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中三舍有多遠,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中三舍代表多遠

2021-05-29 21:50:29 字數 4006 閱讀 7809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一舍30裡 三舍應為90裡 但三往往是虛指 所以 應該是退一段距離 具體沒有多遠

2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這裡的三舍為九十里。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中三舍代表多遠

3樓:沐雨蕭蕭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三舍代表:90裡地。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解釋] : 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4樓:唐揹包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三舍就是90裡

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公里?

5樓:假蘇更生

古時候的計量單位中,三十里為一舍。1公里等於2裡,所以一舍就是現代的15公里。

6樓:碩陽人福

退避三舍主要是為了避其鋒芒,大概也就是30多公里吧。

7樓:抉擇誰吧

其實對於那個時候呢,大概也就是30公里這樣子,所以退避三舍也就是90公里。

8樓:愛好是個悲催

退避三舍中的一舍大概是30裡,應該是15公里。

9樓:小小時光

古時候三十里為一舍,就相當於現在的十五公里。

10樓:你總是不懂我的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代表:90裡地。

11樓:清春不打烊

一舍等於30公里,想想古代的一些計量詞還是比較難懂的。

12樓:半醉

一舍應該是指的30裡,也就是15公里,三舍就是45公里,

13樓:南方傲嬌女小刀

一舍應該是三十公里,能躲的多遠就多遠。

14樓:瀟灑舉杯敬風塵

在古代的度量單位中,三十英里是一舍。

1公里等於2英里,所以它是現代的15公里。

1.退避三舍的故事

一般來說,退避三舍的故事,當春秋的第二個暴君晉文功或楚國流亡的兒子時,楚承旺在宴會上問起晉文功:如果兒子回到金,你要還我什麼,他回答:如果兩國交戰,我必須首先避開這所房子。

如果您不願意原諒我,我必須鞠躬弓箭與您打交道。」五年後,晉楚兩軍在城濮中作戰,晉文功真的命令晉軍按照諾言撤退,反而以漂亮的方式贏得了戰爭。

2.軍事術語

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術語。部隊進駐一天後,營地與起點之間的距離為舍。春秋兩軍的行進通常是每天30英里。

完成此旅程後,他們將露營和休息。因此,它們將被轉換為舍。在秦朝,它是415米。

一個舍(30英里)相當於今天的18多公里,大致相當於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到首鋼技術學院的距離。古人使用三十英里作為房屋,這並不是說當時的士兵每天只有30美分的體力。前進速度取決於當時的軍事行動方法和後勤能力。

3.行進速度

春秋戰時的主要作戰方式是戰車。儘管戰車具有很強的衝擊力,但它對地形的適應能力遠比步兵和騎兵差。因為戰車的風格比較簡單和呆板,所以它主要取決於起伏。

隊形的緊密度比行進的速度更為重要。因此,春秋兩軍的行進很少超過每天30英里,試圖維持嚴格的三軍或五軍編隊。無論是當時的晉軍還是楚軍,行軍的速度都不到戰**的三分之一。

4.孫子兵法

俗話說:兵貴神速,如果您僅堅持常規的行進速度,那麼您將不可能取得令人驚訝的成功。例如,為了競爭有利的地形,部隊有時不得不提高行進速度。

但是這種行為具有一定的風險。兵生孫武在《孫子兵法·軍爭》裡曰過:「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如果您在第50英里,您將去將軍,法律將完成一半;如果您在第30英里,則將是三分之二。

5.軍隊昂貴

軍隊對士兵來說非常昂貴,行軍越快,留下的人就越多。這將導致軍事力量不完整,更容易被擊敗。金軍撤退時使用常規速度,無需擔心前後團隊脫離,可以確保完全的戰鬥力。

15樓:薛無依

成語退避三舍說的是當年晉文公信守承諾,在楚國和晉國兵戎相見時主動退避三舍的故事。故事中的三舍其實相當於現在的九十里,所以說一舍就相當於三十里,也就是十五公里。

話說當年,晉文公重耳還是一個公子之時,因為奪嫡之爭受人陷害,被晉獻公派人追殺。當他逃到楚國的時候,楚成看他舉止非凡日後必成大器以國賓之禮相迎。晉文公感動之餘承諾他當國君以後若是兩國相爭,晉軍一定率先退避三舍償還這份恩情。

再有紛爭,另行再戰!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之下真的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並把晉國治理的日益強大。

在後來晉**隊和楚**隊真的兵戎相見之時,晉文公為了實現當初的諾言,真的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地,退守城濮。不想卻被楚軍將領成得臣誤以為晉軍未戰先怯,竟然下令楚軍『乘勝追擊』。結果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噗之戰的勝利。

其實這要是在現在,很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一事件。先不說晉文公重耳當年落難時候有沒有這麼承諾過,畢竟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即便是真的說了,在兩國打仗之時,楚國將軍就應該熟讀這一份典故,這樣一來就不會被誤中晉軍的誘敵深入之計了。

真以為重耳是信守承諾嗎,他要是真信守承諾又怎麼會放火燒山害死介子推?真要信守承諾他直接言明便可,又怎會佯裝敗退之時還拖拽樹枝揚起一路風塵?

總而言之,『退避三舍』其實不過是晉文公重耳的一個一舉兩得的計謀罷了,既償還了當年的恩情,又消滅了現在的對手!說起過去的長度單位,其實不僅有舍,還有引、匹、丈、尺等等很多,想要了解的,以後咱們另說!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相當於古代的多少

16樓:隨人而變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

17樓:我也需要註冊嗎

一舍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這個成語出自**之間的淝水之戰。

退避三舍是讓敵方退離多少裡地

18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典故: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三舍即90裡

19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約是退了近百華里.

20樓:匿名使用者

三舍是90華里。但但是晉文公是一直退到了一個適合開戰的地方。所以在那場戰役中肯定不是就是華里。

「退避三舍」中「三舍」指的是多少裡?

21樓:手機使用者

90裡

退避三舍中「三舍」的意思為: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所以三舍則為九十里。

22樓:求峻馮寒

古代以三十里為一舍,即退避九十里

古代用的退避三舍,請問一舍是多少裡?

2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舍等於三十里。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退避三舍歷史典故,退避三舍的典故是什麼?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退避三舍的成語,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裡?

退避三舍 tu b s n sh 釋義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 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近義詞 退徙三舍 避君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

退避三舍是什麼成語故事,退避三舍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退避三舍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 拼音 tu b s n sh 解釋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