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的苗族銀飾的資料

2021-03-19 18:35:46 字數 5110 閱讀 5755

1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銀飾是藝苑中的一枝奇葩

要在中國古代藝苑中尋覓一個完全脫離了現實主義框架的造型藝術品種,是比較困難的。因受兩千年儒教文化的影響,歷史上漢族的思維很難跳出寫實的模式、封建等級的模式。誰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必定被視為異端另類而失去生存空間。

苗族的巫文化則正好突破了儒教的羈絆,使得苗族銀飾中充滿了神性的張揚和想像力的自由馳騁。西班牙畫家達利是當代超現實流派中最引起爭論、也是學院派的技巧最熟練、模仿者最多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而在苗族古老的服飾、銀飾圖樣造型中,便能尋到這樣的扣人心絃的超現實的藝術脈絡。

苗族銀飾具有以下特點:

1.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銀飾的精神內涵。在各種銀飾圖案中,寓含著巫術、信仰的影象佔據裝飾物的主要位置。比如丹江苗族背部銀衣有一個「宗廟」的影象造型,這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圖樣,其巫術的意義厚重,它具有統管全身銀衣片的地位。

所以,每一件銀衣都少不了這個「宗廟」圖樣,且大體穩定,不能隨意創造、變形。還有銀花頭圍上的騎馬武士和小孩銀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

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苗族圖騰即與苗族有血緣關係的幾種影象。在苗族古歌中,傳唱是楓木生出了蝴蝶媽媽(即妹榜妹略),蝴蝶媽媽生下了十二個蛋,由鵲宇鳥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這樣,與苗族始祖有關的有四種圖騰。水牛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兄弟。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銀角是牛角的圖樣造型。

水牛是稻作農耕的主力,水牯牛又是祭祀祖先的犧牲。傳說苗族的先祖蚩

尤就是頭有角的。據《述異記》記載:「秦漢間說,蚩尤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觚人,人不能向o」苗族認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動物。

雷山苗族常常會把牛稱為「牛媽牛爹」,逢年過節也不會忘了款待牛,要給牛吃酒肉和糯米飯。他們從銀匠那裡取回新打製的銀角時,除了付給工錢外,還要送糯米飯等,以示感謝銀匠給自家制成了吉祥物。在把銀角拿回家裡時要說:

「把門敞開,拉牛來了!」並備酒肉慶賀。苗族認為,除天地外,楓樹是祖先之祖。

楓樹也當然地在銀飾上有所表現。銀飾上的吊花,多為三角形的楓葉紋,它也作為連結其他圖樣的中介造型。苗族古歌當中提到了十餘種鳥類,而幫助蝴蝶媽媽孵化十二個蛋的鵲宇鳥,有說是燕子的一種。

它是由被砍伐的古楓樹梢變來的,所以也是被苗族作為圖騰來崇拜的。因而,銀燕雀是苗族銀飾中一種極為重要的圖樣造型。雷山丹江的主體由銀雀組成的銀簪中,有四隻銀雀,中間的一隻被做得很逼真,神態活靈活現,連一片一片的羽毛紋理也清晰可見,小雀則抽象簡略。

都勻王司的銀雀髮簪主體就是一隻神態逼真的寫實的鳥,它展翅欲飛,身上的羽毛也一片片地微張,嘴裡還銜著一個銀籠。蝴蝶的紋樣造型在銀圍帕、髮簪、銀梳、耳環、衣帽飾、項圈、壓領、銀衣片、揹帶、腰鏈、吊飾、手鐲、—戒指、煙盒、圍腰銀牌等幾乎所有的銀飾上都能看到,因為蝴蝶媽媽是傳說中苗族的母親。上述幾種圖騰的紋樣造型都是苗族銀飾不可或缺的。

而期於的各種動物、花草圖案造型則可以靈活搭配,給銀匠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2.苗族銀飾中的龍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這樣寫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相傳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而龍卻是蚩尤的對手。所以,苗族在古歌《十二個蛋》當中,「水龍」只是其中的一個蛋,並沒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苗族的歷史文化中,有的地區有招龍、接龍的習俗,把龍視為至尊。

