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小學古詩教學應該怎樣教說說你的看法

2021-03-19 18:35:54 字數 6294 閱讀 6982

1樓:曹典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尚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要讓人懂,疑是地上霜是甚麼意思,懷疑地上霜了的意思,不是別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你應該謹記:學生與家長最關心的是什麼?中國教師的首要職責是什麼?

答案是:升級。如此一來,讓孩子們記住古詩內容及其意義就是至關重要的了。

不要急著否定——你應該明白:大多小孩子並不懂什麼詩歌的;再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次,如果你是一位好老師,應該學會如何有感情地表現詩歌,只要你表現出你對詩歌很感興趣,你的學生也會對此特別關注。

最後,就是老師本身的能力了,用恰當的方法(不如適時的褒揚等)引導小孩子,讓他們會背默古詩,能理解古詩。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小學古詩,聯想記憶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就是想著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和詩詞有聯絡的東西,這樣更容易理解。

4樓:匿名使用者

小時候對古詩多是機械記憶,沒必要太多的要求理解,對詩的內容稍加解釋就很好了。

5樓:匿名使用者

背誦為主,

賞析為輔。

生動有趣,

學則有味。

6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還是要講得讓人懂,教會小孩去欣賞,然後就是要背誦

7樓:匿名使用者

發揮想象力 培養興趣 背誦一定要背誦 鍛鍊語感 背熟了 張口就來 進而學習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把握詩歌的詩情畫意,培養學生想象力,培養和發展創造意識。

9樓:匿名使用者

理解詩詞的意思才能真正記住,所以要耐心解釋給他們聽

10樓:匿名使用者

理解與背誦,買些兒童古詩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還是背誦為主,配以圖畫可能會容易理解

12樓:匿名使用者

讓他多給別人表演,再多誇誇

**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

13樓:時代a通

萬寧市禮紀鎮中心學校 黃麗

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經過千百年的沉澱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小學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

小學古詩的教學,對於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那麼,如何進行古詩教學呢?本著教學的經驗,略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尊重個性化理解,創導自主誦讀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是不對的,也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就拿詩意來說,我認為只要藉助註釋大體理解即可,因為詩人要表達的情懷深藏於字裡行間,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

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學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韻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感染。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清平樂。村居》時,上課伊時,筆者引導學生理解詩題,詞人,學生根據註釋大概瞭解詩意後,我重點引導學生誦讀。先是劃節奏讀,然後學生自由朗讀,再次比賽誰能美美地背誦,最後根據畫面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幅田園風光?

這一家子的生活如何?你有什麼感受?詞人想表達什麼情感?

班上的大部分學生都能體驗理解,並能背誦和說說詞的意境,思維活躍,表達優美,雖說法不盡相同,但詞的意境美已淋漓盡致了,詞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已悄悄地感染了學生,情感得以共鳴。學生在自主的誦讀中,得到了個性化理解。

二、反覆吟誦想象,讀中悟情。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教師描繪意境,師生共同吟誦詩句,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別林斯基說過:在詩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造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創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於欣賞者,只有欣賞者自己用豐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現詩歌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

所以,使學生進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學生充分吟誦加聯想,將自己設想成作者本人,從作者當時的立場設身處地地考慮感受,使詩中描寫的形象和景象,形成畫面。至此,學生才可以說進入了詩的意境。一旦進入意境,那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詩詞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則不言而喻,學生也就掌握了詩詞的精髓。

因此,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中,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詩詞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整合教學內容,強化語言積累

古詩詞積累,強調閱讀記誦的過程,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要課內外結合,要前後聯絡,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課程資源。例如,我們高學段的語文老師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巧妙地根據主題引導學生回憶讀前面學的詩詞,適當推薦同主題的詩詞引導學生誦讀。

我在執教呂岩的《牧童》時,引導學生回憶描繪童趣的詩詞,如《所見》、《村居》、《小兒垂釣》等,又出示介紹白居易的《池上》對比略讀,這樣的整合對比學習,既有利於在對比中深化理解,又讓學生投醉快樂童年,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情感與文字產生共鳴。另外在複習時,可引導學生對已學的古詩進行題材分類詠物詩、送別詩、思鄉詩、愛國詩這樣的整合教學,既增強了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又強化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拓展實踐,深化古詩詞的學習

教師應該怎樣進行高效的古詩詞教學呢?

14樓:御阪

本文主要**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古詩詞教學。古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古詩詞試題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會出現的內容。那麼我們知道,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境意高遠,蘊涵哲理,膾炙人口、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都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

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上完六年級古詩詞複習,我對新課標要求必背的古詩進行了一次測試評估,有以下幾種評估題式: (1)把詩句填寫完整;

(2)把詩句、作者、詩題用線連起來;

(3)根據下列節日寫出對應的詩句;

(4)根據景物寫出相對應的詩句;

(5)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詩句;

(6)按要求默寫古詩。 題目並不難,但範圍比較廣。評價結果,令我大吃一驚,一些以前學過的詩句大部分學生毫無印象,就連去年每人背出並都會默寫、在我心目中已經過關了的詩句寫對的同學也寥寥無幾。

為什麼會這樣?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啊!帶著一頭的霧水,我冷靜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1.從我的教學方法看 (1)教學形式套路化:古詩教學中,我往往採用這樣的套路「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認為這樣的套路是古詩教學的****,教學設計也往往把解詞釋義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花大力氣解決。

先是逐字逐詞地解釋,再是理解每個句子,最後串講整首詩的意思,到此便認為達成了目標。習慣於古詩教學模式化的我在備課時自覺輕鬆、不假思索地套用這三步曲,嫻熟用之。本來意蘊悠遠、營養豐富的古詩大餐被我翻譯成一碟索然無味的小菜。

