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含義

2021-03-19 18:35:34 字數 4972 閱讀 7306

1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

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把語文學科的性質完整地表述出來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統一的。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先談談語文的概念,語言和思維、思想的關係。

一、語文的概念

「語文」的含義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複習一下葉聖陶先生對「語文」學科名稱的來歷及其含義的權威論述。他說:

「『語文』一名,始用於2023年華北人民**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字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宜並重,誦習課文,練習作文,因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這段話把「語文」 的概念表述得非常明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就是說,「語文」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方面。

同時,也說明「語文」學科名稱的來歷以及語文課必須聽、說、讀、寫並重,這裡有兩點需要明確一下:第一,不能把語文課看作是隻學習口頭語言。有的文章提出「難道沒有語文課程,人就學不會使用語言嗎?

沒有語文課程,人照樣可以學會使用語言,這是不言而喻的。」我認為此種看法只是針對口頭語言而講的,難道文盲就不會說話嗎?可是學校中設定語文課程,不完全是學習口頭語言,而更主要的是學習書面語言。

當然,書面語言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不過還是應以學校語文課為主,否則,可以不入學校學習。所以學校的語文課必須聽、說、讀、寫並重。第二不能把語文理解成「語言文字」。

雖然社會上有時把「文字」就作為書面語言的代用詞。但是嚴格講,「文字」和「書面語言」不能等同。其實葉老早就指出「語文」和「語言」、「文字」、「文學」的不同。

他說:對於語文「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之含義較『文字』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

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所以在葉老的**中有時也出現過「語言文字訓練」,此處的「文字」即為「成篇之書面語」。

因為不論是口頭語言或是書面語言,都載負著一定的文化、思想、情感內涵。「文字」就不同了,雖然,漢字的單音詞很多,凡是詞即具有一定的意義,漢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但是單個的漢字不能反映完整的語言。漢字只是表達語言的書面工具,它和語言是表達口頭語言的工具一樣,不能把語音作為口頭語言,同樣也不能把文字等同於書面語言。

因此,前一陣倡導的「語言文字訓練」,容易使人誤解,使語文教學變成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語文教學失去豐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內涵。由此可見,對於語文學科的概念必須理解清楚,才不至於出現問題。

語文是學生學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學科,因此,首先必須清楚語言的性質、功能及其規律。

二、語言和思維、思想的統一

語言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社會現象。自有人類社會就有語言,語言是由於人類社會交往的需要而產生的。語言的功能,就是人們利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交際,達到相互瞭解。

從個人方面講,語言是進行思考問題,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就人與人的關係講,語言是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就人類的生存來講,語言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語言體現出來,進行交流和傳遞,是人類傳遞文化的工具。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掌握語言工具。

作為進行思維、表達思想、交流思想、傳遞文化的工具,語言和思想、語言和思維是對立統一的。這裡先要了解一下思維和思想兩個不同的概念。思維是人的大腦機能,它概括地間接地反映客觀世界;思維是一種活動過程,其活動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

思想也是一種活動,思想活動是具體運用概念學斷和推理而獲得的結果;思想以思維為基礎,和思維相伴活動,而把這種活動的內容和結果稱為思想。

語言和思維、思想具有統一性。葉聖陶先生說:「語言是思想的定型。

所謂定型不僅定思想的形式,同時也定思想的質料,因為語言裡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質料,那是二而一的。思想拿不出來,定型成為語言,這才拿得出來,說出來可以讓人家聽見,寫下來可以讓人家看見,人家憑你的語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麼。」這充分說明語言和思想、思維的不可分,而進行思想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思維活動的過程同時就是語言形成的過程。

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通過思維活動,總是以語言來表情達意;語言體現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結果。

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既是統一的,但又是有區別的。不能把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混同起來。語言和思維的職能不同。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的形式是詞和句,語言的內容是語義,語言的規律是語法。而思維是認識的工具,思維的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思維的內容就是思想,思維的規律是邏輯。語言體現思維,思維反映客觀事物間的關係和聯絡,進行分析和判斷,形成思想,思想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語言體現思想。

因此,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既是統一的,又是有區別的。

語言和思維的區別,還體現在語言和思維的結構單位之間既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又不完全一致。一般說來,詞、片語和概念對應,句子與判斷對應,複句、句群與判斷。推理對應。

這種對應關係既說明語言和思維的統一性,也說明二者的區別性。同時,還要看到不同的語言結構單位可以和相同的思維結構單位相聯絡;同一個語言結構單位也可以和不同的思維結構單位相聯絡。因為語言有同義成分和同音成分,例如同一概念在語言中可以由不同的詞來表達。

