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歇後語和成語可以提高文章質量麼

2021-03-19 18:29:05 字數 5767 閱讀 5125

1樓:呂小煒

用在標題上,最好不要照搬,要有點創意。

但是在文章裡面,不管是高考滿分作文,還是平時的寫作批分來看,有資歷的老師都喜歡看到「用典」這個現象,就是覺得有了某某名家的話,會讓你作文高出不少分數來 。

歇後語這些要看地方用,還有成語,用的要自然,別讓老師覺得你是為了故意才這樣的!

滿意請採納!

高中語文期考的時候作文如果適當的多用成語,開頭或者結尾引用名人名言,以及昇華作文主題是否能拿高分? 20

2樓:兮兮泱泱

給你推薦幾種好的開頭吧!望採納,謝謝!

1題記式開頭

就是在開頭部分先寫一小段文字作為題記,這些文字可以是對文章的總結,可以是引子,可以是感觸等形式。這樣能增強文章的色彩,起到開頭點題,吸引讀者的作用。

2引用開頭

就是引用古今中外的詩歌、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名言警句等作為文章的開頭。這樣可以增加文章的權威性、知識性、文采性、深刻性,同時起到一種裝點紋飾的作用。

3環境描寫開頭

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描寫,而這些描寫都有特定的作用,或者襯托人物的心情,或者交待故事的背景,或者渲染某種氣氛等等。總之,都是為突出主旨而服務的。

4排比句式開頭

就是用一組能突出中心、句式整齊、氣勢恢巨集、寓意深刻的排比句開頭,這能給讀者一氣呵成之感,有利於突出那種強烈的具有爆發性的情感,起到以勢凌人的震撼作用。

5抒情的語言開頭

這種形式就是在開頭部分就抒發強烈的情感,先把讀者的感情因素調動起來。這樣可以抓住讀者的心,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為文章打下一個堅實的感情基調,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

6設定懸念開頭

這種開頭故意設定謎團,而又故意不予理會,或做出某種猜想,以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讓讀者繼續關注事件的發展。這種寫法能把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與作者同喜同樂。

7特寫鏡頭開頭

這種開頭用一個特寫的鏡頭放在文章開頭,把事情或者感情特寫化,讓讀者通過這個特寫進入文章的正文。

本文開始就把鏡頭對準絢麗的舞臺和迷人的月光,用以渲染一種焦急的氣氛。

8比喻性語句開頭

這種形式開頭使用比喻。可以使文章生動活潑、簡潔明快,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這樣既可以增強文采,又能說明道理,容易使讀者接受。

9直切主題開頭

這種形式又叫"開門見山"式,就是一開頭就直截了當地切入主題,解除文章中心。它的優點是入題快捷,不蔓不枝,利於讀者把握文章中心、基調和思路。

10下定義開頭

這種技法開頭就對某種現象、思想、事物等下一個有個性的定義,把自己的看法先聲奪人的表達出來。使讀者不自覺地就跟著文章的觀念走,逐步認同作者的看法,從而達到一種共鳴。

成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是語言詞彙中的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漢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

簡介成語是語言詞彙中的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漢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

定義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

形式成語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一般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關係。

結構四字的語法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主謂式:名副其實、盛氣凌人、杞人憂天、胸有成竹;

動賓式:好為人師、莫名其妙、視為畏途;

聯合主謂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聯合動賓式:知己知彼、養精蓄銳、防微杜漸、發號施令;

聯合名詞式:粗心大意、南轅北轍、鏡花水月;

聯合動詞式:突飛猛進、勇往直前;

動補式:逍遙法外、問道於盲;

兼語式:以鄰為壑、令人生畏;

並列式:千山萬水、畫蛇添足;

偏正式: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間可加「的」字)。

成語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上面只是簡單舉例的性質。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對比以及加重的措辭方法。

如「陽奉陰違」、「外強中乾」、「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慄」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學家對成語的運用都非常注意。

歷史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片語,還有來自人民口裡常說的習用語。有些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從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別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棟」、「虎踞龍蟠」、「東山再起」、「草木皆兵」之類,在漢語成語裡佔有一定的比例。漢語歷史悠久,成語特別多,這也是漢語的一個特點。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最主要的一點是習用語和諺語是口語性質的,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鬆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

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脣不對馬嘴」、「前怕狼,後怕虎」,這是常說的習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於諺語一類。成語跟習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

成語大都有一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於《燕策》,「畫蛇添足」出於《齊策》,「刻舟求劍」出於《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於《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鵰」出於《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於《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

至於擷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朴子·交際》「以嶽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其他採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外強中乾」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後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裡常說的一些四字習用語也可以歸入成語裡來。如「咬文嚼字」、「拖泥帶水」、「陽奉陰違」、「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類,與成語的結構相同。在成語中也有些是接受外來文化而出現的。

如「天花亂墜」、「當頭棒喝」、「不可思議」、「不二法門」都是。

「勢如破竹」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成語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一般所以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關係。

