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麼?歷史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學科

2021-05-30 07:11:24 字數 5806 閱讀 3978

1樓:青島牛仔

準確的說是一門學科,歷史也包括科學的發展史,但科學的分科也包括歷史,所以他們之間互相包容。

歷史學是不是一門科學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3樓:媯芙霜環

科學的本身就有一部分是藝術。難道你不覺得星辰很

美嗎?那是天文。你不覺得花開很像嗎?

那是物理化學和生物。難道你不覺得下雪很美嗎?那是地理。

總體來說,藝術是個籠統的詞語,藝術肯定包含了美,科學本身就很美。所以兩個有相交的關係,但誰也不是誰。所以歷史是一門科學,但是這科學裡本身夾雜著藝術。

歷史學是一門科學還是藝術?

4樓:單手拔河

科學的本身就有一部分是藝術。難道你不覺得星辰很美嗎?那是天文。

你不覺得花開很像嗎?那是物理化學和生物。難道你不覺得下雪很美嗎?

那是地理。總體來說,藝術是個籠統的詞語,藝術肯定包含了美,科學本身就很美。所以兩個有相交的關係,但誰也不是誰。

所以歷史是一門科學,但是這科學裡本身夾雜著藝術。

5樓:大木工

首先你的

學科門類分得就有問題。學科單純的分為科學和藝術本身就不科學。學科分類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

其次,目前的意識形態下,人文社會相關學科都認為並在努力證明自己是科學。因為作為人文社會學科也有自己的規律可循,有一定的客觀規律是科學的一種表現。所以這個問題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正確回答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當成為一門學科的時候都能說它是一門藝術的

歷史是一門瞭解什麼的學科

7樓:青少年的紅星

歷史是開啟智慧之窗的鑰匙,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歷史是回顧總結過去,展望指引未來的工具,歷史又是培育我們精神家園,陶冶情操完善人心靈的苗圃!

8樓:詩情畫意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它主要講述發生在過去的中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概念及歷史線索等。通過學習,是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史為鑑」,通常都是從正面積極地告誡人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國家,小到自我修養,都應該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應該說很多人都是這樣做或願意這樣做的。

9樓:heart**的

歷史是瞭解過去和以往的學科

希望對你有幫助

10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的已經發生的事件,通俗點理解基本是學習死人的事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中內外歷史的科目,初一上主要學地理,後面才逐漸學歷史(希望採納)

12樓:念夜南郜忍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一切學科都可以歸結為一門學科歷史學是誰說的

13樓:謝絕的閒聊

通常指科學的歷史學.在馬克思主義以前,世界各國積有豐富的歷史著作和史料,也有各種各樣的史學思想和觀點.但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嚴格說來歷史學還不成其為科學.

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他們創立了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社會科學的偉大革命,從而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科學.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科學,隨著歷史的發展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

參見「史學」.

「歷史科學」對於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來說是具有全域性性的重要觀念.儘管我們長期以來把唯物史**成是馬克思、恩格斯的標誌性貢獻,但對於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歷史科學」的提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深入瞭解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科學」觀念,有利於我們更為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歷史科學」的概念,但正如他們對其他概念的使用一樣,由於複雜的原因而往往含義有所不同.綜觀之,含義主要有二:一是學科劃分意義上的,一是科學研究原則與方法意義上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是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提出的一句著名論斷。

為什麼一門學科的學習要先從它的歷史開始

15樓:匿名使用者

想學好一門課,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知識在腦子裡,心裡,織成一個網!橫豎交叉,繁而不亂。例如你所說的歷史,第一部要熟讀課本,較熟地掌握課本內容;第二步就要自己理出一個線索。

書中的知識是摻雜在一起的,需要你來理順,這也是所謂的「把書讀薄」。例如列一張大表,以年代為線索的,把每一年發生的事細緻地按時間排列。在列一張表,以國家為線索,把一個國家多少年來發生的事排列,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來。

這樣你就編出了一個網,豎線是時間,橫線是國家。每次背時先按時間線路背一遍,再按國家線路背一遍(當然這樣整個背一遍需要幾天),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已能融會貫通,別人怎末問都沒問題,因為在你腦子裡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脈絡。其實這即可謂總結歸納。

