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締結佈列斯特和約的目的是何,俄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的目的是什麼?

2021-03-19 18:20:01 字數 5185 閱讀 2239

1樓:漫閱科技

列寧的蘇維埃**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在國際外交謀略史上是一個典型的迂策,或者說是以退為進,舍小謀大術的英明戰略。列寧曾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是「退一步進兩步」。這實際也是他締結佈列斯特和約的目的。

列寧和布林什維克黨及蘇維埃國家,通過對德媾和而韜光晦跡,臥薪嚐膽,很快便將失去的東西重新奪回來。歷史證明列寧的謀略是無可非議的。

2樓:周芮竹

贏得喘息時間,鞏固政權

**簽訂佈列斯特和約的目的是什麼?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3年2月18日夜,彼得格勒斯莫爾尼宮的一間會議室燈火通明,這裡正在進行一次重要會議,出席會議的是**布林什維克***的13名委員。此刻,列寧正在發表講演,語言尖銳、辛辣,情緒十分激動。其他與會者也臉色陰沉,神情凝重。

布林什維克的領袖們正面臨一個極其重要、也是極為困難的選擇:是否接受德國發出的最後通牒,在德國擬定的屈辱和約上簽字。對於這個問題,他們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革命於2023年11月7日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在**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列寧清楚地意識到,新政權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土地與和平問題,前者可以爭取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援,後者可以緩解**所面臨的同盟國巨大的軍事壓力。翌日,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著名的《土地法令》與《和平法令》。

之後,蘇俄**照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參戰國,建議立即結束戰爭,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協約國認為,美國已於2023年4月參戰,他們的實力現在超過同盟國,決心贏得戰爭,因此拒絕蘇俄的和平建議。德國作為同盟國的領袖,一直苦於東西兩線作戰,在戰爭中漸處下風,它認為與**的和平可以集中兵力對付西線。

這樣,德國接受了**的建議。鑑於這種局面,列寧只好決定單獨與德國進行停戰談判。

12月3日,以越飛為團長的蘇俄代表團抵達德軍佔領下的佈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與德國談判。雙方很快簽訂了臨時停戰協定,但卻在和約問題上陷入僵局。蘇俄代表團根據列寧的指示,要求與德國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並要求德軍迅速從佔領的**西部領土撤出。

然而,德國人聲稱,必須所有其他參戰國都接受這一原則,德國才可能考慮接受。事實上,德國要求蘇俄放棄波蘭、芬蘭、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白俄羅斯的一部分,並且覬覦烏克蘭地區,談判只得中斷。

2023年1月9日,雙方重開談判。為了推進談判,列寧派出以外交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為團長的新的代表團。然而,布林什維克對與德國談判並沒有形成一致意見。

列寧強調,形勢極其危急,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與德締結和約;理論家布哈林強烈反對接受屈辱的和約,主張對德進行「革命戰爭」;托洛茨基採取奇怪的中間立場,主張既不進行戰爭,也不簽訂和約,以拖延等待形勢的變化。他在與德國人的談判中採取了拖延戰術,並得到列寧的支援。談判又持續了一個月,仍無任何進展。

此時,德國正醞釀著在西線發動一次全力以赴的進攻,它意識到拖延談判對德國極其不利。2月9日,心急如焚的德國代表怒氣衝衝地將一份最後通牒交給托洛茨基,要求**立即對是否與德國締結和約做出決擇。心高氣傲的托洛茨基在接到通牒後,並沒有徵求列寧的意見,十分輕率地在佈列斯特發表一份「義正詞嚴」的宣告,擅自宣佈:

次日,托洛茨基便離開佈列斯特,返回彼得格勒。俄德的第二輪談判再次中斷。

2月13日,德國統帥部決定恢復東線的軍事進攻,摧毀布林什維克的武裝力量;2月18日,德軍開始進攻,逼近彼得格勒。

就在這一天早上,布林什維克**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是否締結和約。由於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反對,列寧的立即締約的提案被否決。隨後傳來前線失利的訊息。

列寧清楚地知道,新政權剛剛建立,軍隊已經復員,持續近4年的一次大戰已使**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人民極其疲憊,渴望和平,在這種形勢下蘇俄沒有挫敗德軍進攻的任何可能。在列寧的強烈要求下,***決定再次開會,討論是否接受屈辱的和約。