但也有好些地區並沒有特殊的龍崇拜。

施洞龍船節的傳說很能代表苗族與龍的關係:很久很久以前,小河口住著一位老人,名叫保公。一天,他帶著孫子九保下河打魚,老人先上岸。

老人離開了一會兒之後,突然烏雲翻卷,不見了孫子。這時,老人不顧風狂浪急,潛下水去找孫子。老人在水下見到一個老洞,他悄悄進去一看,龍正枕著孫子的屍體在睡覺。

老人憤怒至極,但他沒有驚動龍,而是游回岸上,用火鐮、火草扎豬尿泡裡,又潛回龍洞,放火把龍洞燒了。但是燒龍洞的煙霧卻瀰漫著整個清水江的上空。一連七天七夜不見陽光,四下裡漆黑一片。

鳥不出窩,雞不打鳴,牛不犁田,人也沒法做活路。小孩位只有在屋簷的水口下用棒槌、包穀杆划著玩。嘴裡無意中喊道:

「咚咚多!咚咚多!」如打鼓聲。

這時,天竟然慢慢發亮,大家都興奮極了。不久,江面上飄起了一條四丈長、水桶一般粗、花花綠綠的龍屍。在施秉縣的勝秉寨,龍屍被撈了起來。

各地的寨老被招呼去吃龍肉,後來各寨子的人都去搶著吃龍肉。不多久,就把整條龍都搶完了。勝秉寨分得龍頭,平寨分得龍頸,塘龍寨分得龍身,榕山寨分得龍腰,施洞的人去得晚了點,分得龍尾,楊家寨去得最晚,只分了點龍腸子。

當人們把龍肉分走後,夜裡,龍的魂靈便給大家託夢說:「我害了老人的孫子,自已也賠了命,你們如果用杉樹做成我的身子模樣,在清水江裡劃上幾天,讓我又活起來,我就會保佑你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於是,施洞一帶便興起了劃龍船的習俗。

基於這樣的文化背景,在施洞等地苗族服飾刺繡中,龍就是隨處可見的、有善有惡的、善惡互換的、可以與各種動物「嫁接」的一個符號。但銀飾比刺繡更多地受到漢文化的影響,苗族銀飾中龍的圖樣,最多地是見於頭飾。特別是女性戴的銀角,大多為雙龍戲珠等吉祥圖樣。

項圈上,龍紋圖案比較普遍,而且與別的花樣、動物搭配特別豐富,在這裡,龍只是動物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員,它可以和各種動植物平等共處於一個項圈之上。如貴州黃平、凱里一帶流行的:「龍鳳搶寶單層響鈴銀項圈」,它單面浮雕雙龍、雙鳳搶寶紋飾,中間是浮雕的龍紋圓盒,下部圈沿墜了貓、鹿、魚和龍紋響鈴吊飾。

又如貴州施秉一帶流行的一種響鈴銀項鍊,它的鏈身吊墜鳳凰、蝙蝠、老虎、蟾蜍、雞、馬、魚、人及一串響鈴,項鍊正中墜一個圓盒,一面飾浮雕牛頭紋,一面飾葵花紋,盒下墜刀、劍、挖耳勺等吊飾,就是在實用的短劍上,也鏨有很簡單的龍紋。這龍紋,是在最下層最不起眼的地方。它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龍在苗族心目中的尋常地位。

苗族的龍有各種各樣的,諸如牛龍、蛇龍、魚龍、鳥龍、豬龍、羊龍、馬龍、蠶龍、蜈蚣龍、蚯蚓龍、螺螄龍、蝦身龍、雞頭龍、雙頭龍、饕餮龍、狃龍、麒麟龍、穿山甲龍等等。不過,施洞地區龍的這種「尋常性」也是有條件的,比如小孩佩戴的銀帽飾,就有菩薩、仙童以及獅、虎、麒麟珍稀猛獸,沒有龍的圖樣,這似乎又體現了龍的不尋常性。因為孩子年幼,還承受不起這尊貴的龍。

