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看來學詩有哪些意義

2021-05-18 16:17:19 字數 1536 閱讀 5798

1樓:孤獨不是罪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

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論語上面的原話,給他們**說為什麼要學詩。

翻譯: 孔子說:「同學們怎麼不學詩呢?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2樓:匿名使用者

詩?是思吧?

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

【譯】 : 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

【注】 :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迷惑不解(矇蔽); 殆:

書指有害(危險、疑惑)。 而:卻(但是)。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解釋】 罔:矇蔽 殆:疑惑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連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以致用。 孔子說: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

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於《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於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後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孔子認為,研究詩經可以培養聯想力,提高觀察力,學習諷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從而達至齊家,治國,平天下。

4樓:俺是小磊

孔鯉過庭的典故里有,

「不聞過庭語」講的就是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一天,孔子站在庭院裡,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麼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那麼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裡面,於是低著頭「趨」,孔子說:

「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你不學詩你怎麼會說話)?

」「是」,「退而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裡,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

」「還沒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是」,「退而學禮。」

在論語有哪些句子體現了孔子的禮儀觀點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人而不仁,如禮何?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揖讓而生,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禮後乎?繪事後素.吾不與祭,如不祭....

李白在天水寫的詩有哪些

李白在天水寫的詩只有一首,即 南山詩 具體如下 南山詩 唐李白 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東泉澄徹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花欲然。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1.譯文 我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天水南郭寺,只見這裡山高夜冷。東泉內的水清澈見底,西面的古塔高聳入雲。寺廟內佛座前的香火不斷,禪房前的...

韓孟詩派的意義影響,韓孟詩派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從 不平則鳴 到裁物象 覷天巧 補造化,到明確提出雄奇怪異的審美理想,韓孟詩派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詩歌創作理論。它突破了過於重視人倫道德和溫柔敦厚的傳統詩教,由重詩的社會功能轉向重詩的抒情特質,轉向重創作主體內心的展露和藝術創造力的發揮,這在詩歌理論史上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在反對傳統 銳意創新的路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