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的典故和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2021-03-19 18:36:15 字數 4911 閱讀 951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夜發白《千字文》的由來《千字文》的作者

,是梁武帝時代官拜散騎員外郎的周興嗣。歷來在正史上的記載,就這樣一筆帶過,但據私家筆記的野史記載,內容不是這樣簡單了。周興嗣同梁武帝本來便是文字之交的朋友,在蕭齊時代,還在朝廷上有過同僚之誼。

到了梁武帝當了皇帝,那就變成君臣的關係。由朋友變君臣,說是關係不錯,其實,伴君如伴虎,反是最糟糕的事,周興嗣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一怒之下,想殺他或很嚴厲地處分他,到底還是於心不忍,只好下令把先關起來再說。但梁武帝又說了一句話,你不是文才很好嗎?

你能在一夜之間,把一千個不同的字,寫一篇好文章,就赦你無罪。因此,周興嗣就在一夜之間,挖空心思,寫了這篇《千字文》。文章寫好了,可是在一夜之間,頭髮、眉毛、鬍子也都白了!

大家要注意,用一千個不同的中文字,一夜之間,寫出有關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間,等於寫了一篇非常精簡的「中國文化綱領要點」,雖然,只寫到南北時期的樑朝為止,實在也太難了。梁武帝本人,才華文學都自命不凡,看了周興嗣一夜之間之間所寫的《千字文》,也不能不佩服。周興嗣因此得到寬恕,而且還特加賞賜。

2樓:匿名使用者

1;師曠勸學

春秋時代,晉國的國君平公,有一天對一個名叫師曠的著名樂師說:「我已經70歲的人了,再想學習恐怕太晚了吧?」

師曠是個聰明人,他故意問:「晚了.那為什麼不趕快把蠟燭點起來?」

晉平公認為師曠很不禮貌,生氣地說:「我跟你講正經事,你怎麼能開玩笑?」

師曠就認真地對他說:「我聽人家說過,少年時期就刻苦好學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陽,前途無量;壯年時期開始刻苦學習的人,好像是烈日當空,雖然只有半天,可是銳氣正盛;老年時期才開始刻苦學習的人,好像是蠟燭的光,雖然遠遠比不上太陽,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亂撞,可要好上多少倍啊!」

晉平公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2;朱熹勸學

歷史上曾有不少名人寫了各具特色的勸學詩,但朱熹的一篇勸學詩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寫成的。

相傳朱熹年老時,散步到一所學校。當時正是秋天,當他看到梧桐黃葉隨風飄落,不禁感慨萬千,想到自己頭髮已經白了,自言自語地說:「光陰似箭,歲月如流啊!

」這時忽然看見一群青少年離室在外打鬧戲耍,他深深感到,年輕人不懂得珍惜時間,只有過來人才知道時間寶貴,特別是白髮蒼蒼的人更有惜時如金之感,於是詩興油然而生,低頭思索片刻吟道: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綠,階前梧葉已秋聲。

吟完詩後,到學堂裡將此詩寫在書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時間的青少年看到詩後,能夠珍惜光陰。據傳這些年輕人看到詩後,確實受到啟發,又見是名人朱熹所作,爭相傳抄,學習也更加勤奮了。 3;孟母勸學的故事 孟子(孟軻)的母親為了使孟軻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為選擇鄰居而搬家。

有一天孟母正在織布時,孟軻逃學回家。她便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杼(zhù)(即梭(suō)子折斷。斷了杼,織布就無法繼續。

孟母以此教育兒子讀書學習亦同此理,不可中斷。

典故:孟軻(孟子)早年喪父,母親把家遷至離丈夫墓地很近的地方,以自己不凡的見識教育孟軻。由於家庭周圍是墓地,因此時常有人吹吹打打,奔走哭嚎,年幼的孟軻對這一切充滿了好奇,有時頑皮勁兒上來,還要學著大人的樣子做。

跟著哭喪的隊伍,夾在中間,別人走他也走,別人哭他也跟著哭,全當是在做一個遊戲。孟母想,這裡不是孩子應該住的地方,於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

集市有很多商販自吹自誇地叫賣以招攬生意。孟軻看到了很感興趣,便也跟著吆喝起來。他還常學隔壁屠夫殺牛宰羊的各種動作,自得其樂。

孟母見了心想:「這裡也不是理想的居住地方。」於是又一次搬家。

這一回,她把家遷至一所學堂旁邊。每個月都有**、文人來這個學堂登堂作揖跪拜,謙讓守法。孟軻見了,一一記在心裡,摹仿學習禮節,並要求上學讀書。

孟母看到兒子變得如此好學,感慨萬分地說:「這裡才是理想的住處啊。」

孟軻小時候上學並不是非常用功,也和一般的孩子一樣貪玩,偶爾還逃學。有一天,他覺得學習太枯燥,很厭倦,便從學堂裡溜了出來,回到了家中。孟母正坐在家中織布機旁織布。

她一看見兒子的神情,就知道此時還沒有下課,他是自己跑回來的。於是,她一改往日慈愛的表情,面似寒霜,嚴厲地問他:「還沒有到放學的時候,你怎麼自己就回來了?

