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談談儒釋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2021-03-19 18:22:53 字數 5092 閱讀 1857

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對於文學是一個觀念上的影響,在文學作品中的各種思想觀念,道德追求,無一不受到正統觀念的更迭變化而變化。

釋,對於中國文學影響,在語言上,佛教語言大大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表達方式。佛教思想對於後來的中文文學也有其深刻影響。比如禪宗思想等等。

道家作為在中國本土生長髮展,他最大的影響可謂是在普通民眾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道家的各種思想,傳說也豐富了文學作品的取材問題(這一點佛教亦然)。

2樓:草原狼蔣

感覺吧他們對文學**,特別是武俠**影響非常大,個人較愛看武俠,發現幾乎所有武俠裡都會或多或少包含了儒釋道

談談儒釋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修身 道家養性 佛家修心 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中國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家為輔,但其實又沒法完全界定三家的區別,因為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界限。總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三家的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又是以這三家為典型代表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使儒學佛道化,豐富儒學內容。

2促進中華文化融合。

3豐富社會生活,推動文化平民化。

5樓:匿名使用者

和諧而生,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和諧

總結儒釋道的核心思想 還有儒釋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最好詳細一點 100

6樓:一襲冰涼多看透

核心思想是:三道合一

影響:儒家修身 道家養性 佛家修心 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士大夫的處世和哲學基礎,也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以及當今的中國人的習俗傳統等構成了深淵持久的影響。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就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三家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斷髮展進步,其中以儒家為主而釋道兩家為輔,但其實又沒法完全界定三家的區別,因為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界限。

總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三家的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又是以這三家為典型代表的

想寫作文你就去抄抄

儒釋道對中國文化的塑造有哪些影響

7樓:老驥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長期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眾多的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衝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於社會的基本格局。

中國文化的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末,乃至20世紀初,歷時2023年左右。所以,可以這樣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的文化。但是由於儒家長期被封建統治者尊奉為正統這一事實,一部分學者常常只強調以儒家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而忽視或輕視佛道二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8樓:生命之道

三種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的,可以是千年的,從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較大的影響,如茶文化就有儒釋道的內容,其最要的是這三種文化是開發我們中國人智慧的文化,所以幾千年來中國一直都很有智慧的。

9樓:鬆藹鈄磊

我認為儒家四書中《中庸》為最高境界,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也就是說,不偏是指不偏激,不易是指不保持不偏激的狀態不改變,易是改變的意思.

道家《道德經》中說的提倡的"無為"也是順其自然,不去刻意改變事物,不作偏激的行為的意思

佛家大乘經典中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因些三教在基礎經典中雖然有所不同,但在各自的上乘經典中所述的道理基本一致.

對中的文化的影響就不用說了,兩千年來,科舉考試基本是以儒家學術內的試題為主,而有些時代的皇室成員把道家或佛家的學術作為必修課.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受儒釋道三家影響?

10樓:翼壬

貼一篇自己的**吧

我所要談的是關於精神層面的一些看法。在我看來,中國最偉大的古典名著莫過於易經了,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思想深奧,博大精深,融會貫通。

儒家的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孔夫子稱戰國時期是禮崩樂壞,對西周時期卻是推崇倍至。

而易經的作者據說是周文王姬昌。這也難怪易經被列為儒家經典。

易經的乾卦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我的理解是:

潛龍(此卦初九:潛龍無用)經過不懈努力,將自己的才華充分展露,此時時機成熟,恰到好處,終於騰空出世,直入雲霄,成為九五之尊。而儒家五倫之首正是君臣之倫。

這一思想又正被易經的第一卦所揭示。這也難怪多位帝王也對易經推崇倍至。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建元五年,又置五經博士,規定只有研究儒家五經者,方能成為博士,而博士只以「五經」教授**。

又如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有一部官方頒佈的教科書,欽命孔子後裔孔穎達博採眾長撰《五經正義》。孔穎達主編的《周易正義》,採用王弼和韓康伯注,並對王韓二注逐句加以解釋,被稱為「孔疏」。再如明成祖朱棣曾命胡文撰《周易大全》,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準本。

《周易大全》系採用程頤《易傳》與朱熹《本義》二家注本。

也許是南宋的理學影響太過深遠,現在的人們對於儒家思想的認識很看重它對禮的要求。如我上文提到的五倫(君臣,師生,朋友,父子,兄弟),《中庸》有所謂「天下之達德」為「知,仁,勇」;「君子之四道」,即「孝,悌,忠,信」。

而在道家,這道又被解釋為不同的範疇。歸結起來,老子的「道」大約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道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本原;第二,道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第三,道具有規律、法則意義;第四,道具有人生準則、規範的意義;第五,道是語言。

總之,它是一種無形無象、無分無界、朦朧不清、混然一體的東西。「一」從「無」中推衍了出來。老子把這個過程稱為「道生一」。

這個混沌未分的宇宙,「其中有精」,在自我的運動之中,逐漸分剖為陰陽二氣,老子把這個過程稱為「一生二」。「二」是陰陽。陰陽的變化,猶如強大的動力,啟用了宇宙間的「精」,從而產生天地,產生了人類,他們與道並存,老子把這個過程稱為「二生三」,所謂「三」,即指天、地、人三才。