我還要告訴你,想學好一門課,不要求多求難,先好好把書吃透,如果有興趣再看其他相關書籍,因為一來課本是多少老師多年來總結出來的,就是針對學生的難度和廣度;二來市面上的相關書籍太多,並且正史野史你恐怕難以辨別,即便是正史單太細的史書你不需要看。「亂投醫」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其他可也一樣,有些可能需要多些線索,即除了橫豎線外可能還要織條斜線,但只要脈絡形成了,一來你背起來更科學,二來你掌握得更全面,可以融會貫通。

這是我一個過來人的箴言,

歷史這門學科有什麼用?我們先從古人學歷史的原因來看看,在古代中國社會,學習歷史是士人求學過程必經的過程,讀書人學歷史,最重「鑑往知來」,尤其是皇帝,讀史書是小皇帝從小必修的功課,為什麼?因為古代的人普遍相信,歷史中提供的經驗有助於統治者處理政事,也是教人做人做事的材料,從孔老夫子開始,他就用周朝的歷史書『尚書』來教他的學生,他自己也寫歷史書--『春秋』,他很用心的用道德標準挑選了一些史事,根據孔夫子的想法,他認為好的史家要『直書』,不管好或壞的事都要寫下來,好事誇讚他壞事要批評他,目的是什麼?

為了讓後世的子弟學習,也因此古代的中國人都很重視自己死後的歷史評價。讀書人也會為了教育的目的編寫史書,著名的編年史書『資治通鑑』就是宋代的大臣們寫給皇帝的教科書,這本教科書古代皇帝幾乎都要讀。

好,老師說了半天,或許你現在就會開始想,那我們現在的人學歷史作什麼?要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嗎?或者是從事政治嗎?

要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有上過公民課就可以了、況且我長大以後要做張忠謀賺大錢,我也不從政,那我們學歷史幹嘛?如果我們從結果論來看問題,的確是這樣子。可是,這就忽略了學問的特性,思考方式也太簡單。

世界上所有的學問研究到高深的地方几乎都不是實用的,舉個例子,我們國小畢業的數學程度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高中學的數學,甚至物理、化學甚至大學的科目不都沒用了嗎?那我們為何還學?其實,這是因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深度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都曾經坐過車,坐車很容易,但是設計一輛車很難,這背後有許多複雜的思維方式,大學教的就是要你設計一輛車,因此我們在高中階段就開始用這些科目訓練人的思維,目的是幫助你處理比較複雜的事物,我們需要這種學習歷程,因為這是成為科學家必經的思維訓練。

歷史這門科目也是訓練我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目的是什麼?為了應付現代人複雜的社會與生活環境,成為解決人文社會問題的專家。古代人的學歷史,其實是他們認為歷史這門學科可以當作是思維的訓練,他們選擇有關做人做事道德的題材、有關政治的題材,目的是希望訓練出道德高的政治家。

但是現在的人要求的更多,我們要從歷史思維理訓練得不止是政治家,還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等…..具備人文社會科學思維的現代人,高中階段選擇的歷史題材比國中更寬廣、學的也更多,從古到今、學貫中西、題材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包山包海內容實在很多,老師剛剛說了半天古人為何要學習歷史,其實想要說的是,古人其實是選擇了歷史的一小部分,用來訓練古人的思維,我們現在人要選擇的題材的更多,目的也是用來訓練你們的思維。

還有,歷史這門學科屬於人文社會科學,所以它還有另一個功用,就是培養人的人文素養,所以歷史課裡面一定有文化史,尤其是要念社會組的學生,高三都要修文化史,是因為我們希望你們人文素養要比自然組的學生還要高。

好,現在我們知道高中教歷史的原因了,那什麼樣的人可以把歷史學好?答案很簡單,就是具備歷史思維的人。那要怎麼增進歷史思維呢?

