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怎樣塑造項羽這一人物形象的

2021-03-19 18:20:21 字數 4001 閱讀 2611

1樓:木訥大傻

有英雄之膽,無雄才智謀

2樓:曲雪曼穆波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可從歷史和感情兩方面解讀司馬遷的著史方法:

從史實角度看

1、項羽曾是一時豪傑,自命「西楚霸王」,也算是有國有號,自成一朝;

2、「本紀」並不是劃分人物身份的標準,只是給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定位,認為這個人物在史上的作用很大,功同帝王,不一定要非是帝王(起碼司馬遷是這麼定位的)

從作者感情來看:

1、司馬遷是同情和讚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的,在人格方面他是遠遠大於漢祖劉邦的;

2、司馬遷不會因為生活在漢朝統治下而屈節縮改史實。這正顯出他人格的高貴來。

以《項羽本紀》為例,說明司馬遷在《史記》中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

3樓:問題少女武漢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可從歷

史和感情兩方面解讀司馬遷的著史方法:

從史實角度看

1、項羽曾是一時豪傑,自命「西楚霸王」,也算是有國有號,自成一朝;

2、「本紀」並不是劃分人物身份的標準,只是給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定位,認為這個人物在史上的作用很大,功同帝王,不一定要非是帝王(起碼司馬遷是這麼定位的)

從作者感情來看:

1、司馬遷是同情和讚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的,在人格方面他是遠遠大於漢祖劉邦的;

2、司馬遷不會因為生活在漢朝統治下而屈節縮改史實.這正顯出他人格的高貴來.

司馬遷運用什麼手法來塑造項羽的形象

4樓:耳東子皿

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司馬遷在《項羽本紀》裡面,通過對劉邦和項羽的比較,從側面描寫出項羽的英勇善戰,劉邦的狡猾奸詐。司馬遷還運用了互現法,在項羽本紀裡,司馬遷把項羽基本上描述成一個正派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其他篇目中,比如《高祖本紀》中,項羽的各個缺陷都被司馬遷一一指點出來。

這正驗證了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的特點。

如何刻畫項羽此人的人物形象 ?

5樓:辛思睿

司馬遷是如何刻畫項羽形象的:

《項羽本紀》集中全力,運用多種手法,塑造了項羽這一悲劇英雄形象。首先是精心選取重大而典型的材料,在軍事、政治鬥爭的風雲中來刻畫人物。江東起兵、巨之戰,突出他作為起義軍首領,在反秦、滅秦過程中的軍事才幹、勇武精神和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鴻門宴突出其憨直和精疏寡謀,垓下之圍和烏江自刎,突出其英雄末路之悲。

與此同時,作者又極善通過典型細節和一些具體的描繪來展示人物的性格,如觀秦始皇遊會稽時脫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也」;鴻門宴上在劉邦向他道歉時,他說「此沛公曹無傷言之」;垓下被圍時向老農問路;自刎前不肯渡烏江及對王翦說「吾為若德」等;除了通過人物言行之外,文章也重視人物心理的描寫與刻畫,如垓下被圍、四面楚歌、悲歌別姬,充分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和痛苦,此外,文中還用了反襯和對比手法,如以諸候軍之怯懦、赤泉候人馬辟易來反襯項羽的勇武,鴻門宴中以劉邦的卑恭和工於心計與項羽相對照等,對突出項羽的性格都起了重要作用,作者通過多種手法的運用,使得項羽這個悲劇英雄人物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司馬遷在《垓下之圍》中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段塑造了怎樣的項羽形象?

6樓:暗黑界的殺手

細節描寫,再現英雄風姿

——司馬遷《垓下之圍》賞析

湖北省襄樊職業技術學院 蔣紅梅

人生之路漫長.但起關鍵作用的只有幾步。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卻不墜凌雲之志,以血作墨,以靈為紙,完成了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鉅作。

《史記》所記四千餘人,司馬遷運用細節描寫這一「特異功能」,為我們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細節描寫是指文藝作品對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組成單位的細膩描繪,以具體生動地反映事物特徵、增強藝術感染力為目的.服從於藝術形象的塑造和主題思想的表達。《垓下之圍》中的細節描寫集中體現在對歷史人物語言細節和行為細節的構思與刻畫,內容多為「鋒芒毛髮」(王充語)的生活瑣事。

自成單元,形成可以獨立的小故事格局,引人人勝,欲罷不能。

項羽是司馬遷筆下最成功的悲劇英雄人物,他猶如一條巨龍,在江海中騰挪跳躍、叱吒風雲.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撼人心魄的壯舉。鉅鹿之戰,27歲的項羽作為起義領袖,英勇善戰.以堅忍不拔的意志,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為滅秦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天下矚目的英雄。鴻門宴,項羽放虎歸山,有勇無謀,坐失良機,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為自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垓下之圍,31歲的西楚霸王,用自刎為自己悲劇的一生劃上了句號。這三個故事,演繹了項羽由輝煌到失敗,由失誤到末路的人生三部曲。並在各種矛盾衝突中,展現了秦漢之際錯綜複雜的社會變革。

《垓下之圍》是《項羽本紀》中的最後一個部分。全文就像一齣戲,司馬遷運用細節描寫對垓下之圍、東城大戰、烏江自刎三個生死攸關的場面,四面楚歌、霸王別姬、月夜突圍、陰陵迷道、東城快戰、拒渡贈馬、自刎贈頭等一連串的情節,進行了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描繪.豐富和發展了一代梟雄項羽的鮮明個性和英雄品格,使拔山舉鼎的悲劇英雄躍然紙上。 .

