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中國山水畫兩個要點,如何解析欣賞中國山水畫

2021-03-19 18:25:12 字數 5021 閱讀 6176

1樓:賴賴海明

何止兩個呢?

第一,看整幅畫的情景交融,每位作者都會在畫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或悠閒,或悲傷

第二,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沒有西方式的征服自然思想,這也是我國山水畫的特色之一

第三,整幅畫的色彩,明暗,比例等等,這些都是鑑賞的要點啊

2樓:匿名使用者

1.詩情畫意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2.情景交融,也就是意境

3樓:不知去路

1 誰畫的

2 是不是真跡

如何解析欣賞中國山水畫

4樓:華夏文明收藏

山水畫是國畫門類裡面技法最成熟、成就最高的畫種,也是藏家投資收藏的首選畫種,因此具備一定的山水畫鑑賞知識,是一項必修課。

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加以識別:

1從構圖來看

與風景**相比,山水畫的構圖是經過畫家苦心經營的。因此一幅好的山水畫,必須有好的構圖。好的構圖一般要符合以下兩個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體現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虛實 、疏密、開合、藏露、節韻等關係。

▪ 賓主——構圖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

▪ 呼應——畫中一切物體(包括題款和印章),都要互相關聯,有呼有應。這樣才能氣脈貫通。

▪ 虛實——傳統山水畫常把雲和水作留白處理。白與黑,空與物,白與灰,灰與黑,就是虛實的對比。但實處要實而不塞,要透氣,要有「活眼」。

如無中間的「活眼」,就是一盤「死棋」。虛處要虛而不空,即使是空白,也要讓它表示一種實體,既所謂「計白當黑」,這樣才能「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 疏密——山水畫構圖最忌均勻整齊,古人說:「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通風。」這樣才能變化多姿。

▪ 藏露——畫要給人留有想象的餘地,一覽無餘,就沒有情趣了。因此作畫要善於運用「藏」的方法。郭熙說:

「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藏」,使人感到高深莫測,從而給觀者想象的空間,這就是「藏」的妙用。

▪ 開合——開與合是相對的矛盾。有對立,畫面才生動。開而不合,就會顯得不穩和散亂。有開有合,才能相對穩定。

▪ 節韻——即節奏與韻律。一幅好的山水畫,是有節奏美和韻律美的。這不僅體現在勾、皴、擦、染、點等筆法的運用上,也體現在整體的佈局上,既要有變化又要有規律。

2、透視規律。西洋畫一般採用「焦點透視」,中國畫採用的是「散點透視」,也叫「移動透視」。「焦點透視」就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只能把視域以內的東西拍攝下來。

「散點透視」則是移動著立足點來進行觀察的,所以不受視域的限制。把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歸納為「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張山水畫中,往往是「三遠」綜合運用的。

▪ 高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也有一種說法叫作「蟲視」,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處,看什麼都是高大雄偉、氣勢磅礴,這種透視法宜於描繪崇山峻嶺。

▪ 深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眺,並要移動視點才能看到的景象。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

▪ 平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宜於表現坦蕩開闊的南方山水。

2從筆墨來看

用筆與用墨,是學習國畫首先要解決的的問題,是最能體現畫家功底的問題,因此也是識別一張國畫優劣的最主要的依據之一。

1、用筆。中國畫的造形達意,是以線為主來表現的。因此看一幅國畫用筆的好壞,主要是看這幅畫中線條的好壞。

古人提出「書法用筆」,即要求畫家在作畫時要象寫書法一樣用筆。黃賓虹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五筆」之說,即「平、圓、留、重、變」。

▪ 「平」 是指運筆時用力均勻,起訖分明,筆筆送到,要「如錐畫沙」。

▪ 「圓」 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 「留」 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迴旋,不浮不滑,要「如屋漏痕」。