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片語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例如「空中樓閣」、「鼎鼎大名」、「青出於藍」、「有聲有色」、「歡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語。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成語與專有名詞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諺語、歇後語、引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有相似之出。譬如專名和科學術語都是固定片語;諺語、歇後語、引語不僅是固定片語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與成語相似;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比較簡練,形式跟絕大多數的成語一樣,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之類,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把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等的區別搞清楚,這就有助於斷定什麼是成語,什麼不是成語。

現在簡單地就這方面作些說明。成語跟專名不同:專名和成語雖然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但是專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莊小學」只是一個學校獨有的名稱(當然,可能有重名),「廣安人民公社」只是一個公社獨有的名稱。

成語則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這個成語,既可以用來形容開敗了的花朵,又可以用來形容被打敗的軍隊,也可以用來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任何一個人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感覺有興趣。

成語與科學術語成語跟科學術語不同:科學術語是表示科學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觀能動性""革命樂觀主義""無限花序""平行四邊形"這些科學術語,儘管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可是並不是成語。

成語與諺語成語跟諺語不同:諺語絕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片語。諺語經常用在人民大眾的口語裡,用在文章裡的比較少。

諺語往往具有濃厚的口語色彩,不象成語那樣具有文言色彩。諺語的形式,不象成語那樣整齊。例如「坐山觀虎鬥」、「天下烏鴉一般黑」之類的諺語,都不是那麼整齊。

當然,如果把這些諺語一定說是成語,也是可以勉強的。

成語與歇後語成語跟歇後語不同:歇後語是一種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後一部分是從正面作說明。寫文章為了收到鮮明、形象、生動、具體的表達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語似的引用歇後語。

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泥菩薩洗臉越洗越難看。」、「蜜餞黃連先甜後苦」這些話,都是「歇後語」而不是「成語」。

成語與引語  成語跟引語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個別語句,如「勾心鬥角」(見杜牧《阿房宮賦》)「水落石出」(見蘇軾《赤壁賦》)等,因為時常被人們使用,後來就成了成語。但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兩句詩。這兩句詩不是人們時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爾被引用了。因此這類語句應該稱之為"引語",不能看做是成語。

成語與片語成語跟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也不一樣,因為成語由四個字組成的佔絕大多數,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較濃厚的普通片語,也看做是成語。應當指出:凡是一個片語裡的詞可以抽換的,就應該把它看做普通片語。

例如「根本改變」這個片語,在某種場合,也可以改為「徹底改變」、「基本改變」或「大大改變」。又如「密切合作」這個片語,可以改為「緊密合作」、「肆意揮霍」,可以改為「任意揮霍」或「隨意揮霍」。這幾個片語改了以後,並不影響內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適。

象這樣可以自由改動的片語,都是普通片語。

至於成語,則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成語的詞,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替換。例如「虎口餘生」這個成語,就不能改為「狼口餘生」或「豹口餘生」,也不能改為「虎嘴餘生」。又如:

」不管哪個殖民主義者怎樣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也掩蓋不了他們的侵略本質」。在這個句子裡,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改為「花言地侈談和平」或「巧語地侈談和平「,就是改為」巧語花言地侈談和平「也是非常勉強的。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和歇後語的不同,看起來相當明顯。成語跟引語、普通片語、諺語的區別,一般說來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們應該承認有些固定片語或相當固定的片語是介於成語與諺語、引語或普通片語之間的,對這類片語,不必一定去劃分它的界限。

例如"一文不值",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普通片語,因為把它該為「不值一文」、「不值一錢」或「一錢不值」都毫不勉強。但是,這個片語畢竟有相對的固定性,極像成語,把它看作成語,也未嘗不可以。又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把它看做成語或諺語皆無不可。

填成語,將歇後語補充完整,把成語和歇後語補充完整

填成語,將歇復後語補充完整制.例 砌牆的石頭 後來居上 1.夏天打抖 2.稻草人救火 3.中山狼出了書袋 4.兩手寫對聯 解答1.夏天打抖 不寒而慄 2.稻草人救火 引火上身 3.中山狼出了書袋 凶相畢露 4.兩手寫對聯 雙管齊下 把成語和歇後語補充完整.把成語和來歇後語補充完自整.bai1 聽其言...

含成語和諺語的歇後語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生死之交 齊桓公的老馬 迷途知返 趙括打仗 紙上談兵 魯班皺眉頭 別具匠心 陳勝扯旗 揭竿而起 楚霸王自刎 身敗名裂 李世民開言路 從諫如流 秦叔寶賣馬 窮途末路 穆桂英掛帥 威風凜凜 龍王爺亮相 張牙舞爪 老壽星打哈欠 老氣橫秋 王母娘娘走親戚 騰雲駕霧 閻王爺當木匠 鬼斧神工 ...

關於狗的成語和歇後語,關於狗的成語,俗語,歇後語,名言有哪些每

1 此地無銀三百兩 賊娃子說夢話 不打自招2 熟過頭的石榴 不攻自破 3 三天賣兩條黃瓜 不慌不忙 4 瞎子捉迷藏 飛機上張網 捕風捉影5 一腳踩進泥沼裡 不能自拔 6 七尺布攔腰剪 不三不四 7 大姑娘上樓梯 步步登高 8 一把利劍藏袖筒 不露鋒芒 9 耗子啃菩薩 不識大體 10 好心當作驢幹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