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的房子全部特點

2021-05-24 05:09:36 字數 5504 閱讀 1001

1樓:匿名使用者

維吾爾族的房子以磚土木結構的坡頂房屋為主,多為帶有地下室的單層或雙層拱式平頂,農家還用土胚塊砌成晾制葡萄乾的鏤空花牆的晾房。

住宅一般分前後院,後院是飼養牲畜和積肥的場地,前院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間,院中引進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院內有用土塊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頂,梯下可存物,空間很緊湊。

浩瀚的沙漠、劇烈的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的生態環境,使維吾爾族非常注重對環境的改造和美化,因而庭院式的住宅往往開闢有果園花圃、白楊、葡萄棚。

擴充套件資料

維吾爾族的房子裝飾:

維吾爾族重視房屋的裝飾,呈現出多樣化的裝飾手段。不過,每個家庭牆壁上都掛有壁毯,土坑上都鋪有地毯。

維吾爾族的房子設有壁爐、璧龕,壁龕和壁爐均飾以精緻的石膏花。牆壁用磚砌成圖案花紋或掛有壁毯,地上鋪設地毯或毛氈。室**放有長桌或圓桌,傢俱及陳設品多由裝飾巾遮蓋。

2樓:憶惜

維吾爾族傳統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為「外間」、「餐室」、「後室」三種基本平面組合形式。各地區大都以一種形式為主,但同一形式在具體佈局上也有較大差別。

浩瀚的沙漠、劇烈的風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的生態環境,使維吾爾族非常注重對環境的改造和美化,因而庭院式的住宅往往開闢有果園花圃、白楊、葡萄棚。

維吾爾族重視房屋的裝飾,呈現出多樣化的裝飾手段。不過,每個家庭牆壁上都掛有壁毯,土坑上都鋪有地毯,這是其共同的特點。

3樓:守門員

和田居民住房既有新疆維吾爾族居民住房的共同特點,同時又具鮮明的和田地方特色。和田少雨雪,多風沙,住房從這一特定環境出發,做到了開放與幽深相結合。維吾爾族既好客又善歌舞,因此,住房中多有寬敞的客廳,可待客也可舉辦「麥西來甫」(歌舞聚會)。

和田以農牧業為主,在住宅佈局上,既要考慮放置農具、糧食的貯藏室,又要考慮牛棚、羊圈的設定。農村一般的住房至少有三間,所謂「一明二暗」,多者

五、六間、甚至十間』、二十幾間。

住房居於中心位置的稱之為「阿依萬」。一般走進門首先就來到「阿衣萬」。這是系列住房中「明」的部分,「開放」的部分。

四周圍(除了門的位置)築有土炕。炕外沿用橫木和刨線的木板做炕沿,近幾年也有用水泥和磚做炕沿的。「阿依萬」一般很高大,房頂用木柱支撐。

木柱或圓形,或方形,或六稜形,有的雕刻著精緻的花紋oo房頂的**一般設天窗 (維吾爾語希仿)。天窗是用較細的木柱支撐起來,既做到四面透風、又避免陽光直射。屋頂多用「瓦斯」(50釐米左右鏇刻短椽)排列而成。

客人來的多時,用「阿依萬」做客廳。也常用做夏季住房。土炕上鋪著毛氈,富裕的人家鋪著地毯。

牆面多掛著色彩豔麗的牆圍布或和田地毯。房屋少的家庭,在側面的土炕上有一木箱,也有木床,上面疊放著被子、褥子、枕頭。農民用的枕頭都很大,呈方形(維吾爾語稱太克埃),土坑的上方往往吊著一橫杆,名叫阿斯卡,上面掛著常換的衣服。

「阿依萬」中部都有一塊很大的空地,可以跳舞。當有客人來時,主人很熱情地在土炕鋪上褥子和花氈,招呼客人坐下,客人可以跪坐,亦可盤坐。招待吃飯時,在客人前面鋪上餐布,擺上豐盛的飯菜和瓜果。

