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熱的成語故事,關於火的成語故事

2021-03-19 18:19:03 字數 5569 閱讀 6026

1樓:桃紅復含宿雨

水落石出【成語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 書畫家.他生性豪放,學識淵博,極富文采.在被貶嫡黃州時,曾兩次 遊歷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 賦》.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 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 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 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

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 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 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 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只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 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 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 出來.

成語出處 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成語釋義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比喻事情經過調查 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門庭若市【成語故事】戰國時,齊國的相國鄒忌,身材高大容貌端莊.他為勸說齊威王放開言路,鼓勵群臣進諫,就給齊威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端詳一番,然後問他的妻子說:

「我和城北徐公比較起來,誰長得英俊.「你英俊、極了,徐公怎麼比得上你呢?」妻子說.

徐公是齊國出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活,並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於是他又去問他的愛妾,愛妾回答說:「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鄒忌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了客人,客人說:

「徐公哪有你這樣俊美呢?」過了幾天,正巧徐公到鄒忌家來拜訪,鄒忌便乘機仔細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較.結果,他發現自己實在沒有徐公漂亮.

於是,他對齊威王說:「我本來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說我比他漂亮,這是因為妻偏護我,妾畏懼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恭維我,不說真話.而我們齊國地方這麼大,宮中上下,誰不偏護你,滿朝文武,誰不畏懼你,全國百姓誰不希望得到你的關懷,看來恭維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矇蔽得非常嚴重了!

」鄒忌又勸諫說:「現在齊國地方千里,城池眾多,大王接觸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矇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開誠佈公地徵求意見,一定對國家有益.

」齊威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說「無論是誰,能當面指出我過失的,給上賞;上奏章規勸我的,給中賞;在朝廷或街市中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中的,給下賞!」命令一下,群臣前去進諫的,一時川流不息,朝廷門口每天像市場一樣熱鬧.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齊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子市朝,闖寡人之開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豫,門庭若市.

成語釋義: 門口和庭院裡熱鬧得集市一樣.形容來的人多.

後起之秀【成語故事】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

舅舅要他 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

不 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 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

「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麼不 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 談談嘛.

」 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 是後來的優秀人才.」 」 玉忱笑著回答說:

「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成語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範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後來之秀.

」 成語釋義:「秀」,優秀的意思,表示後輩中的優秀者.這則成語也稱 「後起之秀」.

後生可畏【成語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裡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

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師伯顏表 示支援,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裡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

因此不僅 不支援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 除科舉制度.

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會怨恨的.」 伯顏針鋒相對地說:

「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 法的人還要多.」 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嗎?

」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 個人可以任用!」 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來反駁伯額.

伯顏當 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 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 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

許有王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 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 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 說:

「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 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 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離開.

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關於火的成語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水深火熱 [shuǐ shēn huǒ rè]

生詞本基本釋義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貶義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例 句違背這個標準的便是倒退文化,因為它把中國往後拉,它使中國人民陷入~的苦難中。

近反義詞

反義詞海晏河清

典 故出處《孟子·樑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釋義好像掉進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樣難受。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故事戰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內戰。

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不滿,不願出力抵抗齊軍,出現「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錶示歡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

齊軍攻佔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遊說的孟子請教,問道:

「有人勸我不要吞併燕國,有人勸我吞併它,到底該怎麼辦?」孟子回答說:「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反而很高興,那就吞併它。

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並不高興,」孟子又說,「那就不要吞併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

」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後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錶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吞併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成語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鉅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草木皆兵】

【馬革裹屍】

【赤膊上陣】

【烏合之眾】

【打草驚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無謀】

【全民皆兵】

【聲東擊西】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佔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準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

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訊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

「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

」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準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準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佔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

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裡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僱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

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拼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紮了營,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藉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幹。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

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裡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名人與成語故事,關於名人的成語故事

逼上梁山的典故 豹子頭林沖,是北宋京都汴梁 今河南省開封市 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 安分守己。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花和尚魯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沖也被吸引過去 魯智深與林沖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正在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

古代成語故事,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背水一戰 b i shu y zh n 解釋 背水 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出處 史記 淮陰侯列傳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結構 連動式。用法 可用於軍事 多比喻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 有時也比喻有 決戰 精神。還可用於體育比賽等。一般作謂語 定語。正...

有關於學習的成語故事,關於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