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遊蓬萊讀後感,蘇軾遊蓬萊500字讀後感

2021-03-19 18:22:53 字數 4378 閱讀 6937

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我們跟隨導遊遊覽了舉世聞名的蓬萊閣。

首先我們來到了「人間蓬萊」坊,它位於蓬萊閣景區入口處,中間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閃閃發光的鎏金大字,此為宋代文人蘇軾手跡。經過「人間蓬萊」坊,徑直向前走,就到了「丹崖仙境」坊,它金碧輝煌,巍峨壯麗,聽導遊說,「丹崖仙境」坊是「仙境」之門,遊人若是一步跨過去,就立即成了仙,若是二步跨過去就成了半仙。一步成仙后,我們又參觀了富麗堂皇的龍王宮,古樸典雅的天后宮,最後來到了「」。

據說八仙曾在這裡醉後各顯神通渡海遨遊的,蓬萊閣即此緣而建。

「蓬萊閣」一層的壁上刻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萬里澄波」、「神山現市」、「漏天滴潤」等10處景物的壁雕,二層則是根據「八仙醉酒」的圖案所建的塑像。登上閣頂,讓人有一種心境開闊、舒暢的超世脫俗之感。居身閣上,眼望蔚藍的天空,白雲朵朵,眺望海面上波濤萬頃,海鷗在海上翱翔,遠處,時而有幾隻漁船打魚歸來,在海上乘風破浪。

來到水城欣賞「蓬萊閣」又是一番美景,丹崖山拔海而起,與浩茫的碧水相映,閣樓高居頂峰,彷彿鑲嵌在綠蔭叢中一顆璨燦的明珠,旁邊的燈塔居高臨下,雄偉壯觀,恰如守護蓬萊閣的士兵,巍然矗立在峭壁上。周圍有一道城牆雄踞峻嶺,氣勢磅礴,好一幅「仙閣竣空」圖啊!

要走了,我心中不禁發出感嘆,「人間蓬萊」真是勝過仙境啊!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500字10篇

2樓:專業

讀著《餘秋雨散文》,就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書。書裡更有人間百態,有愛恨情仇讓人們去品味,去欣賞,從中獲得心靈的昇華。

初次接觸他的文章,是語文課本上那一篇《信客》。讀畢,平淡的語調,樸實的語言卻描繪得如此生動,令我不經心生敬佩。專業點說,就是他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複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

餘秋雨的散文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餘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儘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

我欣賞《蘇東坡突圍》。正如蘇轍的那句話:「東坡何罪?

獨以名太高。」正因為他太出色、太響亮,使得那些品格低下的諫臣有了嫉妒的目標。然後蘇軾就被你一拳我一腳的批判,甚至貶損。

八百多年前蘇東坡先生的遭遇,本已塵封於歷史之中,然而餘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對曾經攻擊過蘇東坡先生的人經行強烈的反駁。用詞之尖刻,情緒之激昂,在文字之中盡顯鋪張。恣意汪洋的文采、率真自信的個性、樂觀豁達的氣質,都是我們對這位大才子蘇東坡的認識。

幾百年來,其詩詞文賦吟誦不絕,相傳至今。我欣賞蘇東坡先生桀傲不馴的個性,樂觀向上的情感,卻每每心痛其人生頻頻遭遇的坎坷。蘇東坡是中華文明史上既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偉人,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正是促進他成為偉人的原因。

這些,在《蘇東坡突圍》中詳細又透徹的體現了出來。

餘秋雨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結合。將歷史寫的活靈活現,把文化述的鏗鏘有力,引起我們反思。正如專家們所評價的 ,「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求《水調歌頭》讀後感,500字左右就行了

3樓:沒錢

我翻開課本,重讀了《水調歌頭》一文。這篇課文雖然極為簡短,但給我的印象卻極深。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透過這幾句詩,我似乎看到了蘇軾臉上的憂愁,他痛恨朝廷之中那種官官相護、勾心鬥角的黑暗生活,又想念七年沒見面的弟弟。然而面對這種事情,蘇軾並沒有怨天尤人,卻能把心事託付於明月,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詩句,使後人感慨萬千。蘇軾這種「不以已悲」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蘇軾不僅具有「不以已悲」的態度,而且還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發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就是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同樣不會長久完美。這句詩體現了詩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其實,無論處在逆境也好,順境也好。我們都應該像蘇軾一樣,具有這種樂觀的態度。環境的締造是人為的,而自身對待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

不管處在什麼環境,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皆能處處泰然,不因處於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想海闊天空。多少文人騷客因逆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唐朝的李賀因受打擊,抑鬱而終。

反觀蘇軾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樂觀態度。可惜李賀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況且,李賀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沉鬱不振,這對社會乃至個人又有何益?

回眸人生,有些人開始渴望天邊會有不逝的彩虹,人間會不有散的宴席,追尋著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現實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的逆境所代替,生命中常常夾著唏噓的嘆息。其實,逆境何嘗不是一種美呢?

