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的作品賞析,《俄狄浦斯王》人物形象分析

2021-06-01 10:40:36 字數 4903 閱讀 8564

1樓:手機使用者

對於整個西方文明來說,俄狄浦斯始終是一個不解之謎。不過,不管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中心主題是什麼,對於truth(真相、真實、真理)的探尋無疑是這一悲劇事件的基本推動力:俄狄浦斯對自己身世的追尋和人對自己命運的探尋。

因此,海德格爾說:這齣戲劇的就是「在外表(歪曲和遮蔽)和敞開(真實和存在)之間的一場鬥爭。」在《俄狄浦斯王》中,這種探尋的過程和結果都歸結為一箇中心的意象——盲目的俄狄浦斯。

在悲劇的一開始,盲目的意象便通過人的無知與神的全知之間的對照展示出來。瘟疫把底比斯人籠罩在黑暗和混亂之中,甚至連城邦的拯救者,「在所有人眼中最偉大的」俄狄浦斯王也無法看出災難的緣起。這種置身於黑暗和混亂之中的恐慌,威脅著城邦的安全乃至整個社會的文明。

其實,如恩裡克指出的:「全部文明就是一場對抗混亂的鬥爭。……在任何情況下,混亂總是指向相同的危險:

一個失去了路標,失去了約束的世界……」

對於底比斯人來說,面對這種失去了路標和約束的世界,「惟一的解救」便是去求助阿波羅——太陽、光明、知識、理性和秩序之神。於是,克瑞翁前往阿波羅神廟求得了神諭。神指明瞭瘟疫的起因,卻拒絕指出**者的名字。

這時,合唱隊(在此劇中是由底比斯最有智慧的老人們組成的)指出了「第二條最好的」途徑:去詢問盲人預言者泰瑞希阿斯。因為,「泰瑞希阿斯所見常常就是阿波羅所見。

」泰瑞希阿斯指出了災難的緣起,俄狄浦斯卻無法相信。他對泰瑞希阿斯說:「你的頭腦、耳朵和眼睛都是瞎的。

」被激怒了的泰瑞希阿斯答道:「你有眼睛,你卻看不到自己罪在何處,看不到自己生活在**,也看不到自己和誰生活在一起。」在這裡,對俄狄浦斯的譴責直指他的**及其後果,即對家庭秩序的破壞,但同時也強烈暗示出俄狄浦斯已經不再具有作為政治領導者的資格,即他無法在一個有序的歷史/譜系基礎上把城邦凝聚在一起。

因此,泰瑞希阿斯對俄狄浦斯的命運作出了一個可怕的預言:「富貴成乞丐,明目變盲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最為強烈的對比:

一個有眼睛的國王的盲目無知和一個失明的預言家的洞悉一切。

泰瑞希阿斯是一個預言者,因而他同神更為接近。對於凡人而言,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此,合唱隊中的安提斯特羅菲堅持道:

「一個人可能在智慧上超出他人,但在見到那些言詞得到證實之前,我還是不相信那些詆譭國王的人。」這暗示出了俄狄浦斯命運的另一方面——一個受害者和替罪羊。不幸的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泰瑞希阿斯所說的話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

甚至俄狄浦斯自己也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說:「我有一種要命的恐懼,那個老預言家是有眼睛的。」當俄狄浦斯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時,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命運。

當他弄瞎了自己的眼睛時,他便獲得了一種內在的視覺。

對於俄狄浦斯自己弄瞎眼睛這一事件,人們已經談論了太多太多。但以往的解釋似乎大都過多地強調其衝動的、自虐的、自我懲罰的方面,而忽視了這一行為的深思熟慮的、心理滿足的、自我肯定的因素——超越自我的勝利。的確,對於以往內在盲目的征服是可怕的和代價慘痛的,但俄狄浦斯還是選擇了它,而正是這一選擇使俄狄浦斯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如多德所言:「俄狄浦斯是偉大的,但那不是因為一個偉大的塵世地位——他的塵世地位是一個將如夢一樣轉瞬即逝的幻覺,而是因為他的內在力量:不惜任何個人代價去追求真實的力量,一旦發現後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

『這個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無人能有足夠的力量來承受它』。」

這樣,俄狄浦斯還是勝過了泰瑞希阿斯。在這裡,實際上有一個未言明的對比。雖然都是盲人,但俄狄浦斯是為了拒絕去看見和知道他不想看見和知道的東西而把自己弄瞎的,而泰瑞希阿斯卻是因為看見了和知道了他不應該看見和知道的事情而被變成瞎子的。

這部分地說明了何以泰瑞希阿斯的失明不是一個悲劇事件,而俄狄浦斯的失明卻是一個悲劇事件。

更重要的是,在劇中是阿波羅以其神諭解開了俄狄浦斯的罪惡之謎。這暗示了他肯定早就預見到了,甚至可能正是他安排了這一切。後來,俄狄浦斯自己明確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譴責眾神道:「我並不知道我以前做的一切,他們[眾神]知道。那些給我設定了陷阱的人,他們知道!

