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了解歐美國家的風俗和禁忌

2021-05-19 01:21:12 字數 4719 閱讀 1008

1樓:迷途你大哥

由於各國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不同,各國人民在進行禮尚交往時的習慣也有不少差異。特別是中西方之間,禮儀上的差別很大,因為不瞭解這些差異而引起的誤會和笑話並不少見。近代歷史上有兩則故事,相信大家會比較熟悉。

故事一是:李鴻章曾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把一碗吃水果後洗手的水喝了。當時俾斯麥不瞭解中國的虛實,為了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一飲而盡,見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還有一個故事是:一個國民黨軍官攜夫人去機場迎接來自美國的顧問。雙方見面後,美國顧問出於禮貌說:

「您的夫人真漂亮!」軍官甚感尷尬又不免客套一番:「**,**!

」在中國,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話,可是蹩腳的翻譯卻把這句話譯成:where?where?

美國顧問聽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禮貌地稱讚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問起我他的夫人**漂亮?於是他只好說:

「從頭到腳都漂亮!」這兩個故事都是由於中西文化差異鬧出的禮儀上的笑話。由此可見,瞭解中西方禮尚交往之間的習慣差異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處來說,一個國家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中,瞭解對方國家的禮儀習慣,將有利於各國之間的交往。從小處來講,一個人瞭解對方的禮儀民間習慣,是對對方的尊重,容易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順利進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髮展,東西方的禮儀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漸地接受了東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東方人也逐漸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進文明的禮儀和交往方式。

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而對禮儀產生的影響還很多,為此本文就以下幾方面具體**東西方文化差異對禮儀所產生的影響:

一、社會交往方式的差異對禮儀的影響

二、個人人生觀的差異對禮儀的影響

(一)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鬥,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而相反,中國文化卻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則提倡謙虛謹慎。一般來說,中國人大多反對或蔑視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

例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no,i don't think so.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這在中國人看來當然是一種謙虛的說法,而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讚揚者的鑑賞力。

可見,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二)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主要表現在:1.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鬥,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往往就成為令人難堪的事。

因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干涉別人私事。

中國人的行為準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主動關心別人,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而這在西方則會被視為「多管閒事」。

(三)創新精神與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勵人民開拓創新,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而傳統的中國文化則要求人們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國人善於預見未來的危險性,更願意維護現狀,保持和諧。當然,近年來我國也大力提倡創新改革,但務實求穩之心態仍處處體現。

冒險精神仍是不能與西方人相比的。

(四)個性自由與團結協作

西方人十分珍視個人自由,喜歡隨心所欲,獨往獨行,不願受限制。中國文化則更多地強調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主張同甘共苦,團結合作,步調一致。

三、法制觀念的不同對禮儀的影響

東方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而儒家思想重義輕利。為了兄弟朋友的情義,可以網開一面,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其結果往往是行為過頭,喪失了更多的應得利益。比如中國人重人情,人情味濃厚。

有句老話:「血濃於水」「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這些話所包含的意思是人情影響判斷,人情重於道義。

「水」,即使不美,但只要是家鄉水,那也就美了,這就是情重於理的表現。甚至有時會情重於法,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曆來有情影響法的制度空間,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先講合情,再講合理,然後講合法。若合法而不合情合理,這法就難以執行,若合情合理,有法也可以不依。

而西方人則是倒過來的。西人重法,不重人情。法在理前,理在情前。

我們時常看到西方父子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上法庭打官司。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虧者也只有自認倒黴,旁觀者也只能容忍。但若有的事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西人也會爭論不休,直到鬧上法庭。

在情理法的中國,人情味濃厚,什麼事都可以想想辦法,託託人情,走走關係。這是一種自然保險系統,人們容易在艱苦的環境下渡過難關。因此在中國,人事關係極為重要,生活之中充滿天倫之樂。

但也容易產生不公正;在法理情的西方國家,人情似紙,相互之間可說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有什麼矛盾,先講理,後上法庭,簡單明瞭。西方人雖淡薄人情,卻十分講公正、平等,即使是一介草民,只要是真正合理合法,就是同總理打官司,他也照樣可以打贏。

在西方國家生活,有點像廣寒宮裡,富裕、清明、漂亮,卻有一般寒冷之感。尤其是老人,孤孤單單,踽踽獨行,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甚是可憐。

四、社會習俗的不同對禮儀的影響

在東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這主要受封建禮制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在現代社會,東方文化也主張男女平等,但在許多時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較女士有優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視的現象。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尊重婦女是其傳統風俗,女士優先是西方國家交際中的原則之一。

無論在何種公共場合,男士都要照顧女士,比如,握手時,女士先伸手,然後男士才能隨之;赴宴時,男士要先讓女士坐下,女士先點菜,進門時,女士先行;上下電梯,女士在前……。現在,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優先原則在東方國家也備受青睞。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東西方禮儀日趨融合、統一,更具國際化。

