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與哈薩克族有什麼區別,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區別是什麼

2021-03-19 18:22:00 字數 5064 閱讀 7820

1樓:

維吾爾族是歐洲人和黃種人的混血後代,哈薩克族是黃種人,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區別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民族起源不同

維吾爾族是起源於古老的回紇,大約在中國的南北朝出現、隋唐時候比較發達。與唐朝、以後的突厥汗國、吐蕃,是並列於時的大國。後來被突厥攻破而部分西遷,重新建國。

哈薩克族起源於中亞草原,是包含多個古老遊牧部落的民族共同體。是蒙古朮赤系的蘇丹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的屬民。

二、生活方式不同

語言上雖有些相似之處,但也不是所有的詞都一樣。維吾爾族主要是生活在新疆天山南部的南疆,多以農耕業為生。而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北部的北疆,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三、衣著不同

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吐馬克」是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帶有兩個耳扇,後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髮辮,以長髮為美。

3樓:奶糖小賽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區別就是,生活方式不同,語言上雖有些相似之處,但也不是所有的詞都一樣。維吾爾族主要是生活在新疆天山南部的南疆,多以農耕業為生。 而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北部的北疆(當然,大體生活在),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應該都是突厥後裔,而且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所以節日大概是一樣的。但歷史卻也各不相同。民族教育和性格更不一樣。 生活環境也是,一個民族在南疆,而另一個在北疆的綠洲

4樓:匿名使用者

維族民歌就內容而言,包括愛情、勞動(反映農業和牧

業勞動)、歷史、生活、風俗等。在**風格和特點上可歸入兩類:一類是抒情、敘事性,特點是節奏自由,氣息悠長,深沉抒情,保留了較濃的牧歌氣質,以一人獨唱或彈唱為主;另一類是歌舞性民歌,特點是節拍規整,節奏鮮明,富有舞蹈性,常有固定節奏貫穿始終,氣憤熱烈歡快。

維族民歌相容三大**體系,調式極豐富,南疆、東疆和北疆因歷史傳統不同,採用的調式各異:南疆民歌以七聲音階居多,常出現變化音,以角、徽、商調式為多;東疆民歌以五聲性調式為主,七聲調式為輔,徽調式、商調式較多;北疆是上述二者的綜合。 人稱哈族為歌唱的民族,在人的一生中,字嬰兒誕生時唱的《唱誕生歌》起,直到逝世時唱的《送葬歌》、《輓歌》,以及勞動、愛情等一切活動,無時不唱,無事不唱。

有民間歌手「阿肯」彈著冬不拉,騎者著駿馬,到處為人民歌唱,每年還舉行「阿肯彈唱會」,屆時歌手雲集,唱歌、賽馬,熱鬧非凡。 哈族民歌主要有反映牧業和狩獵等勞動生活的歌,讚美和懷念家鄉的頌讚歌、情歌、風俗歌等。民歌調式音階為五聲、六聲、七聲都有,以七聲音階較多。

長期的遊牧生活使哈族許多民歌保留有早期牧歌的特徵:在曲首喜用呼喚音調作為襯腔,曲調的抒情性強,如《黑雲雀》。

5樓:匿名使用者

回紇,又稱回鶻是現代維族的祖先之一。公元前3世紀遊牧於中國北方和西北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之間,以狩獵和畜牧為生,相繼受匈奴、鮮卑和柔然汗國的奴役。

9世紀中期,回鶻被黠戛斯打敗。回鶻諸部離散,有的南遷至內地,大部分來到中國西部地區。最早信仰摩尼教,後來佛教盛行。10世紀開始部分人被強制性改信伊斯蘭教。

元朝察合臺統治時期最嚴酷,不信教者頭顱會被釘入馬蹄釘。很多人懼怕被害不得不改信伊斯蘭教。佛教文化遭到毀滅。佛教壁畫、遺蹟受到破壞。所以現在新疆能看到許多佛教遺蹟。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有哪些區別?

6樓:ck欅

關於哈薩克族、 大約公元前20世紀,在裡海(kas - py)邊岸和高加索(kav - kas)山頂生活著一些人。kas-py意為生活在海邊的人,kavkas意為「鳥飛不過」,即生活在高原上的人。這些人因佔據著中亞最西部,被當時生活在中亞地帶的稱為「邊境上的看守人」,「自由自在的戰士」。

後來不抵來自東方的伊賽多涅斯人和斯基抬人的攻擊,這些遊牧種族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家園,南遷至伊朗以北。公元前18世紀這些人又遷北歸,發現昔日的家園已被強悍的馬背上的弓箭手阿蘭人所佔領。逐上移至邙吉斯塔戊一帶,到公元前的6,7世紀,被當地的阿蘭人所同化。

歷史上只留下《哈薩克亞草原》的名稱。羅馬大帝康士坦丁留給兒子的遺囑中說:「。。。

在那外圍有著哈薩克亞大草原,再過哈薩克亞就是阿蘭」康士坦丁大帝是913 - 959年代之間稱帝之。 關於維吾爾族、 關於維吾爾族的族源,說法不一。維吾爾民族人按自己的發展史記載。

本民族與突厥族同出與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單于的兩個王子發生爭鬥**,帶領自己的部下逐漸形成了突厥和回鶻兩個不同的民族,回鶻就是維族的先民,所以維吾爾語與其他的突厥族語言基本相同,只是發音上有所區別,包括遠在小亞細亞的已經與當地民族融合很久的土耳其語都和維吾爾語基本相同,維吾爾族人到土耳其一個月就可以完全學會土耳其語和亞塞拜然語,他們聽這兩中語言與聽哈薩克等民族語言沒有什麼區別,就像是在聽方言。而許多民族學家錯誤的認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北方遊牧民族丁零以迄鐵勒。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漢文文獻中對「維吾爾」這個族名有不同的譯寫。