▪ 「重」 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

▪ 「變」 一是指用筆要有變化,中鋒、側鋒、逆鋒、順鋒,根據需要隨機應變;二是指運筆要彼此相讓,互相呼應,氣勢連貫。宋代韓拙提出:「用筆有三病:

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線條扁平,沒有圓渾的立體感。所謂「刻」,是指筆劃過於顯露,妄生圭角。

所謂「結」,是指行筆猶豫,線條不流暢。其他還有枯、弱、光滑、草率等,都是山水畫用筆的病忌。

2、用墨。墨色的變化,有「五彩」之說,即「焦、濃、重、淡、清」;也有「六色」之說,即「幹、溼、濃、淡、黑、白」。不論是那種說法,無非就是講墨色的變化多端。

山水畫用墨有三要:厚,透明,豐富。

▪ 「厚」 就是感覺要厚重而不輕薄。

▪ 「透明」 就是層次要清楚,不渾濁,不僵化。

▪ 「豐富」 就是指墨色多變,層次豐富。總之,看一幅山水畫的用墨好不好,主要是看用墨是否有變化、有韻味,層次是否清楚、豐富,能不能表現物象的立體感、質感和遠近的空間感。

3從用色來看

傳統國畫著色多從物體固有的本色出發,很少考慮光的影響和變化,所以用色相對西洋畫來說比較單純,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根據山水畫不同的種類,用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 在淡彩山水中,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色要求「淡雅」、「清透」。要「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即墨足之處用色要清淡、透明,不讓色覆蓋了墨;濃的色彩要用在墨少之處,不讓墨破壞了色的清麗。

這樣,二者才能相得益彰。

▪ 在重彩山水中,用色要求渾厚凝重而不膩濁,清麗鮮明而不單薄。

▪ 在潑彩山水中,用色要求色墨渾融,變化豐富,不髒不濁。

不管是淡彩、重彩還是潑彩,用色都要有一個主調,不能混亂、花俏。但在主調中又要求變化,不能單調、呆板。總之,既要有對比又要和諧統一。

4從表現各種物象的技法來看

山水畫的技法很多,使用哪種技法,因物而異,因人而異,因畫而異。看一張畫中的技法用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這種技法在這張畫中,是否能充分表現物件的「形」與「神」,是否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意」。

5從意境來看

好的山水畫,要有美的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一幅畫,必須給觀者留有聯想和再創造的餘地,能使觀者受到感染並引發自身生活感受的共鳴,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才算是有意境。

山水畫意境的型別,可分為三種情況:

▪ 以景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實,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把理想和感情融入實景之中,主要是通過境象自身誘發觀者聯想。它類似於詩的「無我之境」。這類畫,在古代山水畫中以宋畫居多。

▪ 以意勝 這類作品比較注重寫意,富有個性和情致,更明顯地流露出對主觀情感的表達,所塑造的空間境象,更多地具有了「意造」的成分。對於「形」則要求「在似與不似之間」。它類似於詩的「有我之境」。

這類畫自元代以後,逐漸成為山水畫的主流。

▪ 意與境渾 這是感情與形象高度結合,達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王國維說:「至意境兩渾,則唯太白、後主、正中數人足以當之。

」可見對於詩來說,這是意境的最高境界了。而對於畫來說,當是畫家神來之筆的得意傑作了。

6從「畫外功夫」來看

所謂「畫外工夫」,是指畫家除了繪畫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修養。一幅好的山水畫,常常是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從畫的落款和印章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學、書法和用印等方面的修養。

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最重要的一種形式,為第一大畫科,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與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山水畫產生時間較人物畫晚,比花鳥畫早,孕育萌芽於早期人物畫的背景中,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獨立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畫科,隋唐時期發展成熟,五代兩宋時期達到藝術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發展與建樹,名家輩出,遂形成蔚為壯觀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至今不衰。

中國山水畫的欣賞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的過程,是一個人的文化藝術素養與生活閱歷的集中體現。下面筆者從欣賞山水畫的幾個要點來分別闡述。

