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培養自己的分析和設計邏輯

2021-03-19 18:27:14 字數 5354 閱讀 9846

1樓:爽朗的說好的我

產品經理應該具備以下幾點基本素質:第一種能力,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對事情的分類、歸納等方面至關重要。

第二種能力,洞察力。洞察力是發現市場的本質,挖掘使用者需求的敏銳反應能力。第三種能力,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網際網路是變化是非常快速的,整個市場也是如此,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能夠為使用者提供越來越好的產品,使用者的需求也是變化,需要不斷地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努力。網際網路將會不斷地誕生新的想法,新的概念,新的技術,快速學習新事物才能跟得上網際網路的腳步。第四種能力,換位思考的能力。

換位思考的能力,這點非常重要。很多產品經理策劃出非常棒的產品,不僅功能和介面非常完美,也簡單方便易學,但是可能這不是使用者需要的。自己認為完美的產品,使用者不一定接受。

真正的產品經理首先要求自己做一個觀察家,忘卻自己的喜好,挖掘使用者的核心需求。策劃產品的時候,需要換位考慮問題,時時刻刻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取捨決斷。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是實現起來很難,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才能練就。

第五種能力,準確表達事物的能力。產品的實施需要把想法表達出來,讓你的合作伙伴,上司明白你的想法,同時最後還需把想法...

邏輯思維作為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素質,應如何培養鍛鍊

2樓:淘金只是jian職

很多做產品的同學,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叫做「產品經理是一種思維」。不少人覺得思維方式是個神祕而抽象的東西,其實它不過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對人們的言行起決定性作用。「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區別就在於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得到的樣貌便不同。

思維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能的行為方式,在不同的崗位深耕,就會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產品經理不僅僅要會做產品,更重要的是要有產品化的思維,能夠知道你服務的使用者是誰,你的使用者需求是什麼,如何不斷的滿足使用者需求,在滿足的過程中不斷的迭代改進產品,創造更多的使用者價值。

產品經理由於所處的環境,面對的情況和接觸的人群複雜多變,過程中圍繞著需求,也要做很多思考、實踐、溝通等工作,擁有高效的思維方式對於解決日常工作碰到的問題、做出產品決策,將會大有益處。

其中,邏輯思維便是產品經理思維裡的一種典型標誌。

什麼是邏輯思維?

產品經理們經常利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來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以現有產品為參照,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變化產生功能需求時;設計產品流程,在大腦中模擬各種使用場景時;從多個競品中抽取合適的產品元素重新組合,構成新的功能……

而完成這一系列工作的思維就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達到對事物的本質特性和內在聯絡認識的邏輯思維。無疑,這是pm們最最重要的思維之一了。需求階段的歸納總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設計階段的產品架構能力流程判定的能力;開發階段的需求優先順序、計劃進度安排能力;上線後的資料反饋、迭代能力,他們都需要邏輯思維的支援。

以下是我提高邏輯思維的一些個人心得:

1.mece

麥肯錫的一位資深諮詢顧問巴巴拉·明託,她在《金字塔原理》書中第一次將這個概念提出,成為後來戰略諮詢行業的重要原則之一。著名作家馮唐,在他的雜文中寫過這麼一篇《老聃的金字塔原則》,他對金字塔原理作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總結,文中寫道:

而所謂的mece,翻譯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發音讀作「me see」。相互獨立,意味著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著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通常運用mece都是從一個最高層的問題開始,逐層向下進行分解,實際運用中你只需要不停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慮到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再去找。

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去重。

2. 歸納和演繹

歸納(induction)和演繹(deduction)是科學研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的邏輯思維方法,事實上這種思維方法對於產品經理的工作也大有裨益。科學研究都必須遵格兩條途徑:由認識特殊到認識一般;再由認識一般到認識特殊。

在特殊中發現一般的推理形式、思維方法是歸納;在一般中發現特殊的推理形式、思維方法是演繹。歸納和演繹是統一認識過程中的兩個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思維方法。

如果上述文字讀起來比較艱難晦澀,那我們可以嘗試著簡單地這樣來理解一下。

歸納:是把具備某種相同屬性的事物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尋找共通點。比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是歸納(龍,風,老鼠各為一類)。

演繹:是把互相之間形成影響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後順序,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比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演繹(由太極開始,向後遞推的順序)。

產品經理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在歸納演繹的時候搭配使用mece原則,這樣能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多種單一的因素,這個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將一團亂麻理地條條順順。

最直觀的思維展現可以是這樣的: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來龍去脈,歷史原因)

和現在這個問題有關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記住mece法則,用歸納法,一一併列出來)

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

哪些是次要原因?