3.苗族銀飾中獨特的遷徙文化。苗族的銀飾雖然出現較晚,但由於苗族口傳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漫長的遷徙和征戰的歷程在已經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滅的烙印,他們依然銘記著祖先遷徙和征戰的千難萬險,回憶著遷徙途中的風物,崇拜著祖先的勇敢頑強。所以,他們銀飾上對苗族長期的征戰、遷徙歷程、遷徙文化多有反映。

比如在臺江和雷山丹江和的銀花頭圍上,都有武士執刀棍騎馬賓士的造型。施洞婦女佩戴的一種製作精細的銀馬圍帕,中間是珠寶嵌鏡面,左右兩邊各7名剽悍的男子頭挽高髻手執兵器立於馬背之上,相向而馳,造型生動。這都是先祖們馳騁疆場不斷西遷的征戰場面,表現了施洞人對先祖的緬懷紀念。

施洞苗族婦女的衣背飾物 - 銀衣片上,也有男子騎馬的紋樣。盧山還有一種兵器銀吊飾,將各種刀、劍、挖耳勺等掛在婦女的腰間,這都是當年征戰遷徙的印痕。另外,獅子這種猛獸和牡丹花卉在貴州苗族地區從未有過,但臺江、施洞一代的婦女胸飾掛牌、鏤刻有獅子和牡丹花的銀衣片,刻有牡丹獅紋的銀手鐲、小孩銀帽,花溪一帶未婚女子佩戴的銀鎖胸飾,黎平的雙龍雙獅銀飾吊牌……都離不了獅子,銀飾中也常有牡丹花紋,這可以看作是苗族先民在中原地區生活,並吸納了漢文化因子的寫照。

魚是苗族東方江邊、海邊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食品。魚除了多子的生殖崇拜含義之外,《苗放古歌》中唱道:「榜生下來要吃魚……魚兒多著呢!

穿枋般大的鯉魚。在這兒得魚給她吃,榜略好歡喜。」苗族遷徙到西部山區以後,不僅在水田裡養魚延續了在東方吃魚的習慣,而且在銀飾上有充分的反映,魚是苗族從頭到腳各種銀飾少不了的紋樣和造型。

苗族銀飾中還有一種獨特的飾物是響鈴,不論是項圈還是掛牌、吊牌、圍腰吊飾,都常常佩有響鈴,這也是一種遷徙的遺風。在響鈴聲中,人們走過了一道道山水,前呼手應,永不失散。

4.苗族銀飾中可以透視出長期的封建社會中最為缺乏的平等觀念。苗族銀飾產生於明代以後的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明、清時代人們的衣著首飾都是有一定等級規則的。

這從明朝末年的重要畫家陳洪綬的《夔龍補袞圖》中可以看出。畫面共三個仕女,前面一個年事稍大的是穿著華麗的貴婦,另外兩上年齡幼小,為宮女身份。貴婦的髮髻之上還插有簪釵頭飾,宮女的據打扮則一眼可見出差別。

至了清朝,宮廷中上至皇太后,下至貴婦的正式官樣服裝的具體規定和配套的各種珠寶飾物,在《大清會典》圖卷和《大清通禮》卷中都有記載,任何人不得逾越。但同樣生活在明、清時代的苗族,在銀飾的佩戴上卻與服飾一樣,無等級區分的。不論你是寨老,理老,土司、鼓藏頭及其家屬還是普通百姓,只要在一個社群生活,人人都可穿著佩戴一樣的銀飾。

比如前文提到的黃平苗族姑娘出嫁時的盛裝頭飾,極其雍容華貴,但它卻並非貴婦人的專有,那一帶的苗家姑娘出嫁時都可佩戴。西江苗族姑娘出嫁時必須佩戴銀角,如果家裡沒有,可以去向親朋借用,人們都樂於相借。這也體現了古代苗族社會傳承下來的原始平等的民族精神。

5.苗族銀飾具有一種展示性。漢族的首飾只是一種點綴,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愈更簡化。大多數婦女在現代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再佩戴首飾,更少佩戴銀飾。

