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有個故事講一位大師說茶滿了

2021-03-19 18:19:50 字數 2047 閱讀 8762

1樓:碧海藍天

茶滿了取意於一樁禪宗故事。一個小和尚向老和尚學習禪,他講了自己的很多心得,希望老和尚能給予指點。老和尚在小和尚面前的茶杯裡倒茶,滿了,老和尚還在倒,小和尚說:

「師傅,茶滿了。」老和尚這才住手。 小和尚問:

「師傅,請您指點。」老和尚說:「我已經教你了。

」小和尚頓悟:一隻裝滿了舊茶水的茶杯,又如何能添新茶?

含義; 腦袋裡若是裝滿了舊的事物,又如何可以接受新的理念?

找一個關於修行故事的出處,意思大概是一位禪師,對**講,我整天什麼也沒做,卻是真在修行,因心中無事 100

2樓:

禪宗為了掃除人們向外尋求的意念,主張修行和生活一體化。有一位學習佛法的年輕法師問慧海大師:「**,什麼才是修行?

」慧海大師告訴他:「飢餐困眠。」學人不理解,說:

「我也是困了就睡餓了就吃,為什麼我這樣做不是修行,**您那樣做就是修行呢?」慧海禪師告訴他:「通常世人在吃飯的時候,不肯吃飯,總是想著這個想著那個,千般計較;在睡覺的時候不肯睡覺,夢裡面也在想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所以他們吃飯時不是吃飯,睡覺時不是睡覺,所以他們的吃飯和睡覺都不是修行。」 (「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崇信禪師對道悟禪師埋怨說,自己跟隨道悟禪師多時,卻從來沒有聽到過**指示禪學心要。道悟禪師說我怎麼沒指示啊?你遞茶來,我接;你端飯來,我吃;你行禮時,我點頭,何處不在指示心要?

崇信聽了,頓時開悟。 (《景德傳燈錄》卷十四)

禪宗的修行,離不開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諸如穿衣吃飯睡覺之中,都有活生生的禪意。寶誌禪師《大乘贊》說:「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語言。」大道既然在聲色語言之中,求道之人就不必迴避聲色語言,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存在,由此生髮了禪宗日用是道的感悟。

有個禪宗公案看不懂,大家幫忙解釋下

3樓:匿名使用者

整的故事----

三平義忠禪師悟道因緣

漳州(今福建漳州)三平義忠禪師,大顛寶通禪師之法嗣,俗姓楊,福州人。初參石鞏(gong)慧藏禪師。石鞏禪師常常用張弓架箭,來接引來機。

一天,義忠禪師來到石鞏禪師的法席。

石鞏禪師向他喊道:「看箭!」

義忠禪師於是撥開胸口,說道:「此是殺人箭。活人箭又作麼生?」

石鞏禪師將弓弦彈了三下。

義忠禪師豁然有省,便禮拜。

石鞏禪師道:「三十年張弓架箭,只射得半個聖人。」說完將弓箭折斷,扔在地上。

此時義忠禪師雖然有所省悟,但是還不徹,心中還有疑團在。

後來義忠禪師參禮大顛寶通禪師,於是跟他談起當年參石鞏禪師一事。

大顛禪師道:「既是活人箭,為甚麼向弓弦上辨?」

義忠禪師無言以對。

大顛禪師道:「三十年後,要人舉此話也難得。」

義忠禪師於是請求大顛禪師:「不用指東劃西,便請直指。」

大顛禪師道:「幽州江口石人蹲。」

義忠禪師道:「猶是指東劃西。」

大顛禪師道:「若是鳳凰兒,不向那邊討(尋覓)。」

這一下,義忠禪師心中所有的疑情一下子煙消雲散了,於是便起身作禮。

大顛禪師道:「若不得後句,前話也難圓。」

義忠禪師後往漳州三平山,住山接眾。

義忠禪師曾示眾雲:「今時出來,盡學馳求走作,將當(認為,當作)自己眼目。有什麼相當(相應)!

阿汝欲學麼?不要諸餘,汝等各有本分事,何不體取!作麼心憤憤、口悱(fei)悱(為什麼要心裡東想西想、口裡欲言而不能呢),有什麼利益?

分明向汝說,若要修行路及諸聖建立化門,自有大藏教文在;若是宗門中事,汝切不得錯用心。」

時有僧出問:「還有學路也無?」師曰:「有一路,滑如苔。」僧曰:「學人躡(踐履)得否?」師曰:「不擬心,汝自看。」

後,師又示眾雲:「諸人若未曾見知識,即不可。若曾見作者(大開悟的人)來,便合體取些子意度,向巖谷間木食草衣。恁麼去,方有少分相應。若馳求知解義句,即萬里望鄉關去也。」

從上面所引法語來看,義忠禪師特別強調學人要反觀自性,不要向外馳求,也不要溺於文字知見,更不得擬心分別。若不然,則與道相背,歸家無日。

參考資料:

畢加索說 「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的像一位大師,卻要用一生去學習畫的像兒童。」

大師更多是 的理性世界,有了更多的閱歷,但是心也有了更多的束縛,一 版般可以依權靠技法和思考來完成繪畫。而兒童的世界是純真的,天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覺和豐富的想象力來繪畫。所以如果學習畫的像一個兒童是更困難的 從簡單變bai得複雜 是容易的,但從復 du雜變得zhi簡單卻是困難的 從無知dao ...

2023年第9題一位大師想選擇衣缽傳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撿拾一片最完美的樹葉。不久,大徒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答案 b。中公教育解析 文段通過 衣缽傳人 的內故事,引出關於 容完美 與 完整 的討論,並由此明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應有的包容態度。注意題幹是要選擇對文段概括準確的一項。a項 衣缽傳人 只是引出話題的一個背景,故事本身並不是文段要強調的主要內容,排除。c項強調對人的態度,這是明...

一位大師看了我的面相說,我要三十歲以後才會結婚?這可信麼

你要是真想結婚還要等嗎?隨便找個人結不就破了他的嗎?這些東西都沒有科學依據,不可信 緣分這些隨心,面相說不能全信,幸福是把握在自己手裡的 一位大師,看了我的面相說我要三十歲以後才有婚姻正緣,有一位說如果我明年不結婚就要等到32歲那年才有 50 一位大師,看復了你的面相,說你30歲以制後才有婚姻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