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的習俗作文急急急,節日的習俗作文450字急急急

2021-03-19 18:22:00 字數 4716 閱讀 2037

1樓:夢想飛揚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

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曆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

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裡。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衝對岸。

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鋩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裡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溼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

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遊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

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邁」,潑水節為「厚南」。所以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誌。

潑水節一般在公曆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腕叭腕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為新年元旦。中間叫「腕腦」,意為「空日」。

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節日習俗 作文450字

2樓:匿名使用者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

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

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曆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

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裡。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衝對岸。

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鋩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裡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溼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

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遊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

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邁」,潑水節為「厚南」。所以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誌。

潑水節一般在公曆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腕叭腕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為新年元旦。中間叫「腕腦」,意為「空日」。

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

四、五座,世俗眾生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唸經,然後又將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婦女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潑水為戲,於是群眾性的潑水活動就開始了。人們用銅缽、臉盆以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名族節日風俗習慣作文45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版圖上有56個少數民族,而每個民族的特色都是與眾不同且別具特色,

。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維吾爾族。

因為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並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維吾爾族目前有800多萬人口,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滿族、回族,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於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前五名。

維吾爾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例如家喻戶曉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著迷,還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等,這些都是聞名中外的。還有維吾爾族位於我們「三山夾兩盆」的新疆,新疆盛產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為維吾爾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維吾爾族的人很喜歡跳舞,所以他們的舞蹈也分好幾種,最常見的就是: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而伴舞的樂器,當然也不下數十種。

節日習俗的詩句,節日習俗的古詩

1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回瞳瞳日,總把答 關於端午節日的詩句古詩 元旦 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3 清明,元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寒食 元日 bai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du一歲...

家鄉的節日,家鄉的節日習俗

家鄉的節日 說白了就是風俗了 把風俗的 以及現在的規模 還有 你認為怎麼樣才能讓這樣的風俗健康的延續下去就行了 再仔細就寫成品問了 這類題目寫作範圍實在小 如果說 沒有要求寫你家鄉的話 可以往大的方向思考 比如 端午 皇帝祭祖 家鄉的節日習俗 每年農曆來七月初七,是乞七節,自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這天...

人月有哪些節日習俗,中秋節有哪些節日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 秋節 祭月節 仲秋節 拜月節 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 賞月 吃月餅 玩花燈 賞桂花 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 幸福,成為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