而苗族在過節或婚嫁等人生的重要時刻,都要把銀飾佩戴起來盛裝相配,而且是以多為美。苗族民諺說:「無銀無花,不成姑娘。

」有些人家在女兒年幼的時候就開始為她逐年打造銀飾,一年積一點,存放在專門的木箱裡珍藏。等女兒長到十多歲了,在盛大節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會裝扮起來,向同胞們展示。西江苗族要在全套銀飾備齊之後,才能製作銀角,而在節日期間有無銀角展示,則能折射出姑娘的社會地位,沒有佩戴銀角的姑娘,跳蘆笙舞時只能排在佩戴銀角者的後面。

雷山丹江的苗族銀花頭圍,要使佩戴者的整個額頭都有銀花環繞。施洞姑娘的一種藤形銀飾圈常常戴得把嘴都遮掩了,耳環也掛三四隻的,最重的一隻就有4兩。一件鏤空的銀衣由44枚銀片縫綴在衣裳的前身後背。

黃平的一副銀鳳冠重達2公斤多。從江西山的一副13件銀排圈將近2公斤重。好些地方苗族女子全身的盛裝銀飾加起來有二三百兩重。

這是一種美的展示、力量的展示、財富的展示。這種展示導致了銀飾藝術的交流,使得苗族的藝術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從而促進銀飾藝術的不斷繁榮。

6.苗族銀飾特別注重與服飾的搭配。節日裡和人生重大喜慶日子裡著盛裝服飾,並搭配全套盛裝銀飾,有一種珠聯璧合的效果,更顯得雍容華貴,烘托了歡快熱烈的節日喜慶氣氛。日常生活中著便裝服飾搭配便裝銀飾,這樣方便、簡潔、大方,便於日常勞作。

西江和丹江的苗族便裝,頭飾只用一支焊有四粒小銀珠的銀簪,既作裝飾也作固定髮髻用。只要梳苗族髮髻的以上兩地女子,都必用這種銀髻。還有圍腰牌和圍腰鏈,都不僅有裝飾作用,還用於固定圍腰。

耳柱過去也配便裝,但現在日常佩戴耳柱的年輕女子比較少。在農業生產相對發達的施洞地區還有次盛裝,於一些禮儀場合穿著,並搭配相應的銀飾,這樣既莊重得體,又方便行動。另外,在銀飾自身的圖案搭配上,一般講究對稱。

例如背部銀衣的銀片,各種動物圖樣都是一邊一隻,小孩銀帽上的神像,也是左右對稱的。但在髮簪上,也常常有不對稱的造型出現,這種不對稱使銀飾顯得更加靈動、更加呈現出生命的自然狀態。

鳳凰苗族銀飾鍛制工作站的銀子是真的嗎?我前兩天買了個銀手鐲,八百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工作站?我們當地人都喜歡去鳳凰苗族銀飾鍛制工作站買哦,不過那邊經常很多人,買都買不到 你說的工作站,我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在鳳凰買苗族銀飾都會去鳳凰縣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習所,傳習所是鳳凰縣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保護中心。在那裡買的苗族銀飾都是純手工的真貨,畢竟是官...

周大福銀飾和老廟銀飾哪個好 周大福銀飾怎麼樣

周大福比較出名 我也喜歡買。各有各的優點,不過周大福含金量很高,亮澤度也很好。周大福銀飾怎麼樣 我做了 快10年銀飾了 銀飾不像金飾品 銀子沒有固定的品牌 目前國內是沒有,一定要找出了個,海盜船算一個吧 但是跟 其他家賣的東西也都一樣的,國外知名的也就是蒂凡尼珠寶的銀飾 全中國的正規商家 基本拿貨的...

瓊海銀飾界,瓊海銀飾界

兩百塊買一對,可能不夠 我只聽說過夢bai 祥銀飾界,沒有du聽說過瓊海銀飾zhi界!捏可以在dao網上搜內 索一下的,去之前收到過容一份夢祥銀飾界的報紙,編排的很好!很多讀者都很喜歡這家的報紙!不曉得您說的這個瓊海銀飾界是不是也是一個品牌產品的選宣傳方式呢!朋友送了一款銀飾界項鍊,標有ita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