宇宙間有了這三種東西,萬物得以資生,即通過陰陽運動生成新的統一體後,生化出世界萬物,老子把這個過程稱為「三生萬物」。即眾所周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倒是認為道家思想在如今仍有頑強的生命力,不僅在於上述對聯絡的闡述,還在於它對矛盾的闡述,即所謂的反(返)。老子認為事物總在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和發展,而這又總會回到原來的基始。當然了,這基始是經過發展的,與原來的並不完全相同,這一點他老人家好像並沒指出。

在易經中這反的思想同樣有所體現。這主要表現在度的把握上。事物一旦超過了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正所謂物極必反。本文的開篇提到了乾卦。「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下一爻「上九:亢龍有悔。

」卻告訴了我們:盛極則衰,超過度,就算是九五之尊也會晚節不保。當然了,超過度會使事物向壞的方向發展,同樣,也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

否極泰來,這個語源於易經的詞就表現了這一道理。厄運即將結束,好運就要到來。這不正是對老子思想的有益補充嗎?

窮極必反。

再如《孫子*軍爭》:「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偈,圍師必闕,窮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不要過於逼迫已限於絕境的敵軍,以防其拼死反撲,造成不應有的損失,使原本的勝利轉為失敗。

這不正是反的思想在兵家的應用嗎?

提到了反,還不得不提佛家思想的輪迴——我想,要是沒有老子的鋪墊,恐怕中國的百姓也很難接收這印度東傳的外來的宗教。佛教有所謂「六道輪迴」,即隨著自己善惡行為,或生天界而為天人,或生人界而為人,或為阿修羅(一種和天人差不多的好戰鬥的神),或為畜生,或為鬼,或墮地獄。一切眾生永遠升沉於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六道中,猶如車輪一世一世的沒有始終地轉著,所以叫做輪迴。

我對佛教的研究不多,但是據我所知:對佛教極其看重的南朝皇帝卻將其與易經聯絡。

如南朝梁武帝蕭衍,他博學多通,雅好詞賦,提倡儒學,大興佛教,自身佞佛,曾三次捨身同泰寺。他愛好《周易》,潛心研習,援《易》入佛,以《易》理與佛理相比附。其解《易》的著作,大多糅合《易》佛。

著有《周易大義》二十一卷,《周易講疏》三十五卷、《大易疑問》、《周易繫辭義疏》等。雖然今人已無緣看到,但由此還是可以證明易學與佛學是有聯絡的。

由於我年齡的限制,研讀易經時間不長,人生閱歷不豐,所以只能看到,查到這麼多。我之所以以易經為切入點,只是由於該書提供了一個較為完善,成熟,傳統的思想體系,以使我能儘量全面的闡述各家思想間的聯絡。

總之,傳統思想雖然分了很多家,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大家庭中交融貫通,所以是互相聯絡,不可分割的。而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正是由於她海納百川,將各家,各民族,各宗教的文化融為一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根本沒法回答.因為我們中國還是在儒、釋、道這三駕馬車上前進的,即使現在的官方哲學是馬列主義,他對這種狀況也無可耐何的,他也必須適應這種狀況,在這三教中發揮作用,否則連生存在機會都沒有。

另外,說明一點,我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經過***等人重新包裝過的,和西方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有根本的不同的。馬列主義和儒、釋、道的關係是新瓶和舊酒的關係,中國特色的馬列主義就是用馬列主義的新瓶裝儒釋道的舊酒,可謂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個超級大的問題,根據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研究,要治中國如今的現狀之罪(事實上隱藏於繁華外表之下的虛(假)無(為)仍是中國社會最根深蒂固的弊端)儒釋道三教沒有一個能脫掉干係的。

我只能回答到這,不僅因為這是個無休止、超級複雜的論題補充回答

翼壬 的回答很精彩,但是我要稍微提醒的是,這些學說(也可叫為準宗教)不光其本身有著文化適應物件----儒教其實說白了是官僚的文化,道教倒是補充了民間文化的空白,而佛教歷來是與中國的上上下下有著緊密卻不可高聲語的關係,更值得去注意的是,當它們放置民間(創造歷史的根本是千萬個個體匯成的人民大眾,這不是p話),不僅自身有著演變,並且隨著儒道佛文化越來越更深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以及生命態度,三家之間不可能不產生化學變化,而最早先人們創造的價值觀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積極的理論到已經很模糊了---反到是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善會借來的國家,至今保持著儒教較為原生的特點。

魯迅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什麼,魯迅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是什麼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 散文 雜文 木刻 現代詩 舊體詩 名著翻譯 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 建立了中國 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 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 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 自由性 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

影響中國文學史的名人有哪些,中國文學界的名人都有誰?

司馬遷 屈原,蔡文姬 陶淵明,蘇軾,王安石,李清照 柳宗元,歐陽修,陸游,李白,杜甫,郭沫若,冰心,葉聖陶,老舍 魯迅 金庸 古龍,黃易 梁羽生,三毛 季羨林,劉震雲 李敖 張弦 徐志摩 嚴歌苓 席慕容 張承志 葉兆言 李佩甫 宗璞 餘秋雨 張潔 于堅 史鐵生 周國平 李健吾 朱蘇進 孫甘露 徐坤 ...

在中國古代唐詩宋詞哪個對中國文學影響力大

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 民情 風俗 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