,由南縣王三樂領銜的「新太班」,首次赴長沙演出,乃全省第一個進入省城的花鼓戲班社。2023年—2023年(**19年至29年),南縣的「得勝班」又在長沙演出一段時間。2023年(**35年)秋,南縣「寶華班」、「勝利班」雙雙進入省城演出。

當時的演員中,即包括後來享譽全省的花鼓戲藝人何冬保、胡華鬆、蔡教章、趙長生、楊保生等人在內,此次演出時間長達數月,當時人稱「西湖班」。此後,該班社與長沙一部分藝人合流,聯合組成「楚劇改進社」。

益陽花鼓戲發展到二十世紀

七、八十年代,已出現鼎盛時期,劇團、劇作者、戲劇作品在省內外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有地、縣花鼓劇團和桃江縣黃泥田劇團等一批小有名氣的劇團,有彭鐵生等一批頗負盛名的劇作家,有《風暴過洞庭》、《啼笑姻緣》等一批獲獎劇目和《扯蘿蔔菜》等一批傳統保留劇目。但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益陽花鼓戲逐步走向衰落,特別是2023年原地區花鼓劇團解散,益陽開始了全市僅兩個縣級花鼓劇團(資陽、赫山)的歷史,花鼓戲創作人員嚴重老化,演員行當不齊,觀眾群體日趨縮小。在**提出「唱響主旋律,弘揚民族文化」的口號後,益陽也開始重振花鼓戲雄風,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連續兩屆參加全省新劇(節)目會演,大型現代花鼓戲《山裡兄弟》獲田漢新劇目獎、導演獎、作曲獎、舞美獎、服裝設計獎、田漢表演獎、表演獎,大型現代花鼓戲《情滿湖鄉》獲全省新劇目獎和12個單項獎;赫山區劇團連續四屆被評為全省好劇團,資陽區劇團也曾一次獲得全省好劇團稱號。2023年市藝術團(加掛市花鼓戲劇團牌子)成立,結束了該市無市級專業表演團體的歷史;赫山區劇團常年堅持送戲下鄉,每年下鄉演出在180場以上;全市民間職業劇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活躍在全市山野湖鄉,彌補了縣(市)無國辦劇團的缺陷。為培養戲劇表演人才,2023年,赫山區劇團辦起了一期小演員培訓班,從全市1000多名少年兒童中挑選了34名好苗子進行為期3年的專業培訓,培訓期滿後,所有學員被省、市、縣**專業表演團體聘用,逐漸成為各單位的演出骨幹,緩解了戲劇表演後繼乏人的局面。

2023年,由安化5位農民集資排演的現代花鼓戲《魔惑》在全市5個市縣演出50餘場,反響很大,不僅深受各地觀眾歡迎,而且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高度評價和重視。

益陽花鼓戲和益陽的花鼓戲有什麼區別

4樓:宋振杰

這個有很大的區別。

從表述來講,前者屬於名詞,後者則是一個短句。前者指的是一個戲曲劇種,而後者有可能指的是在益陽的其他花鼓戲。

湖南有16個地方戲曲劇種,其中地方小戲8個,即長沙花鼓戲、常德花鼓戲(剋剋戲)、岳陽花鼓戲(亦名提琴戲、翁琴戲)、衡州花鼓戲、邵陽花鼓戲、永州花鼓戲、陽戲、花燈。

益陽花鼓戲,俗稱益路花鼓,是形成於益陽本土的花鼓戲。這一路花鼓戲,歷史悠久,影響很大。清·同治元年(1862)就有趙松山、趙蘭山兄弟組建的職業班社大興班。

之後,花鼓班社在益陽一帶比比皆是,官廳視為洪水猛獸,四處懸令禁止,光緒十五年,在益陽茈湖口就立有「永禁花鼓」的石碑。然禁者自禁,演者自演,一種新的藝術形成與發展非一塊石碑所能阻止。(摘自百科。)

益陽花鼓戲的戲曲流派

5樓:百度使用者

益陽花鼓戲分益陽路子、西湖路子、寧鄉路子、醴陵路子4個流派。 為長沙花鼓戲的主要聲腔,受湘劇高腔影響,特點為古樸、粗狂。一人啟口,眾人幫和,鑼鼓接腔,不託管絃,腔流結合,與大戲高腔基本相似。