」不過,俄狄浦斯之罪並不在於他無意識地做出了殺父娶母的事情,而在於他沒有為自己無意識犯下的罪行負起責任來。這就是何以整個西方思想史一直企圖證明俄狄浦斯無論如何是有責任的。因此,一旦他決定以有意識的行為為自己無意識的罪過負起責任,其自我戕害的行為便被視為一種帶有男子氣概的英雄舉動,那恢復了他對城邦/政治和家族/倫理責任的認識和承擔。

我們知道,對於黑格爾來說,俄狄浦斯是哲學認識的原型和代表,是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的確,在神話中,他是自我反思的第一個例證,是阿波羅神廟牆上的箴言「認識你自己」的第一次實現。這也就是為什麼荷爾德林認為,對於俄狄浦斯王來說一隻眼睛也許都太多了,而尼采則對俄狄浦斯那「無畏的眼睛」大加讚頌。

因為,純粹的哲學觀照是不需要環視四周的,對於自我存在的意識也不需要塵世的榮耀加以證實。於是,在女兒安提戈涅的陪伴下,失明、落魄和年邁的俄狄浦斯於自我流放的歲月中歷經苦難,卻仍舊保持著一種精神的高貴和思想的洞徹。

弗洛伊德也是對的。從一開始俄狄浦斯就是一個懷有慾望和恐懼的人,他的神聖地位從始至終就同他的情慾和家庭生活聯絡在一起。在這個意義上,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的偉大之處在於:

它並沒有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俄狄浦斯,但它的確使俄狄浦斯變成了一個同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的人,具有人性的全部卑微和脆弱。

不過,從政治的、意識形態的、乃至性的角度來看,俄狄浦斯又不能等同於一個普通的因而也就是普遍的人。就像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的神話已經清楚表明的,他在回答斯芬克斯之謎時所說的那個「人」字(man)指的是一個西方的、文明的、男性的人。正如米切爾·格林伯格指出的:

「同俄狄浦斯與那個作為混血的、禍害的和渾濁的他者的斯芬克斯的相遇聯在一起的,是斯芬克斯的被打敗和自城邦的被驅逐。這個他者以其異質性所代表的不僅是那種以她們青春的繁盛**男人的危險的女性特質,而且在更為普遍的意義上代表著全部東方的、女性的野蠻文化。以其致命的回答,俄狄浦斯確立了古典的,即男性儀式的統治。

」因此,以最後的自我肯定,俄狄浦斯挽救的不僅是城邦,而且是古典的男性儀式的統治,這使其成為西方最偉大的悲劇英雄。

《俄狄浦斯王》人物形象分析

2樓:北島無夢丷

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忒拜的國王,是國王拉伊奧斯和王后約卡斯塔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

受俄狄浦斯統治的國家不斷有災禍與瘟疫,國王因此向神只請示,想要知道為何會降下災禍。最後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奧斯的兒子,終究應驗了他之前殺父娶母的不幸命運。

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源於他的父親忒拜的國王拉伊奧斯**了國王佩洛普斯的孩子克萊西普斯這樁罪孽,遭到神的詛咒。

3樓:義風靈

一談到悲劇,人們往往會想到無助、絕望,甚至死亡,這自然而然會引起人們對生存的渴望與珍惜,對人生存在意義的認識和思考,也許,這就是悲劇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誕生於古希臘時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下簡稱《俄》)

古希臘時期人們對宇宙、對自然知之甚少,堅信有著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運,於是,悲劇的主人公大都是神或英雄,他們崇尚事蹟和精神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戲劇創作也同樣與命運的不可改變性有著必然的聯絡。悲劇《俄》就是一部典型古希臘時期的悲劇代表作,「也是命運悲劇的最高詮釋。

」〔1〕所謂命運「代表著一種人對其無能為力反而被其支配的巨大的『客觀勢力』。」 〔2〕這裡的客觀勢力是指在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神靈崇拜或族權、君權崇拜至高無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人們無法克服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實。「由於在氏族社會時期,人們相信神的力量,認為神主掌一切,因此產生了命運觀。

