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時光的讀後感,讀了馮驥才的《時光》,你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感悟嗎

2021-03-19 18:26:53 字數 3664 閱讀 6845

1樓:爽朗的愛張傑

《時光》這篇散文是作者通過幾個例子來思考人生最後一段時間的,如:拿今晚突然停電,摸黑點起蠟燭,但我有比**更好的伴侶--思考,來引起主題。

又拿彷彿看到的一尊木雕的北宋的天王像,那位已無影無蹤的無名的雕工,雖已無影無蹤但他的精神還儲存了下來,最後,作者總結出: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種子裡;詩人離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詩句裡。時光對於人,其實就是生命的過程。

當生命走到終點,不一定消失得沒有痕跡,有時它還會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存在或再生。母與子的生命的轉換,不就在延續著整個人類嗎?再造生命,才是最偉大的生命奇蹟。

而此中,藝術家們應是最幸福的一種。惟有他們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個新的生命。**家再造的是代代相傳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們那個可以聽到的迷人而永在的靈魂。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和別人交談的味道,好像我正在和作者說話!通過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人的時光是有限的,但一個人的精神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讀了馮驥才的《時光》,你對生命有什麼新的感悟嗎 5

2樓:橘子不如橙子

《時光》,細膩是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之情。

感悟: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

時間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沒有蹤跡。每個人都擁有時間,但是,有些人卻無法合理支配時間,只能讓時間從他們的身邊悄悄溜走。 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時。"你是否覺得這句話自相矛盾呢?不,不矛盾。

我們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這是時間的公平之處。那為什麼時間又是偏私的呢?因為這些人隨意浪費時間,任憑時間飛快地流逝,一天一事無成。

他拋棄了時間,時間也拋棄了他。因此,他的二十四小時是短暫的。而有些人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不虛度時光,利用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他們用二十四小時做了平常人需要二十五小時,二十六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

他們的二十四小時是漫長的。 "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列寧的這句話徹底地反映了時間的珍貴。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說明了一個人年青時不珍惜大好時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嘆息。如果年青力壯的時候就努力學習,那他就贏得了時間,也就贏得了一切,也不會為年老時碌碌無為,而感到悲傷。

3樓:一片荒山

時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是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的表現。時間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沒有蹤跡。

每個人都擁有時間,但是,有些人卻無法合理支配時間,只能讓時間從他們的身邊悄悄溜走。

馮驥才《時光》閱讀答案!!

4樓:書生·俥

時光馮驥才(1)一歲將盡,便進入一種此間特有的情氛中。平日裡奔波忙碌,只覺得時間緊迫,很難感受到「時光」的存在。時間屬於現實,時光屬於人生。

然而到了年終時分,時光的感覺乍然出現。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後邊追它,卻始終抓不到它飄舉的衣袂。它飛也似地向著年的終點扎去。

等你真的將它超越,年已經過去,那一大片時光便留在過往不復的歲月裡了。(2)今晚突然停電,摸黑點起蠟燭。燭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寧靜的浮在漆黑的空間裡;室內無風,這光的花苞便分外優雅和美麗;些許的光鋪散開來,朦朧依稀的勾勒出周邊的事物。

沒有電就沒有**相伴,但有比**更好的伴侶——思考。(3)可是對生活最具有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眾。比如大眾俗語中,把臨近年終這幾天稱作「年根兒」,多麼真切和形象!

它叫我們頓時發覺,一棵本來綠意盈盈的歲月之樹,已被我們消耗殆盡,只剩下一點點根底。時光竟然這樣緊迫、拮据與深濃┄┄一下子,一年裡經過的種種事物的影象全都重疊的堆在眼前。不管這些事情怎樣龐雜與艱辛,無奈與突兀。

我更想從中找到自己的足痕,從春天落英繽紛的京都退藏院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爾菲遺址;從重慶荒蕪的紅衛兵墓到津南那條神奇的哈喇堤;從一個會場到另一個會場,從一個活動到另一個活動中,究竟哪一些足跡至今清晰猶在,哪一些足跡雜沓模糊甚至早被時光乾乾淨淨一抹而去?(4)我瞪著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勁看去。就在燭光散佈的盡頭,忽然看到一雙眼睛正直對著我。

目光冷峻銳利,逼視而來。這原是我放在那裡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卻變得分外有力。

他何以穿過夜的濃霧,穿過漫長的八百年,銳不可當、拷問似的直視著任何敢於朝他瞧上一眼的人呢?顯然,是由於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間雕工傳神的本領、非凡的才氣;他還把一種陽剛正氣和直逼**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無名雕工早已了無蹤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卻儲存了下來。(5)在這裡,時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麼?