再如,在處理長幼關係時,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對待長者特別尊敬、孝敬。比如,在許多中國人看來,如果老人有子女,年老時子女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或敬老院去生活,這就是不孝,過年過節兒女一般要和老人一起過。在中國農村一些地方,過年時,晚輩都要給長輩行跪拜禮。

而在西方國家,由於崇尚自立,兒女成年後和父母間的來往則越來越少,致使許多老人時常感到孤獨,晚年生活有一種淒涼感。

五、等級觀念的差異對禮儀的影響

東方文化等級觀念強烈。無論是在組織裡,還是在家庭裡,忽略等級、地位就是非禮。儘管傳統禮制中的等級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級觀念至今仍對東方文化產生影響。

在中國,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複雜,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在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幫助照看小孩,兒孫們長大後幫助扶養老人,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親情關係。

在西方國家,除了英國等少數國家有著世襲貴族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倡導平等觀念。特別在美國,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

「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if working hard, even a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國人不講等級,只要彼此尊重,父母與子女可直呼其名。

他們的家庭觀念往往比較淡薄,不願為家庭做出太多犧牲。

當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導致的禮儀上的差異還有很多,比如服飾禮儀、進餐禮儀等等,由於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約,在此不能一一深入**。總之,中西方之間有各自的文化習慣,由此也產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習慣。

關於各國風俗習慣和禁忌的知識

2樓:__yin為有你

以飲食為例

一、用大吃大喝

表示感謝。

這是阿富汗一些地區的習俗。這表示主人招待客人十分誠懇。吃得越多,對方越高興,那才是禮貌。如果隨便吃幾口就停嘴,對方會不高興。

到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帶點助消化藥。

二、吃多吃少,隨你便。

這是汶萊人的待客習俗。在汶萊,家裡來了客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向自己問好,主人就會笑臉相迎,熱情接待,把家中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從不勸食,對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從不過問。

主人認為這樣問客人是不禮貌的。

三、「我吃飯,你付錢。」

在印度的一些地區,如果同商業談判物件和朋友共進晚餐,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的資本比我的多,所以這筆餐費應該由你付。」不熟悉情況或初來乍到的客人,常常會被這種場面鬧得啼笑皆非。

錢多的人或是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對客人的尊重,與摳門或挨宰不能相提並論。

四、吃定量,多吃自費。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細算,節約成風。在這個國家承辦的世界性高層活動,一日三餐固定**每人一份,或是把這份餐費發給個人,讓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費**一杯茶。

誰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錢,國內外客人一視同仁,概不例外。

五、先訂「協議」後吃飯。

與澳大利亞人共進午餐要特別注意記住哪一頓飯該由誰付錢,付錢過於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禮貌的。在一般情況下,提議喝酒的人,通常需要付錢,不可各自付錢,除非事先說好。

六、吃多少要多少,嚴格「三光」。

德國人討厭凡事浪費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沒有奢侈的習慣。與德國人相處,務必遵守這個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如與他們共進餐館,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東西,已要的飯菜必須吃光,即使是湯也要用麵包蘸著吃下去或喝光,用舌頭舔光碟子的場面也是司空見慣。

歐美國家家庭為什麼很少裝空調,歐美國家的人用橡木地板嗎?

實際上國內出了山海關個人住家就基本不會裝空調了,因為冬天有集中供暖夏天又不熱根本不需要。雖然沒去過,但想必法國也是同樣的原因。歐美國家的人用橡木地板嗎?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對於橡木地板 的認同度比較高,基本達到了,地板就是oak 橡木 oak就是地板 的地步。實際上,橡木地板在歐美已經有著數百年的使用歷...

為什麼歐美國家一直不喜歡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野蠻霸道,不遵守西方人制定的遊戲規則,成天就想著開疆拓土,不論是沙俄 蘇聯 還是現在的俄羅斯 為什麼歐美國家一直不喜歡俄羅斯人 就跟日本人不喜歡中國人一樣 遠處說,是東正教和天主教導致的文化差異 近處說,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導致的隔絕 在近處說,是處於各自安全需要導致的敵對 冷戰時期結下的樑...

神父在歐美國家是非常受尊敬的嗎

樓上說的對的,外國的神父就和中國廟裡的住持一樣,而且外國管神父都叫father的,和父親是一個詞。他們在信徒眼裡自然是很重要的人物了,心靈導師那一級的,就算不信教的人看到人家為了信仰放棄人間的榮華富貴,多少也有點尊重吧 不過最近出了好多神父 幼童的醜聞,讓他們的形象大打折扣喲 沒錯,在歐洲,教信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