一、山水畫的文化背景(哲學內涵)

山水畫就是中國的風景畫,但又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山水畫的產生與中國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萬物」「能勝物而不傷」。道家思想追求素樸自然,簡淡肅靜的藝術精神,所以山水畫多以水墨表現為主,以色為輔。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玄學興盛的時期,玄學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這一時期政治動盪,民不聊生,許多文人名士為了躲避政治上的傾軋選擇歸隱,像陶淵明、嵇康、阮籍等,他們隱居山林,吟詩作賦,山水詩於是大盛,山水畫也應運而生。這都與道家思想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對繪畫的影響多體現在早期的人物畫上,明勸戒,著沉浮,建立社會禮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為主的,而山水畫多體現出世,禪宗思想對繪畫的影響也比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來得分明,影響更多的是後來的花鳥畫。

當然這樣絕對的劃分是不嚴謹的,沒有這樣的必然,只能說是大致如此。儒、道、釋思想後來逐漸融合,共同作用於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山水畫的發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響,但總的看來主要的還是道家思想。

二、山水畫的意境

山水畫的意境就是山水畫所創造的境界,主張以意為主,強調錶現,意造境生,營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畫創造的意境不光是優美的景色、山川的風光,更多的是畫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脫於煩瑣與庸俗社會的心靈居所,山水畫的境界給人的是可觀、可行、可遊、可居的神遊場所,不論是北宗山水還是南宗山水,所表現的意境與功能無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縹緲神奇,或是悠閒農夫漁樵的隱居之所。文人山水畫多表現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樸自然的水墨風光;宮廷畫家的界畫多表現樓宇宮殿是人間的繁華,也是超脫於人間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靈居所。

這也是畫家與觀者的心靈溝通。

三、山水畫的章法

章法就是畫面的佈局,即構圖法,顧愷之稱作置陳佈勢,謝赫稱作經營位置。中國畫講究立意定景,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並巧妙地運用畫面的空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畫有著「細細看,面面觀,看地透,窺其穿」的要求,即能從山前看到山後,從山下看到山上,從房內看到房外,這種要求是為了滿足「飽覽臥遊」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盡在眼前。

山水畫的構圖法,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了「三遠法」,即郭熙所謂的平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而謂之,如郭熙的《窠石平遠圖軸》;高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如荊浩的《匡廬圖軸》;深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如巨然的《萬壑松風圖軸》。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山水畫的透視法也不同於西洋繪畫的定點透視法,而是無焦點的無點透視,但山水畫的視點推移的法則正好能滿足中國人欣賞山水畫的需求。

中國山水畫的含義,對於中國山水畫研究的意義

山與水。墨子 明鬼下 古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者。三國志 魏書 賈詡傳 吳 蜀 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 皆難卒謀也。唐柳宗元 漁翁 詩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泛指有山有水的風景。宋書 謝靈運傳 出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靈運 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

中國山水畫解讀方面書籍,求推薦幾本山水畫的書

高居翰的一系列論著。三聯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古代藝術論著研究 古代有哪些關於山水畫理論著作啊 南北朝時期 顧愷之的 畫雲臺山記 宗炳的 畫山水序 王微的 敘畫 謝赫的 古畫品錄 五代 荊浩 筆法記 北宋 郭熙 林泉高致 中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地闡述山水畫創作規律的著作 明朝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南北宗論...

中國宋代山水畫發展概述,宋代山水畫的歷史價值簡答

特點 宮廷畫院進入最為活躍的階段,畫學興起 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代表作 北宋張擇端的 清明上河圖 長卷。唐代山水畫發展歷程?唐代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風格。山水畫家李思訓及李昭道的青綠山水畫繼承著展子千的傳統而發展。盛唐時期山水畫出現重大變革,詩人王維創水墨渲染 破墨 山水。盛唐至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