」孟軻心裡發慌,支支吾吾,不敢作聲。孟母轉身回到織布機旁,一下子就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了。梭子斷了,布就再也沒辦法繼續織下去了。

孟軻見了,更加惶恐不安,趕忙跪在地上,問道:「媽媽,您別生氣,是我做了什麼錯事嗎?」母親臉色陰沉,緩緩地說道:

「你學習知識,就像我織布一樣,一根根絲線積累起來才能織成一匹布,才能為人所用,成為有用之材。你學習知識,道理也是一樣,必須天天學,月月學,年年學,日積月累,不分晝夜,才能有所長進。而你現在就厭倦了,懶惰了,這實際上就是在自我放棄,慢慢地就前功盡棄了。

我折斷了織布所用的梭子,就像你放棄學業一樣,都是十分可惜的。」

孟軻聽了,恍然大悟,滿面羞愧地說:「媽媽,我記住您的話了,以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不辜負您的諄諄教誨,以光大家門。」從此,孟子學習時再不肯懈怠,變得非常勤奮刻苦,終於成為大學問家。

和讀書有關的成語典故

3樓:木樨花開又花落

1、學富五車:形容書多或學識豐富的典故。

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第三三》:「惠施多方(方術),其書五車,其道舛駁(他的學說多差錯而雜亂),其言也不中(正當)。」

惠施的學問廣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國興衰,道術雜亂無章,言辭多有不當。

後人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施車」等來表示書多;用「學五車」、「學富五車」等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2、尋章摘句:形容讀書只顧及文中的片言隻語而不深究其精神實質。

語出《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趙諮)使魏,魏文帝善之,嘲諮曰:』吳王頗知學乎?

『諮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三國時,劉備出動蜀軍攻打東吳,數千戰船浩浩蕩蕩沿長江而下,其凶猛之勢不可阻擋。

吳主孫權忙聚文武百官商議對策,多數主張面北事曹,請魏國派兵救援。於是吳主孫權急忙派使者趙諮火速前往魏國,向魏文帝曹丕求救。

趙諮來到魏國都城許都,叩拜了魏文帝曹丕,呈上了吳主孫權給魏文帝曹丕的親筆書信。

曹丕覽過來信,感到還算滿意。魏文帝問趙諮:「你們吳王人怎樣?

他讀書嗎?」趙諮回答道:「我們吳主忙完軍國大事,只要一有空閒,就博覽群書,而且十分注重領會要義,不像那些淺嘗輒止的讀書人,只知道『尋章摘句』而已。

」3、牛角掛書:形容勤奮讀書。

語出《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

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

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

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

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

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4、帶經而鋤: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

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都養(為**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

漢朝的倪寬跟著孔安國學習五經,缺乏學習費用,倪寬要為**們做飯,有時還要下地幹活。他下地時總要帶著經書,休息時便抓緊學習。

5、鑿壁偷光: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

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名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並不要報酬。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樓:提莫喜歡誰

1、韋編三絕,釋義是。韋: 熟牛皮;韋編:

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鑿壁借光,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

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

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3、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

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

"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

4、映月讀書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成語故事:

南朝人江泌小時家貧,白天要幫助家裡做些雜活維持生計,晚上他抓緊時間來學習,由於買不起燭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讀書,月亮西墜。他爬上梯子接著讀,經常因睏倦從梯子上摔下,爬起來後接著讀書。

5、懸樑刺股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讀書有關的成語,關於讀書狀態的成語

鑿壁偷光 懸樑刺股 學而不厭 廢寢忘食 博覽群書 學富五車 版 勤學苦練 專心致志權 牛角掛書 囊螢映雪 勤學好問 韋編三絕 學海無涯 學無止境 映雪讀書 開卷有益 夜以繼日 引錐刺股 十年寒窗 聞雞起舞 好學不倦 關於讀書狀態的成語 讀成語 徒讀父書 不忍卒讀 三餘讀書 伏閣受讀 刺股讀書 讀不捨...

關於讀書的名言,歷史成語,有關於讀書的名言和成語。

1.表示書讀得多成語 博覽群書 學富五車 博聞強識 博學多才 滿專腹經綸 博古通今 汗牛充棟屬 才高八斗 讀書破萬卷 2.表示 精讀 書的成語 咬文嚼字 寒窗苦讀 含英咀華 字斟句酌 逐字逐句 倒背如流 韋編三絕 舉一反三 3.表示 泛讀 書的成語 一目十行 蜻蜓點水 淺嘗輒止 不求甚解 走馬觀花 ...

有關成語的典故

1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 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2 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 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 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 夜雨對床 但一直未實現。夜雨對床 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