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1-03-19 18:19:25 字數 5618 閱讀 9534

1樓:手機使用者

主要包括:(1)統籌城鄉生產力佈局,提高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2)統籌城鄉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

(3)統籌城鄉就業;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4)統籌城鄉社會事業;提高農村教育;衛生和文化水平。(5)統籌城鄉投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援保護力度。

2樓:快樂解悶

包括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比如健身設施,公共交通設施、開展一些有益的大型公眾參與活動等等,個人認為不光要填充他們的腰包,更需要整體的提高個人素養,提高人們綜合協調能力。

統籌城鄉發展對經濟社會有哪些推動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中五個統籌(統籌區域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要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要更加註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樓:來子真何愷

統籌城鄉發展需要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的有機結合,生產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省**著力提升傳統工業,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為工業反哺農業,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拓寬農村居民收入**,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創造了條件。分配和交換是連線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和紐帶。省**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投入和轉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農村居民的水平;培育各類專業市場,有助於促進商品流通和城鄉生產發展。

消費時最終目的和動力,省**推進農村住房改造和城鎮化建設、力推「家電下鄉」、建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又有助於擴大內需,促進生產發展。

什麼是統籌城鄉發展???

5樓:手機使用者

,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判斷形勢,正確把握城鄉發展關係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創舉。它既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

統籌城鄉發展,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統籌兼顧,用新的發展理念調整城鄉關係,用全新的機制整合城鄉資源,用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三農」問題,用統一的規劃引導城鄉協調發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規保障城鄉健康發展,用雄厚的產業支撐城鄉穩定發展,做到在國民經濟的迴圈中統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在全社會的進步中統籌農村繁榮,在國民收入分配的總格局中統籌農民增收。主要應從以下六個方面把握:

只有增加農民收入,才能不斷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才能不斷提高農村購買力和農村消費水平,保持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執行;才能保持社會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措施上給予保證,千方百計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二要堅持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為根本途徑,實現工農業互動、城鄉經濟互融。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產業結合點在工業,空間結合點在城鎮。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產業支撐,城鎮化則是工業化的載體。

因此,必須堅持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作為根本途徑,通過工業化和城鎮化,建立和完善合理有序的城鎮體系空間佈局,構建合理的城鄉生產力佈局和產業結構框架,提高城鄉產業依存度和相融度,大量擴充套件就業機會和財富增長機會,增強城鄉經濟發展活力,實現工農業互動、城鄉經濟相融。

三要堅持把市場機制作為主要方式,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要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在更高程度、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從根本上講,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過程,就是突破狹小封閉的生產方式、打破城鄉之間的市場封閉的過程,就是促進城鄉經濟活動開放式、社會化的過程,也是城鄉資金、勞動力、人才、技術、資訊等資源充分流動、高度整合的過程。

因此,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要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客觀需要。

四要堅持把**巨集觀調控作為必要手段,引導城鄉全面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實質是維護城鄉社會公正、協調公眾利益的公共行為。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市場配置資源存在的侷限性和自發性,需要**適時進行干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現實性,需要**加以調控;農業具有的自然與市場「雙重」風險並存的弱質性,需要**大力扶持。

因此,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加強巨集觀調控,強化**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糾正「市場失效」和市場自發性所帶來的弊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保證社會的公平和公正,引導城鄉全面發展。

五要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基本動力,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統籌城鄉發展,關鍵是要衝破城鄉分割體制性的障礙。當前,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兩低」,農民負擔和鄉鎮債務「兩重」的問題,是深層次的體制性障礙造成的,只有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來解決。

因此,加快改革創新步伐,著力消除城鄉割裂的體制性障礙,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內在要求。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為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體制基礎和強大的動力機制。

六要堅持把政策法規作為重要保障,確保城鄉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有與之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規作為保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制定和落實好相關的政策法規,為統籌城鄉發展搭建堅實的政策平臺。

積極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統籌城鄉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要按照遠近結合、統籌規劃、標本兼治、分步實施的方針,著力解決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體制性和政策性問題,著力解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推進城鄉一體化,儘快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發展良性互動。

一要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空間佈局。要樹立城鄉一體的規劃新理念,把規劃作為實施城鄉統籌的基本手段,引導和調控城鄉協調發展,形成分工明確、梯度有序、開放互通的城鄉空間結構體系。