以【四六調】、【木馬調】、【八洞牌】、【放羊調】為代表。

打鑼腔的**,一是由民歌燈調演變而來,曲調輕快,熱烈,如「遊春調」等;二是由儺腔、宗教**和其他風俗**演變而來,演唱時情緒穩定,如「八同牌子」等;三是自外地傳入,如江西的「老勸夫調」及湖北楚劇的「老辭店調」等。在打鑼腔的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向川調過渡,取消了單純的鑼鼓伴奏和人聲幫和,改用絃樂伴奏,嗩吶幫腔,具有固定的弦式和伴奏曲格。 是大筒、嗩吶伴奏的花鼓戲唱腔形式,由上下句唱腔和過門組成的兩句式結構。

川調多**於民歌,分正宮調與雙川調兩個曲調系統;正宮調由四川「涼山調」演化而成,包括「益陽川調」、「寧鄉正調」、「西湖調」等,均具有板式變化雛形,雙川調是沿襲正宮調的結構形式,以湘中羽調式民歌為素材,逐步發展弦子腔,包括「長沙雙川調」、「醴陵雙川調」、「漁鼓調」等。

正調類分為:

【西湖】,26定弦,是主要唱腔,正宗的湖南風味,表現力豐富,適合於各種場合和角色。源於洞庭湖西的勞動號子,故名。受湘劇南北路(彈腔)的影響,發展成板腔體形式的唱腔,有【一流】、【二流】、【三流】、【悲板】、【慢板】、【原板】、【數板】、【快板】、【囂板】、【導板】、【散板】、【搖板】、【梢腔】、【吟腔】、【包腔】、【仙腔】等板式變化。

【北西湖】,63定弦,是【西湖】的變體。受湘劇北路影響,故名。最初為演包公而創造,故俗稱「包公腔」,後發展為花臉、武生、武老生唱腔。

唱腔高亢激昂,適合武戲。板式同【西湖】。

【南西湖】,52定弦,是【西湖】的變體。受湘劇南路影響,故名。最初為演老旦而創造,故俗稱「老旦腔」。唱腔平穩、端莊。板式同【西湖】。

【反西湖】,15定弦,由【西湖】平移四度而來。唱腔陰鬱。

【西湖敗韻】,41定弦,也可以說是【反反西湖】,唱腔悲哀。

其它還有旦角專用的【爛板子】【花十字】等;生角專用的【梁山調】【十字調】等; 是地花鼓的主要唱腔之一,分地花鼓、鄉土民歌、絲絃小調3類。地花鼓曲調熱烈,歌舞性強,如「望郎調」等。鄉土民歌乃當地「村婦稚子口中之歌」,較為生動活潑,明朗輕快,如「洗菜心」等。

絲絃小調**於江南一帶,旋律優美,歌唱性強,如「四季相思」等。

益陽花鼓戲的主要伴奏樂器為大筒、嗩吶和堂鼓,合稱「三大件」。20世紀50年代起,漸次引進一部分民族樂器和西洋管絃樂器。至80年代又增添電聲樂器,伴奏色彩更加豐富。

花鼓戲名曲都有哪些?你知道的經典花鼓戲劇目有哪些?

湖南各地的花鼓戲劇目就有400餘出,湖北有 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 的 說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勞動 男女愛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 打鳥 盤花 雪梅教子 鞭打蘆花 繡荷包 趕子上路 劉海砍樵 補鍋 告經承 蕎麥記 天仙配 酒醉花魁 等。還有一些以喻老。四 張德和為主角的戲,都以濃厚的鄉土氣息反映著當地的風...

益陽景區的作文,湖南益陽的鄉村景色作文400字

益陽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山有水,四季如春,景色迷人,是個宜居的好地方。春天,小動物們甦醒了,世界又充滿生機,小燕子一邊飛一邊叫,好像在說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樹木抽出新的枝條,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夏天,在會龍山上,馬路像一條巨龍一直盤纏到山頂,一棵棵大樹像守護大山的士兵豎立而起。坐在山頂的望峰亭...

湖南益陽有幾個縣,益陽有哪幾個縣

赫山區人民 資陽區人民 安化縣人民 桃江縣人民 沅江市人民 南縣人民 大通湖區管理委員會 益陽高新區 應該都算縣級的 益陽有哪幾個縣 截止到2015年,益陽市下轄3縣 安化 桃江 南縣 1縣級市 沅江 2005年,湖南沅江的北大鄉與雙豐鄉 南大膳鎮合併設立南大膳鎮 鎮人民 駐南大膳 益陽,別名 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