會議一開始,布哈林等左派共產主義者仍堅持原先的立場,他們喋喋不休地鼓吹「寧可進行戰爭,也不屈從德國的訛詐」,主張寧可玉碎不為瓦全。列寧怒不可遏,大聲斥責布哈林的主張無異於自殺,只會葬送**革命,再次呼籲立即締約。也許是懾於列寧的威望,或許是列寧的主張無懈可擊,在最後的表決中托洛茨基和另一位**委員改投贊成票。

列寧欣喜地看到,這一次投票他贏得了勝利,表決結果是7票贊成、5票反對、1票棄權。

次日,蘇俄通知德國,稱:「鑑於既成的局勢,俄羅斯同意根據德國提出的條件締結和約。」2月23日,德國做出回覆,令人吃驚地再次提高了條件。

德國要求:**退出整個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由德軍佔領;俄軍撤出芬蘭、烏克蘭,並與烏克蘭締結和約;全面復員軍隊;向德國賠款60億馬克。

當天晚上,列寧與他的戰友們再次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德國的新條件。儘管列寧對德國人的厚顏無恥與貪婪表示極大憤怒,但仍主張立即簽約。在表決中列寧再次獲勝:

7票贊成、4票反對、4票棄權。這一次托洛茨基投了棄權票。隨後全俄蘇維埃批准了布林什維克關於簽訂《對德和約》的提案。

2月28日,列寧任命了第三個**談判代表團,著名外交家契切林為團長。臨行前,列寧指示代表團,立即簽訂和約,不再對它做任何討論。3月3日,蘇維埃**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

根據這個《和約》,**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並需支付德國鉅額賠款;6日,俄共(布)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列寧向代表們闡述了簽訂和約的重要意義。會議通過決議,強調「鑑於客觀形勢,必須批准蘇維埃政權同德國簽訂的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15日,全俄蘇維埃正式批准《佈列斯特和約》。

正如列寧預期的那樣,《佈列斯特和約》使蘇維埃**避免了來自同盟國的軍事壓力,獲得寶貴的和平喘息時機,鞏固陣地,準備迎擊協約國和國內反動勢力的進攻。2023年11月11日,德國戰敗;兩天後,**宣佈廢除《佈列斯特和約》。

怎麼看待佈列斯特和約的簽訂?

4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列寧的蘇維埃**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在國際外交謀略史上是一個典型的迂策,或者說是以退為進,舍小謀大術的英明戰略。列寧曾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是「退一步進兩步」。這實際也是他締結佈列斯特和約的目的。

列寧和布林什維克黨及蘇維埃國家,通過對德媾和而韜光晦跡,臥薪嚐膽,很快便將失去的東西重新奪回來。歷史證明列寧的謀略是無可非議的。誠如《聯共(布)黨史》所承認的:

「佈列斯特和約的締結,使黨有可能贏得時間來鞏固蘇維埃政權,調整全國的經濟。

「和約的締結,使得有可能利用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的衝突(奧德兩國同協約國在繼續進行戰爭),瓦解敵人的力量,組織蘇維埃經濟,建立紅軍。

「和約的締結,使無產階級有可能保持農民對自己的支援,為在國內戰爭時期擊潰白衛將軍們積蓄力量。

「***革命時期,列寧教導布林什維克黨,當具備進攻所必需的條件時應大膽堅決地進攻。在佈列斯特和約時期,列寧教導黨,當敵人力量顯然超過我方力量時,應怎樣有秩序地退卻,以便用最大的努力準備對敵人實行新的進攻。」

佈列斯特和約是怎樣的?

5樓:北京創典文化

三年帝國主義世界大戰使**人民陷於飢寒交迫的困境。他們痛恨戰爭,迫切要求和平。蘇維埃政權充分理解和支援人民的這一心願。

在彼得格勒起義勝利的第二天就通過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戰國建議立即開始和平談判。協約國拒絕了這一建議。而德奧集團希望減輕東西兩線作戰的壓力,同意進行和談。

2023年12月15日,蘇俄同德奧集團簽署停戰協定。22日,和平談判在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今佈列斯特)正式舉行。蘇俄建議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民主和約。

而德國代表團長、***長屈爾曼卻提出了掠奪性條件,要求佔有被德軍佔領的大片**西部領土。

列寧考慮到舊軍隊已經瓦解,新軍隊剛開始建立,無力抗擊德軍的進攻,因此主張忍辱簽訂和約。以布哈林為首的「左派共產主義者」認為簽訂和約會加強敵人,葬送國際起義的機會。他們主張以革命戰爭推動世界革命。

托洛茨基提出第三種意見。他認為蘇俄沒有軍隊,進行革命戰爭是不可能的;而在屈辱的和約上簽字也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不戰不和的策略,認為這樣作可以保持道義方面的純潔性,同時也不會威脅蘇俄的安全,因為德國懾於本國工人革命是不敢進攻蘇俄的。

