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如來藏祖師禪世間禪,有何區別

2021-03-19 18:27:57 字數 3587 閱讀 1028

1樓:匿名使用者

如來藏指每個人都擁有的成佛的真性。

祖師禪與世間禪的區別,一個在心中修,一個只在口頭上。

什麼是禪?

2樓:匿名使用者

禪 :禪,是人類鍛鍊思維生髮智慧的生活方式。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

先秦時期就有關於此種行為的記載,但是未有固定稱呼。直至印度詞彙jana傳入,漢語音譯為「禪那」,後世便以「禪」字稱謂此類行為。

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迴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佛與禪最大的區別:

1、起源不同。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禪宗只是佛教多個宗派中的一個。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而禪宗是佛教發展途中的一個分支。

2、本義不同。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

3、覺悟不同。

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

也可以把佛理解成神通廣大的神仙,佛者覺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將宇宙萬物三界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

3樓:雲一朵

凡是對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個題目嚴格說來是有問題的,因為禪是不能講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為了把禪的境界介紹給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語來說明。

現在的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但是,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所以,這個能解決生命問題,提高生命境界的禪學,乃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識份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禪合乎真善美的條件;雖然不容易談,可是要知道什麼是禪,那我們就不能不盡力弄清楚。現在我分成三個部分來敘述,這三部分是禪的歷史、禪的內容與禪的修法。

一.禪的歷史 a

佛陀談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瀚無涯,可是,這些無數的文字般若,與禪宗的起源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相傳有一天,佛陀在靈山會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眾,當時眾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葉微笑了一下,佛陀當時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

」佛陀於是將法門付囑大迦葉,禪宗就這樣開始傳承下來。

印度禪師代代相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到中國來,時值南朝梁武帝在位。梁武帝篤信佛法,曾經三次捨身同泰寺,佈施天下僧眾,造橋建廟,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無量。當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問他說:

『我所做的這些佛教事業有無功德?』

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被潑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勞,怎麼會毫無功德?所以,他對達摩祖師的回答,並不滿意。

其實,從深一層面來說,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報,應屬福德,並非功德。在禪的立場看,達摩祖師所說,正是直心之言,但是卻不得梁武帝的欣賞,因此,達摩乃轉往嵩山少林寺面壁。

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禪的高妙,確實不能以一般的見解去論斷的。像梁武帝的這種用心,只求為善得福,並不是禪宗的究竟目標,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報而已,在禪師的眼裡,是與開悟的道無關。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學,壯年在龍門香山出家,後入嵩山少林寺,拜謁達摩,要求開示,並請為入室**,達摩不准許,神光遂在門外佇候。時值風雪漫天,過了很久,雪深及腰。達摩見他確實真誠求法,允許入內。

並問他:『汝究竟來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心未安,乞師安心。』

達摩喝道:『將心拿來,吾為汝安!』

神光愕然地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這時居然說道:『吾與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煩惱本空,罪業無體,識心寂滅,無妄想動念處,是即正覺,就是佛道。若能會心,佛性當下開顯。

神秀博通三藏,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講經說法,教化四方,當時的人,莫不以其為五祖的傳人。這時卻從南方來了一個惠能,根性甚利,雖處南蠻猶獦獠之地,求法熱忱,並不落人之後。

當他見到五祖時,五祖曾試探他說:『南方人沒有佛性。』

當時惠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

五祖經他這一反駁,知道這人是頓根種姓,非常人所及。為了考驗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暫避眾人耳目。

後來,五祖令眾人各舉一偈,以為傳法的依據,若是見性,即得衣缽,成為五祖傳人。這時大眾都以為衣缽非神秀莫屬,所以沒有人敢與他競爭。

當時,神秀日夜思量,終於提出一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一偈子,五祖認為雖然不錯,但卻仍未能見性。所以衣缽沒有傳給他。

惠能在柴房裡得悉此事,心想我也來呈一偈如何?遂央人替他把偈語題在牆上。這偈語是這樣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見了,知道惠能已經見性。為恐其招忌,乃著人將偈拭去。然後到柴房敲門。問道:『米熟了沒有?』

惠能答曰:『早就熟了,只等著篩耳。』

五祖遂又在門上敲了三下,惠能會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請他開示。

五祖傳授他《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頓然大悟。五祖遂將衣缽傳他,並命他南行,以待時機。五祖送到江邊說:『我操船送你。』

惠能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終成為震爍古今的六祖。

從這些歷史記載,可知禪的風格確是相當獨特的,所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實是得其真機。但是由於禪門宗旨,並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然而禪的機鋒教化,都是明心見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

他的原則是建立在「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所以進一步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有多少人能把握這一層的意義?梁武帝的希求人天福報,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嗎?

至於今天誰才能直探禪門本源?這就要靠眾生求法的巨集願和實踐了!

4樓:匿名使用者

觀禪即觀心坐禪。觀心即坐禪。一般稱為參禪、觀照、禪修等,都是指修禪。

5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禪是有證量的,非我等第六意識中事。

下面只能就學術上談一點點。

大體可分2種,即

1.如來禪

2.祖師禪

如來禪又分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黃易先生的《大唐雙龍傳》提到慈航淨齋的劍心通明, 大概是從如來禪的一個分支---通明禪化用出來的。

若要詳細研究,可以參考天台宗的典籍。不過要真明白,要親自修證。

祖師禪早期的我不會講,後期的多是參話頭,以致於真起疑情,然後破之,即名之悟,但悟有大小。還有人提出三關之說....... 就說這些吧。

南無佛!

6樓:泉晶燕雋桂

禪是佛教的一個分支,源於六祖,禪和佛學不一樣的是,禪更通俗易懂,直指人心。禪主要是以禪定來分等級

7樓:匿名使用者

末學親證:佛陀時期的《定慧之路》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諸多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很快證得禪定……值得修行人瞭解下!

佛教禪是什麼,意義何謂禪?有什麼意義?

禪 智度論雲。秦言思惟修 阿毗曇論雲。斷結故名禪 禪要序雲。無禪不智。無智不禪。然則禪非智不照。照非禪不成。大哉禪智之業可不務乎 鞞婆沙論雲。禪者。此雲普智。謂可得道。亦能棄結。此是禪用。若有禪名無禪用。號之泥。樑慧遠大師。禪修行方便經序雲。夫三業之興。以禪智為宗。雖精粗異分。而階藉有方。是故。發軫...

佛教的祖師爺是誰?稱號是什麼,佛教禪宗歷代禪宗祖師有哪些?

祖師爺是 釋迦牟尼是佛祖。達摩是繼釋迦牟尼的大 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亦是東土禪宗初祖,還是密宗古薩里派祖師。稱號是 不好意思 祖師爺太多了 不知道!喬達摩悉達多 稱號 釋迦牟尼 如來佛 達摩和釋迦牟尼誰是佛教的祖師爺?釋迦牟尼是佛祖。達摩是繼釋迦牟尼的大 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亦是...

禪與道教文化有什麼關係,禪文化,道教,佛教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產物,禪也是佛教進入中國後衍生出來的。二者都是中國人的精神歸宿,都給予了中國人精神寄託。用不同的方式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只不過方式載體不同罷了。禪是披著佛教皮的道教 這裡有資料,蜀香堂 禪道本質合一,有禪即有道,有道即有禪。只是名詞符號稱謂因門派地域有所不同,但其本質沒有不同。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