簡而言之,是你的『深度』要增加,當我們說思維的時候,表示你要常常思考,因為這樣才會有「思維」會出現,那什麼東西可以增進人的思考?孔夫子曾說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就是這五種功夫可以增進你的思考,簡單的說,就是你閱讀的功夫要做的好,多讀書、要多問問題把問題的癥結搞懂、謹慎的思考問題、分辨問題意識所在、把所學謹慎的驗證實行它。

或許有人還會問,老師,我當然知道要讀書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讀書,但是我現在上高二了,這樣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讀書只恨不開始,只要開始了都不嫌晚,如果要節省功夫,老師可以直接推薦你好書啊!那更快可以增進閱讀的成效。

在研讀歷史這們學問上,多讀史書是第一道功夫,尤其是好的書,可以幫助我們可以知道歷史知識與事件的精華部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的最好故事書就是『史記』,『史記』裡有很多人物的故事,當你以看故事的心情去看這些古代人物的『列傳』、多讀史書,慢慢的你的data多了、如同電腦記憶庫資料多了,思維就會慢慢出來了,當你看的歷史事件隨時間而增多,你慢慢的也會推匯出因果關係來,進而有自己的想法與評價,看完人的故事,然後你可以再看歷史事件的經過與影響,然後慢慢的去找出問題的核心,這樣你的「歷史思維」就會一點一滴的出來,你的歷史自然也學的很好了。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談談『如何學好歷史?』根據近年來學測與大考中心、新課程的改革,其實他們共通點就是強調歷史思維的重要性,題目強調思考的邏輯。高中生除了必須學會區分歷史解釋、歷史事實的能力,也要具有因果關係、實證推理、記憶歷史知識這幾種能力。

因此,學生必需具備三種武功,

一、找重點:從沒見過的「資料」找出符合時代背景與歷史的知識;

二、做整理:學到一件歷史上的重要史實與事件,必須要統整史實找出脈絡,或是從歷史脈絡裡找出背後的事件;

三、找因果:從史實中歸納、找出事物間的因果關係。這三個功夫培養出來了,面對任何複雜的試題,很快就會應付自如,如果再加上你認識許多的歷史知識,那更是天下無敵了。

我們最後再來談談歷史這門科目在考試準備的一些小技巧,在準備學測的考試方法上,由於學測屬於社會科範圍,學測考題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觀念,不是歷史知識的記憶,因此掌握觀念與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就十分重要。社會科要拿高標,歷史掌握了關鍵的分數,因為地理和公民主義的題型比較固定,難度比較好掌握,歷史科由於課程綱要未定,因此題目變動比較大,這在指定科目考試時尤其如此,因此在準備考試上,高二先精讀高一中國史、中現的部分,世界史的上冊部分,高三準備考試時最好能多看幾個版本的教科書、精熟歷屆的「推甄」「聯考」「指考」考古題,在西洋史方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的範圍資料要多讀,以補充教材裡偏重文化史的不足。另外臺灣史的部分要多讀,因為這是近年考試的大重點,但偏偏課本教材卻講的不夠多,因此課本之外,最好一定要讀一些增進知識的小文章,如『歷史月刊』、『臺灣史小事典』都是很好的補充。

為什麼說管理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科學是系統化的知識,科學的方法能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兒對事物的本質作出判定,並通過繼續不斷的觀察而對這些本質的確切性進行檢驗。20世紀以來,管理知識逐漸系統化,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儘管與自然科學相比,他還不夠精確,但管理以成為一種科學是毋庸置疑的。管理是一門藝術,他強調管理的實踐性。藝術是達...

為什麼說教育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朋友 這個問題是個不錯的問題,很值得去研究!教育學傳統意義上講更注重的是 科學 二字,也就是學問,理論上的知識 而並沒有去精心關注是否學生們都能很好的掌握這種 科學 也就是強調更應該去重視關注的其實應該是 學生們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相關的技能,也就是能否用這些科學去解決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這就是藝術 也就...

高考改革,歷史物理必須選一門。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但是又怕出來沒什麼前途,怎麼辦

不知道同學具體是哪個省份,但我們遼寧省也是實行 3 1 2 的高考改革。所謂的1科必選,物理歷史2選1,是為了對高校需求的生源做一個最基本的劃分,也就是傳統的文科 理科。在政策檔案中也說明,實際錄取時是分歷史 物理兩大類來制定分數線的。這個制度,是在之前試點高考改革省份的制度中改進來的,比如浙江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