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021-05-31 20:47:55 字數 5508 閱讀 3581

1樓:麒麟

一.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出其延續性三.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

四.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五.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六.注重實用,理論薄弱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是自給自足,主要集中於農業紡織業等,而關於推動社會科技發展前進的相對較少,同時也忽視了外面的發明創新,夜郎自大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3樓:河傳楊穎

1、科技內容上主要集中於與農業有關的農學、天文曆法以及醫學等方面,應用性強,但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對傳統典籍的整理,如經驗總結,缺乏實驗;重視總結實踐經驗,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

2、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轉化為生產力併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意識。

3、注重社會人文問題的探求,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視完善人和自然的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背景:

在人類歷史上,封建社會科學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國創造的。中國是一個具有2023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殷墟「龍骨」的發現證明,最遲到公元前2023年,我國就有了甲骨文字,青銅得到了廣泛使用,不但用作祭祀,也用於戰爭和奢侈品以及用作帶輪乘具的金屬部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隸制度發展到封建制度的國家。在春秋和戰國之交,生產工具的改進和鐵器的應用,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奴隸制的瓦解。

4樓:卡丁之神

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1)實用性 (2)整體觀計算方法先進,觀測記錄精確,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中實用性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中國近代科技發展遲滯的原因(1)傳統科技思維的侷限(2)重政輕技、重道輕器等傳統觀念的束縛(3)封建制度的扼制:

科技人員社會地位低 下;始終沒有形成科技產品的市場機制;為維護統治,還常直接限制科技的發展。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以實用為主。古代西方以理論為主。

6樓:匿名使用者

(1) 從領先轉為落後。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成長刺激了對技術的需要,為近代科技發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科技進步開闢了道路。

人文主義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動近代科技迅速發展。

(3)君主**維繫腐朽制度,文化**政策禁錮思想,摧殘人才阻礙科技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我們中國的四大發明

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8樓:莫冰

1、實用性:大多數是服務於農業和手工業,間接為強化大一統的君權服務。

2、經驗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

3、封閉性: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通的社會生產力。

4、片面性: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多於自然科學

9樓:奶思呀呀

1、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在首創性、歷史連續性、全面多樣性上都是舉世矚目的。

2、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的特點。

3、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

4、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徵。

5、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

10樓:初級提問者

簡述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 ①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在首創性、歷史連續性、全面多樣性上都是舉世矚目的

②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顯示出階段***的特點 ③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

④與農業關係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徵

⑤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的另一特點

⑥適合封建政治觀念需要的科學文化在封建社會的框架內得以延續。

⑦整體觀,與西方科學注重分析不同,中國傳統科技重整合,重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結構、功能和聯絡

⑧古代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實用科學體系

⑨古代中國形成了大一統的技術結構 ⑩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其顯著的優點,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這也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祖先憑藉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創造了輝煌的科技成就,

我國古代科技成就曾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遙遙領先於世界,但它卻沒有像西方一樣孕育出近代科學,反而在明清之際變得停滯不前,其原因何在?下面我就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來加以**,希望能從這些發展特點中找出中國古代科技興衰的一些原因和啟示,為今天科技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鑑。

一是中國古代科技自成體系,獨立性和排外性強。中國文明發源於大河流域,地形上又多是平原和丘陵,我們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地理環境之中。農業生產和各種手工業生產為主要的生產活動形式,在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缺少交流的情況下,中國各學科獨自發展,自成體系,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科技體系,例如醫學,特別是中醫理論。

另外,中國古代科技體系一經形成後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自成體系,有著很強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保守性和排外性。隨著這一體系本身的形成和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它的保守性、排外性日益突出,這使得與原體系不同的科學成果和科學思想的出現就成為很困難的事。

與此同時,它對外來的科學技術的吸收具有很大的選擇性和排它性。當然,如果外來的東西不會影響到這個體系本身,就可以順利地被接受並融化在這個體系之中。例如原產美洲的花生、玉米、菸葉、番薯等農作物傳入中國後迅速得到種植和推廣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但其他與原體系不同的科技就難以吸收了。例如,明清之際傳入中國的西方科技知識,就沒有被中國科技體系所吸收。原體系的保守性與排外性顯然成為其吸收新知識的一種障礙,從而導致中國科技在明清時期落後於西方。

二是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大一統的結構體系特徵。從秦始皇開始,中國就建立了**主義**集權的大一統的封建國家,統一的封建國家可以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國家治理。這樣一方面為古代科技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古代科技也必須服務於大一統封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家治理的需要。

我國古代科技中的天文曆法、農學、軍事、地圖繪製、水利工程、數學、皇宮建築等學科,由於適應

了國家的需要,受統治者的高度重視而得到大力推廣和發展,使得這些學科打上了大一統科技結構體系特徵的烙印。同時,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與封建王朝的興衰密切相關,大一統的科技是中國特有的。