二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業、農村、農民支援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快建立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公共財政體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

三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商業銀行將在農村吸收的資金更多地投向農村,拓寬服務領域。改革和完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使其全面擔負起政策性金融支農的重任。

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探索將一部分信用社改造成為專門的小額信貸銀行。

四要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加大對西部地區農業稅減免的步伐,按照城鄉平等的原則,廢除專門針對農業和農民徵收的各種稅賦,建立城鄉統一的稅制。落實和完善種植、養殖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企業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區別不同情況減免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

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優先安排為農業龍頭企業及時足額退稅。

五要加快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加快合作經濟的法律建設,明確合作經濟的法律地位,參照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註冊、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

深化供銷社改革,把供銷社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

六要完善土地流轉、徵用制度,著力解決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援農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出租、入股、質押、置換等各種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機制,要從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專項用於投資農業和為失地、無地農民提供參加失業、醫療、養老保險的費用,使農民「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利」。

七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著力消除農民進入城鎮的制度障礙。按照「降低門檻、放寬政策、簡化手續」的原則,全面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儘快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促進城鄉居民平等地獲得發展機會。

八要加快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著力解決弱勢群體和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要根據農村的不同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採取多種形式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逐步實現與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對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建立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企業和農民共同負擔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著力解決弱勢群體和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

九要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主導、多方籌集」的就業培訓投入機制,將農村勞動力的培訓納入各級公共財政支援範圍。

6樓:師杉卑嫻淑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中五個統籌(統籌區域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要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要更加註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這是***根據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和主要矛盾,致力於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破解"三農"難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落實這一戰略決策,必須從戰略高度考察其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明確其戰略思路和主要內容,給出其戰略重點與對策建議。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我

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一個獨立、強盛的工業國,黨和國家採取了「工業優先、城市偏向」的發展方針。國家依靠行政力量汲取農業剩餘投入到工業和城市中去。儘管農民、農業和農村為國家的工業化作出了重大貢獻,由於城鄉分割,城鄉差距越來越大,2004 年城鄉發展居民收入補貼等因素,加上農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於再生產等因素,實際城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影響社會穩定。

因此,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城鄉社會和諧發展。

第二、 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

業快速發展、農村經濟持續繁榮、農民生活不斷改善。但是,由於國家用於「三農」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水、電、路、通訊、教育、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城市水平。同時,由於受城鄉二元體制制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困難,城市化程序明顯滯後。

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重點解決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因此。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把城市和農村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因果關係綜合起來統籌解決,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使城市和農村相互促進、工業和農業協調發展。

第三、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的巨集偉目標,農村小康是關鍵。目前,農村還有將近一億的貧困、半貧困人口,還有一大批基本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其溫飽的標準還很低,一些地方還存在返貧的危險.農村人多地少,農業結構調整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農民的農業收入增加緩慢。

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外出打工阻礙因素增多,這些都影響著農民收入的增長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決「三農」問題,要按照「兩個趨向」的要求,把推進工業化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結合,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把推進城鎮化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結合,使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中去,從事非農產業,形成一個城鄉統籌的格局。

為此,要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城鄉統一社會保障體系、城鄉統一義務教育體系,逐步推進稅收城鄉一體化。改革城鄉分割、區域封閉的二元戶籍就業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必須實行按居住地登記的新型戶籍制度。

積極構建城鄉整合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土地徵用制度改革,提高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建立新型行政管理制度,適應城鄉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一 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 時期,我國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二 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拿出更大的勇氣 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秉持開放 合作 團結 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和細化智慧財產權創造 運...

試述人力資源存量構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影響主要有五個方面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完善.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經由傳統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必須經過產品創新和技術改造才能在競爭中生存,這種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大量人力資本水平高的員工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獲勝.所以對於企業來說,人力資本水平...

為何說小微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報copy道,日前有 報道稱,我國非常重視小微企 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總體看,目前小微企業生存環境提升尚有空間,小微企業規模很小,但數量龐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報道稱,小微企業是區域經濟活力的源泉,但大量的小微企業從事著比較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目前生產要素 勞動力成本 土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