場面之一垓下之圍是全劇的序幕,司馬遷以舒緩的筆調,細膩描敘項羽在四面楚歌、駿馬長嘶的驚魂之夜,點亮燈燭,夜起帳飲,慷慨悲歌的場景。項羽被圍垓下,軍情急迫.但此時此刻他最最割捨不下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愛妃虞姬。一曲「虞兮之歌」唱出了項主對虞姬的難捨之情,唱出了個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

霸王別姬「泣數行下」,流出了蓋世英雄的俠骨衷腸,流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哀慚愧。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項羽蓋世英雄,竟然落到戰無計,妃難保,只能以淚訣別的地步,這是何等蒼涼悲壯的情景啊!史公細描「歌」與「淚」,把英雄豪氣與兒女之情,無可奈何與眷戀不捨相交匯.真是力透紙背,驚天地,泣鬼神。清代吳見思說:

「一腔悲憤,萬種低迴。地厚天高.託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極也!

」東城大戰是《垓下之圍》中最緊張,最激烈的場面。這一幕司馬遷把項羽放到緊張激烈的鬥爭中,多角度、多層次地細描他的霸王之氣,刻畫他的性格。展現他的英雄風采。

突圍前,司馬遷抓住項羽「分散」、「聚合』』等指揮若定的細節,展現其大兵壓境.孤立無援的嚴峻局勢中的處亂不驚,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陰陵道中,「田父紿日:·左。

,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田父騙他,指向左邊,項羽便不假思索地馳向左邊.表現了其不騙人,也不相信別人敢騙他的直率、粗獷的性格。「左」字獨立成句,節奏短促。

猶聞其聲,彷彿那五千騎追兵已從征塵滾滾中疾馳而至,迫促感、速度感、力量感盡蓄筆端。突圍中,史公用項羽一呼,漢軍披靡;項羽一叱,人馬俱驚等細節。把陷入漢軍重重包圍中的項羽描寫成一尊凜然不可冒犯的天神,一隻被獵犬激怒的猛虎。

潰圍、斬將、刈旗如囊中取物,盡顯其勇冠三軍,力挫群雄,所向無敵的勇猛之威。突圍後,一句「何如」,更是寫盡了項羽得意自負,淋漓盡致地彰顯了西楚霸王之氣。

烏江自刎這一悲劇場面,司馬遷著意描寫拒渡、贈馬、賜頭等細節。展現項羽寧死不屈,知恥重義的性格特徵。經過奮力拼搏,項羽來到烏江。

面對烏江亭長的苦口勸說.項羽在生與死、苟活與尊嚴之間,從容選擇了後者。項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拒渡時的鎮定安詳之笑,顯示了他「知恥近乎勇」.「寧可站著死,不願跪著生」,臨大難不苟免的淳樸、真摯、重義的聖者之氣。

李清照的《烏江》絕句,高度讚揚了項羽的英雄壯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對自己的死,雖毫不在意,但卻不忍愛馬被殺。「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表現了項王對江東父老的深厚情義。

「故人」追之、認之,必殺之以邀功取賞,項羽卻慷慨賜頭「吾為若德」。這細節出人意料、千古未聞。但項羽談笑而死,視死如歸,卻使人「驚動悲慨,千載下如昨日事也」。

拒渡、贈馬、賜頭等細節,形象生動、蘊涵豐富,其中雖有傳聞、揣度,但無一不使人感到可信,人情人理。情理兼勝。正如清劉熙載言:

「太史公時有河漢之言。而意理卻細入無間。」錢鍾書言:

「司馬遷善設身處地,代做喉舌。」

文中形象生動、色彩斑斕、蘊涵豐富的細節描寫凝聚著司馬遷深邃的藝術匠心和獨到的創作才華。項羽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件小事,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其豐富多彩的個性特徵,達到了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有機統一,具有較高的文學鑑賞價值和史學認識價值。-

試分析《邊城》中翠翠這一人物形象

翠翠的形象分析 邊城 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從文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這個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孫女,祖孫倆相依為命,長期生活在山水間 渡船上,青山綠水與古樸的環境造就了翠翠清 澈透明的性格,她美麗 熱情 純真,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又從小常 看著老人向那些困憊的旅人贈飲一杯涼茶,甚至不收...

試分析沈從文小說邊城中翠翠這一人物形象

美學上極有見地的沈從文筆下,對 翠翠 這一藝術形象,寄託了他的審美理想。清純可愛的翠翠。她濃縮了人性最純美的形態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彰顯了沈從文對於生命徹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愛。沈從文所刻畫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與純樸閃爍著耀眼的光輝。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天真善良 善解人意 溫婉多情。翠翠身上凝聚著這一種優...

《紅樓夢》第六回評價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

從捉弄姥姥可以得出三點1是為了討好賈母,反應了鳳姐的處事,2是看不起鄉下人的一種反應3是鳳姐年輕愛鬧的體現,從贈送姥姥東西可以看出有恩必報的 給巧姐取名等等原因 大概這麼多 潑辣,幹練,精於管理,理財,具有極強的社交能力 紅樓夢 王熙鳳人物分析 嗯,我也有這種感覺,好像王熙鳳曹公筆下是精明能幹更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