語言還有純語法功能。如虛詞不表達概念,疑問句不表達判斷,並列複句及有的句群也不表達推理。語言除體現思想以外還可以表達感覺、知覺、表象、情感、意志等。

特別是語言具有情感色彩,更說明了語言和思維、思想的區別性。

我們還可以從語言和思維的產生和發展上來理解語言和思維的關係。在人類發展史上,有聲語言促進了腦髓的發展,使人類從動物界劃分出來。隨著腦髓的進一步發展,感覺器官、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而腦髓及其所屬各感官,愈益明晰的意識以及抽象能力和推斷能力的發展,對勞動和語言的進一步發展給予了繼續不斷的推動」。恩格斯將語言和思維的辯證關係分析得極其透闢。雖然他是就人類從動物界劃分出來的發展史而得出這一論斷的,但是也很符合人類及個人成長過程中語言和思維發展的規律。

思維的發展促進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二者剛證統一的。

過去我們談語言的性質往往忽略了語言和思維、思想的關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隻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語言形式,忽略語言所載的文化。思想內容和思維過程;二是隻突出思想內容,而忽略了語言形式。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於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的關係瞭解清楚,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既遵循其統一性,又遵循其區別性原理。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

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1)要使學生學會理解和自我表達語言。一個嬰兒從生下來就要呀呀學語,學會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但要表達,還要會聽懂別人說的話;長到人小學就要識字、閱讀,學習人家的思想和人類文化,學會理解書面語言,學會閱讀;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學會作文。

(2)學會用語言進行交際。語言最主要的功能是進行交際作用,任何人都離不開口語交流,在普及教育的社會,更離不開書面語言的交流。學習語文就是要學得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的能力。

過去我們對於語言的交際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重視不夠,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3)學會積累語言。

語言具有記憶功能,以語言為媒介助人記憶資訊;學生學習靠語言記憶,沒有語言的記憶,就沒有語言的積累,也就沒有學習語言的成果,更談不到人類文化的傳遞。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是統一的。

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就要使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地是思維的工具。

人們掌握語言就是為了相互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學作品,其表情達意的功能更強。「境界說」的權威王國維認為文學作品達到高境界的**就是語言,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有「景語」和「情語」,而「情語」是主要的。

小學語文教材雖然不全是文學作品,但大部分屬於文學作品或具有文學因素。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都蘊涵著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

語文學科除發揮語言功能。傳遞知識外,同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範文,具體地或概括地敘述典型事件,生動地描寫景物,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說明道理,以表達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發展思維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兒童越學越聰明才是。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及人格培養上。所以語文應稱為表情達意的學科;成為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學科;語文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學科。

我認為提出「人文性」意義是很大的。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語出《易.賁》:

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辭海》)。

看來人文的內涵是很廣闊的。凡是人類的各種文化都可涵蓋在內,決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人文」是針對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

具體理解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一孩出語文教學以人為本,二要突出語文教學的文化性。

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統一呢?我認為必須掌握兩點:第一,二者的統一,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語文教學不僅僅同各科一樣完成思想教育的共同任務,而進行人文教育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決定的個性任務。通過語文教學培育學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視的。但是語言的性質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涵,語言形式和文化、思想、情感內涵是一個統一體,所以語文教學歷來講求文道統一,即語言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第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凡是語言規範、內容科學的文字表述材料,都可以作為語文教材(當然,作為語文教材必須要加以精選l教學時,其著眼點是在語文形式;而其他學科如歷史、地理、社會、思品等,教學的著眼點是在語言內容。語文教學著眼於語文形式,但是並不是拋棄內容,語言所載負的人文、思想、情感內涵,是寓於語言之中的,也就是必須寓教於文;在理解、感悟語言的同時接受文化。

情感的陶冶,體現語文教學特色。

語文中賓語有什麼作用,語文中賓語的含義是什麼,什麼做賓語

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 動詞 的接受者。表示動作的物件或受體的詞語就是賓語,如 我抽菸。煙是抽的物件,也就是這句話的賓語。我抽嘴巴。嘴巴就是賓語。賓語 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物件,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可由名詞 代詞 數詞 名詞化的形容詞 不定式 動名詞 賓語從句等來擔任。包括兩種,一個是名詞性...

小學語文題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的方法有哪些

1。是否使用修辭手法,如使用了,說出句子的本身含義,然後說明使用該修辭手法後的作用。2.在句子中得成分,如承上啟下,昇華文章主題,深化文章主旨 3.此句子中的意象是否是社會上某類人或事的象徵,進行讚揚或者批判 理解意思,聯絡作者背景,再找他運用了什麼修辭 表達方式之類的,在文章的作用是什麼.用通俗易...

語文中所有的詞性有那些它們的含義是什麼

名詞 動詞 形容詞 副詞 介詞 連詞 代詞 嘆詞,擬聲詞 附加詞 語文中有什麼詞性 語文中的詞性分為實詞和虛詞。實詞包括 名詞 動詞 形容詞 代詞 數次 量詞 數量詞等 虛詞包括 副詞 介詞 連詞 助詞 嘆詞等。實詞 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和代詞。虛詞 副詞 介詞 連詞 助詞 擬聲詞和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