它是順境的一種反面外觀,它對順境,不僅是襯托,更是其意義的說明和解釋。 人生的真諦,往往不是寄寓「歌舞昇平」的繁華,也非蘊寓「平步青雲」的愜意,更不在乎「功成名就」的完美。因為這些,給人太多的表象,從而使人有能忍受逆境的磨練。

用一顆平常樂觀的心去品嚐人生,幫會使用權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人是可悲的。我們應該以「不以已悲」的樂觀態度去面對逆境,這樣才會感到快樂。

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蘇軾所謂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含義。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的結果。我們也應如此,時刻保持「不以已悲」的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

滿意請採納

蘇東坡評傳作文500字

4樓:v雨纓

「浩然正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禮之常,無足怪者。」——蘇軾某年題於潮州韓文公廟碑。

細數史上的文人如恆河沙粒,其中不乏敢於同日月星辰爭輝者。而面對蘇軾,這位政治上失意的詩詞家,這顆難覓的「北珠」時,不免遜色許多。「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一)蚌殼中的祕密

誰都知道,不是每個蛙蚌都能醞釀出珍珠。就如播下地的種子,良莠不齊,發芽的情況自然也參差不齊。在四川,有座風景宜人的小鎮——眉州眉山,古之名嘉州。

文人世家的蘇家便在此地。搞不清楚是眉山的鐘靈毓秀誕生了蘇家的才氣,還是蘇氏家族的一時顯赫才讓世人對眉山更加青睞。也許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三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學造詣實屬古往今來者罕見,尤以蘇軾為代表。稍年長的文豪歐陽修就曾預言,蘇軾將來的名氣將遠遠蓋過自己,雖然六一翁是當時不可撼動的文學泰斗。蘇家深厚的家學淵源為時人所歆羨。

這也是蘇軾在學問上越走越寬的重要的基石。未進學堂前,家庭就給予了很好的啟蒙教育。母親解讀經典史著,塑造人格榜樣;父親在其剛會詩詞時就教導須以淳樸風格執筆。

從後來的蘇軾詩詞中,即可窺略其文品、人格大概。

(二)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在蘇軾的一生中,伴其順逆榮枯的除了其妻子,其弟蘇子由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手足情深,「嗟餘寡兄弟,四海一子由。」二人雖均遭排擠、貶謫,但弟弟蘇轍性格沉穩、實際,能夠相時而動以明哲保身。

而蘇軾則有點急躁,性情放浪,愛幻想,有詩人的情懷。遇品行惡劣的人、社會的陰暗面或不滿時局時,「如蠅在食,吐之乃已」,經常出言不慎。子由常勸他不要過於計較時弊,「一日空閒長似兩日」可以長壽。

勸他「三緘其口」。後來證明,蘇子由的宦海生涯比哥哥走得更遠一點。而蘇軾在四十歲以後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嚐盡世間疾苦。

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氏二昆仲的性格差異最終導致人生經歷的出入。

蘇軾的「言」是出名的。曾經上神宗皇帝「萬言書」,譏評時事,論辯是非,希望神宗改變變法的心意,不久即遭貶黜。此時的蘇子依然躊躇滿志,大不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時興起,作詩幾首,卻被好事者誣陷,強加對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釀成一時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對自己坎坷的遭際,源於自己的「出言不慎」,而奈何不了那樣的政治環境,蘇軾也只能苦笑:「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三)不追求政治,卻為政治所追求

早在貶至杭州途中,蘇軾對政治熱情已不似當年,曾謂其弟曰:「眼看時事力難任,貪戀君恩退未能。」二人均認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上無禮,下無義,**興,喪無日矣。」從政,尤其是在朋黨林立的宋朝,**除了慎言慎行外,不免要圓滑一點,這大概是講究原則的蘇軾所學不來的。

語堂先生認為,蘇軾在官宦生涯中,一面想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與生俱來的大無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顧及到明哲保身的這一人生本分,二者衝突中,天性使然,蘇軾選擇了前者。

在政治上,可能過於追求完美,過於強調個人的政治理想了。無論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當政,均將蘇軾排除在權力中心外;孰是敵孰是友恐怕連他自己都分不清楚。而幾朝皇太后對其的恩蔭更是絕無僅有的。

神宗之後、哲宗祖母均特別欣賞其才情,輔以重任。但宋朝皇太后均是因皇帝年幼主持朝政,待其長大便及時還政於皇帝,所以,僅靠幾位賢德的女性,在官場上還

《童年》讀後感,《童年》讀後感500字

放假時,我拜讀了高爾基的著作 童年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

作文《讀後感》,作文讀後感500字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想我真的被它震撼了。這本 魯濱遜漂流記 的著作是被譽為 英國 之父 丹尼爾 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主人公魯濱遜懷著雲遊四海的高志遠向,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歷經無數險情,後來整條船終於在太平洋上不幸罹...

圓明園讀後感,圓明園讀後感500字

學習中,我知道了圓明園是聞名世界的皇家園林 知道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還知道了圓明園是世界上的博物館 藝術館。可是 了 火燒圓明園 後,我又知道了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看了圓明園的毀滅,我真有些說不出的感情 圓明園裡的建築雄偉壯觀,亭臺樓閣玲瓏剔透,還有許多景點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