2023年2月9日,德方宣稱他們的條件是絕對必須接受的。第二天,蘇俄代表團長托洛茨基發表宣告,拒絕在割地條約上簽字,同時宣佈結束對德奧的戰爭,並準備復員**的軍隊。德國遂中止談判,並於2月18日向蘇俄發動進攻。

幾天之內,德軍佔領了大片土地,逼近首都彼得格勒。2月21日,列寧宣佈:「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

」號召工農大眾加入紅軍保衛蘇維埃。

2月23日,***開會。列寧提出立即簽訂和約,否則他將退出**和***。「左派共產主義者」反對列寧的意見。

托洛茨基認為全黨團結一致是可以組織防衛的;但如果列寧辭職,黨將發生**,也就無法領導這場戰爭。因此,他表示將在表決中棄權。經過激烈爭論,最後以7票贊成,4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列寧的建議。

2023年3月3日,蘇俄同德奧集團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

3月6日,布林什維克黨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經過辯論,大會批准了列寧的路線。會後,**把首都從彼得格勒遷至莫斯科。

3月14日,在新首都召開了全俄蘇維埃第四次代表大會,正式批准了和約。左派社會革命黨堅決反對簽訂和約,宣佈退出蘇維埃**。

佈列斯特和約使蘇俄失去大片土地。它把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的部分地區劃歸德國;規定紅軍應撤離芬蘭,烏克蘭和愛沙尼亞。另外,把卡爾斯、巴統和阿爾達甘地區割給土耳其。

但佈列斯特和約使蘇俄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贏得了鞏固政權的時間。

佈列斯特和約簽訂後,德國最高統帥部認為,**已經退出戰爭,德、奧軍隊比英、法兩**隊佔優勢,因此決定利用這一時機,打敗英、法軍隊,在2023年夏季結束戰爭。在佈列斯特和約正式締結後的一個星期,德軍就開始在西線發動進攻。投入的兵力達到近200個師,但仍然沒有達到殲滅英、法軍隊的目的。

這時,美**隊第一次加入了協約國的戰鬥,英、法軍隊也得到了補充。7月中旬,德軍發動最後一次強大的攻勢。但戰鬥只兩天,德軍就遭到失敗。此後,戰爭的主動權轉到英、法方面。

9月間,協約**隊全線出動,德軍防線一再被突破。10月底、11月初,同盟國的士耳其和奧匈帝國先後投降。德國國內也爆發了革命。

11月9日,柏林的工人和士兵在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等領導下,舉行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德皇威廉二世被迫宣佈退位,逃往荷蘭。11月11日,德國正式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停戰協定答訂後的第二天,蘇維埃**宣佈廢除不平等的佈列斯特和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零三個月,捲入戰爭旋渦的人口有15億,佔當時世界人口3/4以上。被送上戰場的有7000餘萬人,死傷達3000多萬人。

由於戰爭而死於飢餓和災害的也有1000萬人左右。各交戰國的經濟損失總計約2700億美元。這是帝國主義造成的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戰爭的結果,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削弱,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並未解決,反而引起了革命。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世界各國興起了工農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從此,開始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期,世界歷史也進入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期。

《佈列斯特和約》是怎樣的和約?它的內容是什麼

蘇維埃 為爭取和平 退出帝國主義戰爭,同德國 奧匈帝國 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簽訂的和約。亦稱 佈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和約 1918年3月3日在佈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 今佈列斯特 簽訂,3月29日生效。同年8月27日,蘇俄和德國又在柏林簽訂3項附加條約。和約由14條正文 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組成。主要內容有...

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的和約內容

和約由14條正文 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組成。主要內容有 締約雙方宣佈停戰。俄軍全面復員,在簽訂普遍性和約之前,俄 駛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裝。放棄對波蘭 立陶宛 庫爾蘭 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與主權。在締結普遍性和約和俄軍全面復員之前,德國將繼續佔領德軍於和約簽訂前夕在上述地區以東所佔領的地方。俄軍...

蘇聯和德國簽訂的《佈列斯特和約》的內容是什麼

和約由14條正文 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組成。主要內容有 締約雙方宣佈停戰。俄軍全面復員,在簽訂普遍性和約之前,俄 駛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裝。放棄對波蘭 立陶宛 庫爾蘭 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與主權。在締結普遍性和約和俄軍全面復員之前,德國將繼續佔領德軍於和約簽訂前夕在上述地區以東所佔領的地方。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