(6)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種子裡;詩人離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詩句裡。(7)時光對於人,其實就是生命的過程。當生命走到終點,不一定消失得沒有痕跡,有時還會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存在或再生。

母與子的生命轉換,不就延續著整個人類嗎?再造生命,才是最偉大的生命奇蹟。而此中,藝術家們應是最幸福的一種。

惟有他們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個新的生命。**家再造的是代代相傳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們那個可以聽到的迷人而永在的靈魂。(8)此刻,我的眸子閃閃發亮,視野開闊,房間裡的一切藝術珍品都一點點的呈現。

他們不是被燭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覺醒的心智召喚出來的。(9)其實我最清晰和深刻的足跡,應是小書桌邊,水泥的地面上那兩個被自己的雙足磨成的淺坑。我的時光只有被安頓在這裡,它才不會消失,而被我轉化成一個個獨異而又鮮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

然而我一年裡把多少時光拋如塵囂,就是支付給種種一閃即逝的虛幻的社會場景,甚至有時屬於自己的時光反而成了別人的恩賜。檢閱一下自己創造的人物吧,掂量他們的壽命有多長。藝術家的生命是用他的藝術的生命計量的。

每個藝術家都有可能到達永恆,放棄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10)迎面那宋代天王瞪著我,等我回答。(11)我無言以對,尷尬到了自感狼狽。

(12)忽然,電來了,燈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換天地。剛才那片幽闊深遠的思想世界頓時不在,唯有燭火空自燃燒,顯得多餘,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燈光裡彷彿換了一個神氣,不再那樣咄咄逼人了。(13)我也不用回答他,因為我已經回答自己了。

1. 品味第(1)中畫橫線的句子,結合語境說說它的表達作用。2. 第(4)段中那尊北宋天王像目光有何特點,為什麼這目光在相隔了八百年之後依然威力不減?(用原文中的詞句概括回答)3. 作者在文中寫了時光的「過往不復」,為什麼在第(5)段中又說時光分毫不曾消逝呢?

4. 仿照第(6)段句式,舉例說明「生命可以超越時光而永恆」例句: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種子裡;詩人離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詩句裡。

馮驥才 《時光》 閱讀答案 20

5樓:百發百中

1、(2)對時光的讚歎

(3)忽然來電了

2、(1)答:究竟有哪些東西或歷史至今還存在,而哪些東西或歷史已變模糊或早已被人忘乾淨了

(2)答:應為我的忽然醒悟,是我發現一切藝術**都好像有了生命

6樓:匿名使用者

再造生命,才是最偉大的生命奇蹟。而此中,藝術家們應是最幸福的一種。看這名字我就覺得是感嘆什麼時光荏苒啊~人世滄桑啊~ (怎麼可能這麼浮淺。。

7樓:泡沫水晶哀

這些藝術作品使我領悟到了時光對於人的意義,從這些藝術作品上我看到了創造它們的藝術家的永恆的生命。

2,應圍繞珍惜時間,實現生命的價值來談。

8樓:雙魚配金牛

這東西,暑假作業啊?等你問出個什麼名堂,你那邊老師都要交作業了

祕密時光的讀後感,祕密時光的讀後感400500字

在這些回憶錄裡,我只想講自己的故事,非褒亦非貶,其實我談的不是現在的自己,而是早已不再的童年的我,這個我熟悉的孩子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就像飛走的鳥兒,沒留下任何的痕跡,再者,這個孩子並非本書的主角,而是書中故事的見證人。在序言中,馬瑟。巴紐這樣寫道。隔了時間的重重紗幕回望童年,有些人和事漸漸模糊,而...

馮驥才是哪一代的作家,馮驥才的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男,來1942年出生於天津,源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 bai今寧du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當代zhi著名作家 文 dao學家 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專職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動了很多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工作。其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 和繪畫作品。其並有...

努爾和時光書讀後感,努爾和時光書讀後感怎麼寫

狗兒湯和努爾哈赤的最後時光 2012 03 24專題文章1 從瀋陽去本溪水洞旅遊,在接近目的地時,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岔路,也有一個不太明顯的路引 往溫泉寺。溫泉寺西距本溪市區39公里,坐落於太子河彎曲的山巒處,那兒曾經大名鼎鼎,極具傳奇色彩。自從 本溪水洞 的名聲後來居上,與它近在咫尺的溫泉寺便沉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