4世紀寫作「袁經」,6世紀末、7世紀初寫作「韋紇」,788年以前寫作「回紇」,788年以後至13世紀70年代改寫為「回鶻」,13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作「畏兀兒」,17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則稱「回部」或「纏回」等。還有人認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的「呼揭」、「烏揭」,甚至遠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天寶三年(744年)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居住在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紇人建立了回紇汗國,其統轄範圍包括貝加爾湖西南、葉尼塞河上游、阿爾泰山西南、天山以北、興安嶺以東等廣大地區,後曾佔領過天山以南部分地區、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錫爾河)、撥賀那(今費爾干納)等地,與唐朝長期友好,曾兩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並與唐多次和親。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鶻汗國破滅,回鶻部眾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絕大部分被迫進行大遷徙。分南下與西遷,南下主要分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與早在武則天時南渡大漠而徙居於河西的回紇部眾聚合。建牙帳於甘州(今甘肅張掖),被稱為甘州回鶻或河西回鶻。

鹹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紀上半葉為西夏擊敗,後又為蒙古所統治。他們長期繁衍生息,今甘肅省的裕固族,這一支回鶻人的後裔。另一支回鶻部眾來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魯番盆地)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鶻政權,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

其政權一直存在到元朝中期,他們與當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生息,相互交流,逐漸融合,發展成為這一部分地區今天的維吾爾族。西遷的第三支回鶻人進入中亞地區,和先於他們進入這一地區葛邏祿等部匯合。因其活動於蔥嶺以西,史稱蔥嶺西回鶻。

在9世紀末到13世紀初,這一支回鶻,聯合其他突厥語系部落建立政權,稱為喀喇汗王朝,其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東、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圍、錫爾河中游和阿姆河中游的以東地區。他們與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在長期生息中逐步發展為這一地區的近代維吾爾族。另一說認為維吾爾族自古就生活在新疆境內,後與西遷的回鶻人聚合發展成近代維吾爾族。

遼保大四年(2023年)耶律大石率眾西遷,建立「西遼」,轄地包括今新疆及迤西地區, 2023年為乃蠻王屈出律所滅。 2023年蒙古滅乃蠻,其間今新疆的維吾爾族先後受西遼與乃蠻貴族的統治, 2023年併入蒙古察合臺汗國。 2023年,明朝洪武四年,察合臺汗國滅亡,新疆境內**為許多割據政權。

17世紀初,天山南部建立了葉爾羌汗國,與清朝維持著朝貢**關係。 2023年,康熙十七年,由於白山派和卓勾結準噶爾蒙古貴族攻入南疆,葉爾羌汗國滅亡。 清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1755~2023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之亂。

乾隆二十七年(2023年)在新疆設**伊犁等處將軍,實行軍事管制制度, 光緒十年(2023年)正式建省。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維吾爾族同各族人民一起,為維護祖國統

一、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民族**,進行了長期鬥爭,進一步加強了抵禦侵略和反**的力量。歷史上維吾爾族的政治家、學者、翻譯家如廉希憲、阿禮海涯、桑哥、安藏、貫雲石、魯明善等,都對祖國作過很多有益貢獻。

滿意請採納

維族和哈薩克族的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

習俗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

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

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維吾爾族語言.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歷史上,維吾爾族曾使用過突厥盧尼文、依照粟特文字母創制的回鶻文和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察合臺文等。

維吾爾族有豐富的文學遺產,流傳至今的有《突厥語大辭典》、《福樂智慧》、《烏古斯可汗傳》和《真理的入門》等.

哈薩克族的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 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

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讚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 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

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

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薩克族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語支。哈薩克先民曾使用過鄂爾渾——葉尼塞文、回鶻文。伊斯蘭教傳入後,2023年又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廣條件不成熟,2023年恢復使用原有文字,將新文字作為音標保留。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誰的個子比較高

人種一樣,都是西伯利亞混血波斯,形成的突厥人,差不多吧 在國外突厥特別好辨認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區別就是,生活方式不同,語言上雖有些相似之處,但也不是所有的詞都一樣。維吾爾族主要是生活在新疆天山南部的南疆,多以農耕業為生。而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北部的北疆 當然,大體生活在 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應該都...

《東不拉》是哈薩克族民間傳說,講的是什麼

課文記敘了哈薩克族地一個王子 冬不拉,為民除害,壯烈犧牲了的故事。一個牧民用琴聲把這件事講給國王,為了紀念王子,把這種琴叫 冬不拉 表達了人們對勇敢 善良,勇於犧牲的品質的讚美之情。冬不拉是哪個民族的?冬不拉是一種哈薩克族民間流行的彈撥樂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製成,或扁平或瓢專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

「強調終身婚姻的民族」哈薩克族為什麼來到中國

不是哈薩克族到中國 哈薩克族是個遊牧民族 隨著水草的豐美而遷徙,這使得這個民族形成了遊牧遷徙的生活習俗。而蒙古 俄羅斯 中國 以及中亞幾個國家地段有成片的山地 草原以及林地,這恰恰對畜牧來說也是個良好的地理環境,因此 在上述幾個地帶。都有哈薩克民族聚居。哈薩克民族是一個開朗豪放的民族,這也使這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