」 〔3〕《俄》我們通常把它稱為命運悲劇,講述的是一位被國人視為救星的俄狄浦斯王在命運的安排下,鑄成殺父取母而不自知的大錯,一旦真相大白,他經受了巨大的痛苦,憤而自殘雙目,自我放逐,歸於毀滅。主人公雖然不屈不撓的與命運相抗爭,但最終還是逃不過命運的擺弄。當男主人公俄狄浦斯王面對現實、面對命運,他無能為力,面對兩位女兒,他哀鳴:

「什麼恥辱你們少得了呢?『你們的父親殺了他的父親;把種子撒在生身母親那裡,從自己出生的地方生了你們。你們會這樣捱罵的;誰還會娶你們呢?

啊,孩子們,沒有人會;顯然你們命中註定不結婚、不生育、憔悴而死。」

。《俄》以問答形式出現的對白和歌隊的合唱平分秋色來完成劇作。例如:

「俄狄浦斯王:你說什麼?難道波呂博斯不是我的父親?

報信人: 正像我不是你的父親,他也同樣不是。

俄狄浦斯王:我的父親怎能和你這個同我沒關係的人同樣不是?

報信人:你不是他生的,也不是我生的。

俄狄浦斯王:那麼他為什麼稱我做他的兒子呢?

報信人: 告訴你吧,是因為他從我手中把你當一件禮物接受下來。

俄狄浦斯王:但是他為什麼十分愛別人送的孩子呢?

報信人: 他從前沒有兒子,所以才這樣愛你。」

整部戲充滿著如此適合於表現人物個性的質樸自然、富於行動性和潛臺詞的對白,絲絲入扣、層層遞進,明快質樸,與優美的合唱形成相互輝映的「悲劇詩」。合唱包括:進場歌、第一合唱歌、第二合唱歌、第三合唱歌、第四合唱歌,並且配有歌隊隊長,可見,「白」和「唱」在劇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戲劇《俄狄浦斯王》的語言基調先是勃勃向上,激烈的與命運抗爭,主人公開始不相信命運,不屈不撓、不放棄任何一個與命運抗爭的機會,此時的語言表達方式是語氣沉、語速適中、聲音渾厚有力而且充滿激情。但當還是逃脫不了命運的捉弄,此時又轉為語調更低、語氣更沉、語速轉慢、內心依據豐富,基調充滿著悲壯和豪放。當俄狄浦斯王創痛巨深的面對命運所呈現的一切時,他痛徹心扉,絕望而又無助的哭嚎出:

「婚禮啊,婚禮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後,又給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親、哥哥、兒子,以及新娘、妻子、母親的**關係:人間最可恥的事。」

在如此慘烈的現實面前、在百般抗爭而不可改變命運安排的情況下,他徹底絕望和崩潰了,聲嘶力竭、悲憤至極。

「悲劇是強力撞擊情感的藝術,是提升精神、淨化靈魂的藝術。不論是命運悲劇、性格悲劇或社會悲劇,都充滿著高潔甚至神祕的意味,隱含著人生的教訓和哲理。[6]」讓我們欣賞悲劇、感動悲劇、思考悲劇,盡情的在悲劇壯美的語言藝術裡比較和提煉。

參考文獻:

[1]周安華主編《戲劇藝術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版。

[2]董鍵、馬俊山著《戲劇藝術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3月版。

[3]〔古希臘〕亞理斯多德著《詩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1月版。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簡介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的戲劇代表作之一。約公元前430 前426年首演。它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衝突 人跟命運的衝突。劇作家無法擺脫當時濃重的命運觀念,使俄狄浦斯逃脫不了體現命運的太陽神 神示 的羅網。但他對命運抱有強烈的不滿情緒,認為俄狄浦斯並...

《俄狄浦斯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如何理解《俄狄浦斯王》的主題?

作 者 通 過 人 類 理 性 的 深 刻 思 考,表 現 出 富 於 時 代 特 徵的 價 值 觀 念 和 文 化精 神 一方面,作者通過俄狄蒲斯追殺 表現了人們對知識的推崇和追求,尤其是對自身的認識和 從而肯定和張揚了人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作品揭示了世界非理性以及人的激情 慾望等非理性的因素存...

王建有何作品,王建有何作品?

王建 約767 831 字仲初,潁川 今河南許昌 人。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 居鄉則 終日憂衣食 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 沉淪於下僚,任縣丞 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