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歸納法,寫出所有可能。用演繹法,找到每種方法實施的具體步驟)

舉個栗子:

有一天,老闆跑來問你為啥我們產品**的註冊轉化率這麼低。

這個時候,碰到這樣的問題,我一般就會在腦海中形成這樣的一連串思路:

問題背景:**的註冊轉化率低,老闆可能想知道低的原因是什麼,另一個當然也想提高下注冊轉化率;

問題有關的人和因素:可能與技術有關,比如註冊過程中產生了bug;也可能與運營有關,他們投放的渠道,吸引過來的使用者質量是不是太低了;也可能和產品設計本身有關,比如註冊流程過於繁瑣等;

產生問題的原因:具體判斷是什麼原因還得一個個去排除,比如自己去試試是不是註冊過程中有什麼功能性的問題;然後去問問運營是否最近投放了什麼新的渠道;如果是產品設計本身,那麼則需要監測註冊過程中的每一步的轉化率如何;

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是技術上的bug,則十萬火急找技術解決;如果是運營投放的渠道問題,則和運營好好溝通讓其調整優化渠道投放;如果是產品設計本身,那麼需要了解每一個步驟的基本轉化率,並且用資料製作一個模型,然後根據看下哪個環節流失的使用者數較多,對產品註冊改進提出自己的假設,再然後就是執行產品的改進和迭代,用資料去驗證假設是否成立,不行就繼續觀察;

3. 先說結論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日常免不了要做各種各樣的彙報工作,這個時候有邏輯的產品經理往往會先說結論,而不是先闡述一堆別人不一定感興趣的論點。

在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電梯理論:在進入電梯的30秒鐘內向客戶賣掉自己的方案。這麼短的時間裡沒人會聽不相干的廢話,因此第一句話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觀點傳遞出來:

我們的方案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是最佳的選擇?這個結論其實也凝結了產品經理的大量思考,因為得出結論,意味著你後面肯定有一系列的觀點進行支撐,就像寫**一樣,首先是核心論點,接下來是支援核心論點的分論點,然後是二級分論點,依次向下排列。

「演繹歸納和mece」,是你的分析思考過程;「先講結論」,是你思考完以後的表述方法。先講結論的人,能夠在一開始就抓住別人的注意力,接下來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論證結論的正確性,聽眾就不會迷失方向。而能把結論講清楚的人,往往也代表其背後有一整套完整的思考分析過程。

產品經理應該怎麼樣提升自己的能力?

3樓:經緯營銷專家

1、理清結構,明確自己需要優先獲取哪塊知識。

參加培訓之前,一定要梳理一下自身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是看哪塊的短板比較大,而工作當中應用又比較多,或者未來的職業發展上會有需要的。這種更適合是知識儲備型,可以選擇買相關的書籍先看,如果理解不了再選擇參加培訓。

如果沒有書籍的,那再選擇參加相關培訓,但是要給自己定個學習目標,就是通過學習要收穫什麼。

另外一方面就是梳理自己在當下工作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哪方面在實操過程中會經常出問題的,可以去參加培訓聽聽別人是如何解決或克服的,這樣能比較對症下藥,聽完培訓回來可能就直接會對實際工作產生幫助。

梳理結構的時候,儘量把範圍縮小,不要太大。比如感覺自己在產品運營方面比較欠缺的,就要定位一下到底是使用者運營,還是渠道運營、sem、aso、新**運營、商家運營、品類運營等等,有個相對明確的範圍之後,對選擇培訓課程會有很大的幫助。