(2)教學任務簡單化:很多時候,在古詩教學中,我急功近利既介紹作者生平,又介紹生活環境;既講政治思想,又說寫作特點和主要成就,卻置古詩詞文學營養和民族情結於不顧,把學生當作接受的容器提壺灌之。將自己所認為的重點一股腦兒塞給了學生,以達到速成的效果。

古詩教學最終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 (3)理解過程輕感悟:古詩的語言與現代語言有著較大距離,學生自主理解難度大。

於是我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學生朗讀的機會很少。常常是課始學了生字讀一遍,然後理解詩意後再讀一遍,一首詩「學完」,總共讀了兩三遍。

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所以,在學生的課本上看到的是乾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譯文筆記。課後,我雖也注重古詩詞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對詩人、詩情的激情共鳴,缺乏對古詩詞語言文字的拍案叫絕,學生們似乎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 2.從學生積累效果看 課外積累重數量,只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我片面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再加上應試的需要,我一有空就讓學生背誦積累古詩、宋詞,一星期兩三首,首首過關。結果學生越背越厭,憑藉最短的有效記憶,糊弄老師。其實,這些所背的內容沒過幾天甚至幾小時,早就遺忘了。

真可謂是讀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我指導學生背誦的古詩沒有進行恰當的歸類,全憑我的想當然,使學生的記憶產生誤區,出現「問君能有幾多愁」對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話。 平時的古詩教學誤區重重,因此,教材中雖編入了許多令人叫絕、千古傳誦的經典詩詞,然而在學生眼中卻如過眼雲煙。

因為他們沒有從古詩教學中體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從教師那裡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摯愛,沒有情感,古詩詞學習怎會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詩教學有實效性?這也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找準基點激情感。教師要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品議、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準激情點,以此為契機。

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思鄉的主題曲;《贈汪倫》是摯友篇;《登鸛雀樓》則既抒發志向又蘊涵哲理,這一首首詩作飽含詩人的深情,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二、誦讀書寫促積累。背誦古詩促進積累,增強記憶,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讀課上成背詩課,學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詩的誦讀中拉開序幕,學生不只是會背即止,要溫故知新,背得熟,記得牢。

長期訓練必將形成積累,增強記億,養成習慣。其次書寫古詩勤識字。用規範的文字,標準的章法指導學生在寫字課上抄寫、默寫會背誦的古詩。

這樣,既強化了古詩的記憶,又能幫助學生鞏固識字,就不會出現「春眼不絕曉,處處吻啼鳥」的錯誤了。

三、以讀為主悟詩意。《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的教學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詩情詩意是讀出來的,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教師則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臺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一遍又一遍地誦讀,在誦讀中將古詩文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從而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豐富內涵,以達到讀懂詩意,感悟詩情的目標。如學習《江雪》與《題秋江獨釣圖》,讓學生讀讀這兩首詩,說說眼前分別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然後再進行朗讀賞析,學生就能找到同樣都在「獨釣」,而兩位詩人心情、境遇是不同的。

四、拓展比較助昇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每個學期只學2~4首詩,整個小學階段加起來也只不過是

二、三十首。這對於有著古詩積澱豐厚的我國,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來說都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古詩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以詩帶詩。

如在學習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後,可以讓學生自學四首關於送別的古詩:《別董大》、《送別》、《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學習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後,可讓學生自學《春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幾首關於愛國的古詩,這樣就達到了以詩帶詩、拓展詩量的效果,還有利於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

如果長期這樣教學的話,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就能學到一百多首詩,學生古詩的閱讀量大大增加,學生的語文底蘊也就變得深厚了。 另外學習方法上也可以拓展。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

」古詩文的教學,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引導學生聯絡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如六年級《泊船瓜洲》一詩的教學,可以通過讀地圖瞭解京口、瓜洲及鐘山的地理位置,從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的意思。還可啟發學生聯絡常識課上學到的有關王安石變法的歷史知識,感受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與離別家鄉的依戀交織於胸的複雜情感。而學習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多樣,有的朗誦,有的吟唱,有的繪畫,有的表演小品,有的將詩寫成書法作品…… 古詩詞教學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一個有活力的古詩課堂,啟示學生自己進行研究性學習,有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你覺得人應該怎樣生活

那就應該活得非常的有意義,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讓自己變得更加的有效,這樣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的美好,而且讓自己有自己的價值。人應該有享受有受罪,有奢侈但也有節制,泰國富足無憂的生活不適合人的一輩子,生活就應該有酸甜苦辣。人應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早晨按時起床,並且一日三餐按時吃。去做一些自己想...

中小學古詩詞到底應該怎麼教,才能達到短文厚學的目的

這個不敢妄論,但是找到一篇文章,可以參考 文章內容綱要如下 中小學古詩詞到底應該怎麼教,才能達到 短文厚學 的目的?一 資料收集 厚在背景 古詩詞看似短小,其實每一首都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要了解這些,就要從瞭解詩詞背景入手,課前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1 作者背景 2 時代背景 3 人文背景 小學高年級...

當女生說你覺得我愛你嗎,我應該怎樣回答她

直截了當 我覺得你是愛的。而且還口是心非。我覺得你會像我愛你那樣愛我 不要做沒有建設性的假設,白痴才問這話 她對我說 我愛你 我該怎麼回答?一搜很奇怪,搜到全是男對女說的,偏偏我特殊,女孩對我說我愛你 既然你也喜歡她,那我教你。你跟她說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問她能不能幫忙轉達。然後你注意觀察她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