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不敢一試

2021-03-19 18:24:44 字數 2509 閱讀 7555

1樓:小夜窮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對於魏延來說,希望通過率兵突襲長安,以此切斷魏國中原地區和長安以西地區的聯絡,實現分割包圍,並逐個消滅的目標。那麼,問題來了,在三國時期,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孔明為何不敢一試呢?

一首先,《魏略》等史料對子午谷奇謀有如下記載: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不過,魏延想要率兵突襲長安的計劃,卻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不敢嘗試這一計劃,直接原因就是諸葛亮「過於謹慎」的性格。

關於諸葛亮用兵,其對手司馬懿有一個論斷非常好: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用兵上顧慮較多,缺乏奇謀和決斷。

二當然,諸葛亮之所以拒絕了魏延,也是因為「子午谷奇謀」本來就存在非常大的風險。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五千人加運糧五千就是一萬。還要諸葛亮率蜀漢主力到長安匯合。

如果這次戰役失敗的話,可不止損失數千人馬。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其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在此基礎上,蜀漢人口約為90多萬人,士兵最多不過十萬人。

對於這10萬大軍,兩三萬要鎮守各個關隘重鎮,也即諸葛亮實際能動用的兵馬不過七萬人左右。由此,如果魏延這一萬兵馬損失的話,對於蜀漢的影響可謂十分嚴重。

三自古征戰,打贏容易,征服難。魏國經營中原已久,魏延即使一時僥倖拿下長安,但之後呢?就算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了,他那一萬兵馬在長安能站得住腳嗎?

尤其在魏國大軍迅速**長安的局面下,對於當時的魏國,總人口超過了400萬,其兵力在40萬人。由此,魏國能夠調動的士兵數量是十分龐大。只要曹魏反應迅速,調集數萬大軍來包圍長安。

等到那個時候,魏國或圍困孤軍,或圍點打援,整個蜀軍的處境將因此變得十分艱難,魏延和他的士兵很可能有去無回。

四最後,因為性格上的謹慎和突襲長安的極大風險,諸葛亮最終沒有同意魏延的計劃,而且選擇兵出祁山,穩紮穩打的方式。但是,考慮到魏蜀吳三國之間的實力對標,也即蜀漢實力上和曹魏存在巨大的差距,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雖在戰術上存在非常大的,但是在戰略上,這或許是蜀漢扭轉劣勢的唯一可行的方案。換而言之,諸葛亮長期的北伐中原,因為不敢冒險,始終沒有取得較大的戰績。

如果讓魏延冒一次險,很可能對曹魏造成重創。總的來說,針對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你是怎麼看的呢?

文/情懷歷史

魏延子午谷奇謀就問諸葛亮要幾千兵馬,諸葛亮為什麼不敢一試?

2樓:手機使用者

因為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可能成功,第一蜀漢國力弱小。兵**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不可能具備一口吃掉關中的條件,即使初戰攻克長安,作為曹魏首都洛陽重要的西部屏障,曹魏必以傾國之兵爭奪。到時曹魏大軍兵臨長安,蜀漢還是會撤軍。

長安之戰乃是得不償失的無用之戰。

其二關中平原之地,無險可守,必然形成拉鋸戰,雙方兵力懸殊異常,蜀軍兵少,必定不是曹魏的對手。第三,蜀軍糧運險遠,難以抗衡。假如固守長安,而魏軍切斷斜谷道等地,那麼蜀漢軍隊的後勤補給都會出現問題,糧草一旦短缺,蜀漢大軍必定不戰自潰。

隴右是形勝完固之地,南依秦嶺與蜀漢接壤,西靠河西走廊,北臨黃河,東據隴山。尤其是隴山,南接渭水,北近黃河,綿亙數百里,將隴右與關中隔斷,是抵抗曹魏反撲的天然屏障。因為隴右有此地利,趁虛攻克後即可派兵防守隴山各隘口,阻擋曹魏進攻,如此隴山以西可斷而有之。

第四奇襲長安不能派出很多兵馬,因為人多會被魏國發現。但是派出的人又不能少,因為長安乃是一座雄偉大城。長安乃是曹魏西部屏障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況且長安距離洛陽實在太近。洛陽又是曹魏的首都,城內護衛兵馬肯定眾多。如果諸葛亮派出的軍隊一時之間攻不下長安,那麼一旦曹魏派出兩路援軍,一路直撲長安解圍,一路直取子午谷斷絕蜀軍退路。

那麼兵出子午谷計劃等於就是送死!

第五,魏延所說:夏侯懋會棄城逃跑。這話可靠度不高!

太守跑了,起碼還有都尉在吧,都尉跑了,起碼還有監御史在吧,總不可能長安最高三大長官都是窩囊廢吧!何況中國每代皇朝對地方長官都規定有守土之責。長安城乃是一座大城,是曹魏王朝僅次於首都洛陽的一座大城!

長安城內怎麼會沒有賢良之才,先不談賢良之才的能力有多高,但起碼能將長安守上一個半月的人才總是有的吧!以長安的地位之高、重要之大、人口之多、防禦之強,夏侯懋即便是愚蠢如豬,也絕對不會棄城而逃,因為很簡單,守都沒有守就逃,下場必死無疑。而且夏侯懋也肯定清楚(如果他這點都不清楚,曹魏也不會派他做長安太守),長安距離洛陽很近。

只要堅守不戰,等待援軍必然會勝利。第六,即使拿下了長安,魏延與諸葛亮成功匯合了,但是這對於蜀國而言會造成一個更可怕的局面,那就是蜀漢不得不在沒有騎兵的情況下在關中平原與魏國至少20萬、甚至30萬軍隊進行一場戰略大決戰,而決戰對於蜀國而言是及其困難的。諸葛亮為什麼要先攻取隴右,根本原因是為了戰馬,隴右在古代是中國最重要的養馬場之一,有了戰馬就可以訓練精銳騎兵,這樣之後攻取關中平原的可行性也就更大一些了。

3樓:老白聊文化

作為統帥的諸葛亮他要做的是比魏延想的更加寬廣一些,這便是為將者,和為帥者的區別。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5千人,諸葛亮不敢試,他究竟怕什麼

子午谷奇謀,是在諸葛亮率軍北伐的時候,魏延獻出的計謀。他說自己帶兵經過子午谷到長安,一路攻下潼關和長安。讓諸葛亮從斜谷趕到長安,兩軍會合,來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只需精兵五千即可,但是諸葛亮卻不敢試用此計。子午谷奇謀如果一旦成功,那麼北伐距離勝利就很近了,這就為統一中原掃除了障礙。但是諸葛亮深謀遠慮,...

諸葛亮北伐,為何穩紮穩打,至死都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途中失利,最終卻病倒在了五丈原之上,至死都沒有用魏延的子五穀奇謀。不採用的原因在於當時全軍的糧草問題以及諸葛亮怕曹魏的奮起反撲。諸葛亮屢次北伐,雖然蜀漢集團當中一直有人反對,但是諸葛亮總說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完成劉備光復漢室的遺志。這個理由令人無可反駁。為了匡扶漢室打敗曹魏...

諸葛亮將兵法傳給姜維,為何不傳給自己兒子諸葛瞻呢?

因為諸葛亮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成大器,即使傳給自己的兒子也沒有辦法幫助蜀國統一中原,而姜維是有悟性的。因為姜維文武雙全,有勇有謀,諸葛亮非常器重他,諸葛亮認為自己的兒子太弱,難以擔當大任。諸葛瞻和姜維相比較能力差別太大,所以諸葛亮才將兵法傳給姜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為何會對姜維恨之入骨?五個字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