2、選擇課程:沒有絕對合適,只有相對合適

市面上可能同樣的課程會比較多,而且都打著學完之後就能勝任產品經理的旗號,讓你無從判斷。不過由於產品經理崗位的理論知識體系不是標準化的,導致相關的培訓課程也做不到標準化,因此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課程內容是否適合自己。

一是課程大綱。這個部分你可以根據對方公佈的目錄標題去判斷大致的內容,基本上**不離十。雖然現在有些標題為了博人眼球,讓人看不出其中內容,但大部分都是可以的。

二是主講老師的背景。一般都會公佈主講老師的經歷和擅長的方面,特別是經歷過的產品行業方向,基本會對內容有一定的影響,對應行業的產品可能會更適合去聽。當然不排除很多做產品的方式方法是相通的。

星河系教育全程實戰授課,多公司真實專案,能在學習中無形的提高自身產品技能。

3、跟上思路,最有效的方式是邊聽邊思考

***的內容設定或者是老師的講課內容必然是有一定的順序和邏輯的,要能跟上講課的思路,然後不斷的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講課過程中的提問,一定要自己去想過,而不是等著公佈答案。

一般來說,內容都是從易到難,從定義到說明,從理論到實踐的,跟著思路走的話,就能循序漸進的按照內容結構接收,這樣實際的轉化效果要遠遠好於課後自己去消化。而且當場的思考有助於發現問題,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答疑的時候提出來,當場解決掉疑慮的地方,這樣反而能加深記憶。

4、批判性吸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消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而且經驗積累都和自己的產品經歷有比較大的關係。很多做產品的方法可能會只適用於某一類產品,或者是某個特定的業務場景,照單全收是不可取的。要結合自身業務實際和產品屬性,批判性的吸收別人的經驗和方法。

比如拼團這樣的功能,很多產品都會去用,但其實不部分產品都不適合適用拼團的功能。這個功能對場景、使用者、品類、客單價、消費頻次等等有比較高的要求,只有特定的業務場景下才適合做拼團。

再比如很多運營案例,都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比如抓熱點、借勢等,離了當初那個熱點,可能這套方法就完全失效了。類似這種對業務、環境依賴性比較強的知識,更加需要批判性吸收。

5、課後總結,自己的優缺點以及掌握情況

參加完培訓之後,除了消化吸收外,還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為什麼需要這次培訓。是因為自己的經驗侷限性所致,還是因為自身的學習不夠努力,亦或是因為自己沒有思考到這些方面。這樣的總結有利於在今後的自我提高當中規避掉自身原因造成的問題。

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有才華和知識的,也不是人家運氣好能進入到大公司去歷練。星河系教育有很多bat公司真實專案,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夠好,哪些方面不夠努力。別人週末都在參加各種沙龍活動去不斷的學習,而你在家裡打遊戲看電影;別人在虛心的請教別人或者自己看書學習,而你在床上浪費時間。

這樣長久下去,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肯定會越來越大。

「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本身能更快速的成長,只不過這種成長需要一點點方法,不能copy別人的來,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做事方**,這樣在後續的工作過程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產品經理如何做職業規劃請問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應該如何進行規劃?

第一階段是產品助理或者說是產品經理。這個階段主要說是去學習,就是有人去帶著你去學習。第二階段就是說產品經理,或者初 中級產品經理。這個階段其實更多的是自己學習,自己去找一些資料,自己去跟人去 這個階段可能你會負責一個產品中的一部分。第三個階段是產品總監或者高階產品經理了。這個階段需要給初級或中級的產...

如何培養自己的領導氣質,如何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和氣質?

在任何一個團體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團體認可,並指引著團體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所具備的人格魅力稱為 領袖氣質 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並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體中,小到幾個人組成的辦公室,大到一個集團,總會有一個人具有說服他人 引導他人的能力。在某種意...

如何培養自己的情懷,如何培養自己的學術能力

先不要想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先,應該首要的 重要的 培養的,應該是父母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有著高尚的情懷,那麼他們的孩子,難道不會受到影響嗎?潛移默化,是一種環境,孩子的培養,也是需要潛移默化,也是需要環境。如果孩子的環境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受到影響的是誰?難道還不是孩子嗎?如果一個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