三是中國古代科技以官辦為主。長期以來,觀測天象、編制曆法等工作,以及和它們相關的大型天文儀器的研製,大規模的天體測量,水利工程的興修和一些大型著作的修撰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在知識分子的積極參與下由**組織龐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完成的。另外,絕大多數核心技術也都掌握在官辦手工工場及其人員手中。

多數對各門科學技術有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或技術專家都出身於官僚家庭,有的就是當時的**。在小農經濟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科技成就也只有在**的組織實施下才能取得。中國古代科技無論是理論方面還是應用方面都具有官辦性質。

四是人和自然和諧統一的宇宙觀是指導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主要思想之一。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著重研究事物的整體性,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注重整體和諧的思想,把自然界看做是一個有機整體,立足於從整體上來把握事物及其規律,強調把握事物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中國傳統學術思想的特點,都是基於對人類社會與自然關係的深刻理解,強調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統一,講究「天人合一」。我國的中醫理論就是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宇宙觀的代表性成就。

五是中國古代科學儒學化的特徵非常明顯。科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必然會受到文化的深刻影響。成長於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古代科技亦是如此。

一方面,儒家文化對科學家產生了影響;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對科學研究也產生了影響。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古代科技具有明顯的儒學化特徵,中國古代科學的許多方面都與儒學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六是中國古代科技與政治密不可分。我國古代科技的發展與政治制度息息相關,研究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不能脫離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中國古代科技從產生之時就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功利性。

古代科技中的天文曆法是中國古代建立「天人合一」政治哲學體系的有力工具;小農經濟在封建經濟中佔統治地位,關係到封建國家政權的穩定和賦稅的徵收。所以與農業有關的學科歷來得到統治者的重視,古代科技由此被賦予強烈的政治文化色彩,這就使得中國古代科技在**主義**集權的封建政治制度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到了明清時期,政治上封建**不斷強化;在文化上採取「八股取士」,大興***;在對外關係上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在經濟上重農抑商。

這些措施嚴重阻礙和束縛了中國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國科技在明清時期落後於西方,沒有發展成為近代科學。由此可見,中

國古代科技受制於封建皇權政治的需要,被賦予極強的政治功利性,與政治密不可分。

七是中國古代科技應用性強,忽視理論研究,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我國古代發達的學科都與實際應用有關。例如古人認為天體現象能反映天命,關係王朝的興衰,所以天文曆法歷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而天文曆法測算需要數學,數學學科因此發達。

古代數學除被應用於天文曆法外,也與土地丈量、地圖測繪、賦稅計算、水利工程建設等實用事務有關。例如《九章算術》完全是為實用目的而寫的。而農學、醫學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實用性學科,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造成中國古代科學實用性強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古代科技部門是直接為國家治理服務的,當時**注重的是科學技術的應用,而不注重**事物的原因。另外,古代的知識分子重視讀經書,他們關心的是功名和業績,而很少自覺地以自然界為研究物件,也不重視理論的研究。

八是中國古代科技從內容上來看,它主要集中於與農業、國計民生有關的農學、天文曆法、數學以及醫學等領域。

九是從研究方法上來看,中國古代科技主要採用對傳統典籍的整理和對經驗的總結,缺少科學實驗,輕視對理論的概括和研究。

十是從科技應用上來看,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大型工程建設的需要。例如《九章算術》主要解決土地丈量,穀倉、堤壩、河渠修建,收稅等實際問題,為數學學科發展而研究數學的極少。

十一是從分佈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與農業息息相關的農學、天文曆法、醫學以及數學等領域,其他領域涉及較少。

十二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明清時期落後於西方,沒有發展成為近代科學。

總之,中國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自成體系而且獨立性與排外性強,與政治聯絡密切,以官辦為主,形成了大一統的結構體系。在思想上,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儒學化的特徵非常明顯。在應用上,學術主要服務於農業生產和國計民生,實用性很強。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對傳統典籍的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科學實驗,輕視對理論的概括和研究。在發展水平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遙遙領先於世界,但在明清時期落後於西方,沒有形成近代科學,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遺憾。今天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需要從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中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少走彎路,以早日實現「中國夢」。

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和科學技術發展歷程

一 首先談一談形成期的情況。距今約4500 4000年龍的時代,相當於堯舜傳說時代,古文獻上已經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裡,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裡發現了青銅器製品,從現有的材料來看,有幾個特點及含義。1 什麼叫青銅?它是紅銅和錫 鉛的合金,也是金屬冶鑄史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知名校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確實是一所大師雲集 精英薈萃的學府。她為兩彈一星而建,實施 全院辦校,所繫結合 的方針,建校之初即彙集了嚴濟慈 華羅庚 錢學森 趙忠堯 郭永懷 趙九章 貝時璋等一批著名科學家。這裡要澄清一下,題主提到的錢學森先生並不是 從這個學校走出來的 錢學森教授是中國科大建校十三系中的系主任,在...

在近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沒什麼義大利成為世界發展

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充套件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