舉行「麥西來甫」時,伴奏者坐在土炕上,其他人則相邀,先後在空地上翩翩起舞。

與「阿依萬」相似的房間還有「阿克賽熱依」。二者大體佈局相同,區別僅僅在於屋頂「阿克賽熱依」基本上是敞開的,土炕上方全部露天,白天受太陽照射,夜晚可看到滿天星斗。

居屋的內室一般在「阿依萬」的兩側。內室與「阿依萬」有廳相通。房間多的則在兩側連續排列。

一間套一間,維吾爾族在婚禮、喪禮、起名字等接待客人吃飯時,傳統上是男客與女客分開房間。因此兩側的內室可以分別成為男客廳、女客廳。內室除走道外,是高出地面50釐米左右的土炕。

上面鋪滿毛氈和地毯。也有的家庭把被褥、枕頭、衣服不放在「阿依萬」而放在內室。有客人來時,放好餐布後(維吾爾語音多斯特汗),先擺上饢、葡萄乾、核桃、杏幹、沙棗等食物,還有水果糖、方塊糖、冰糖等。

賓客邊談邊吃邊飲茶。倒第一次茶水時,稱之為「森恰衣」,不足半杯,客人喝光,主人收回碗。在正式宴餐前,主人手提「阿布杜瓦壺」接水盆(維吾爾語音其拉甫恰)依次讓客人洗手,男主人招待男客,女主人招待女客。

一般每人洗手三次,賓客洗罷手絕不能甩幹,要接過主人的毛巾擦拭,並欠身扶胸表示謝意。吃飯時,一般是三道飯,第一道為羊肉絲湯麵條或拉條子;第二道為手抓肉,每人一碗肉湯,泡饢吃;第三道飯為抓飯。兩道飯之間往往隔一段時間,賓客進行敘談,或一起彈唱,也可以暫時離開、洗手等。

彈起獨塔爾唱著那古老的曲目,人們聽得十分專注。

有的房屋在土坑一側還設有隔斷,與通道隔開,具有裝飾效果。無論隔斷,還是窗戶大量採用花櫺木格窗戶,較古老的建築有的用整個木板雕刻、鏤空花窗,圖案十分形象逼真,稱之為「乃開西」,工藝相當精巧,維吾爾族工匠的藝術造詣令人讚歎。與「阿依萬」相比,內室的窗戶很小,一般就在背牆處掏個僅2平方釐米的窗戶,稱之為「阿瓦丹」。

近年來,雖開始留有一些大窗戶,也多用深色窗簾遮蓋得嚴嚴實實,使房屋顯得幽暗而深邃。冬天可保暖,春天可防風沙,夏天又隔熱,即使天氣十分炎熱,當我們走進房內,仍感涼意。與室外的炎熱形成兩個世界。

和田維吾爾族房間無論內室還是「阿依萬」,在一人多高的牆壁位置都有突出的壁臺。檯面寬約20—30釐米,稱之為「太克其」,與整個牆壁渾為一體。尤其在農村,一般農民家庭沒有高方桌之類,於是壁臺便成了擺放家庭日用品的地方,如飯碗、油燈(有的在立柱上設計油燈座,但隨著電燈進入千家萬戶,油燈越來越少)、瓶瓶罐罐、書本、墨水、鏡子、梳子等等。

除「阿依萬」之外的房間,大多設計壁爐,維吾爾語稱「烏恰克」。把房屋的牆壁上掏空,迎面為突出的拱形狀,下面有鐵蹄形的爐臺,既能做飯、燒水、烤饢,又能冬季取暖。但隨著煤爐的普及,隨著農村節柴灶的逐步推廣,「烏恰克」作用就不那麼明顯了。

和田維吾爾族人居住的庭院都很寬敞。一般分為前院、後院或側院。房前幾乎都有葡萄架或幾株果樹,既能解決吃水果的問題,又能遮蔭,給人們留下一處清幽的室外活動場所。

院門多用雙扇,可容一輛毛驢車進出。門面採用鑲邊、貼花、雕刻等手法組成各種圖案。住室的門前都有寬敞的廊簷,如果房間沒有「阿依萬」,門的左右也建有土炕。

上面鋪著席子、毛氈或地毯。人們夏天一般都住在這裡,而不住在室內。上有樹蔭、葡萄架,即使在中午也格外涼爽。

入夜,望著深幽的夜空,繁星點點,會使人困頓盡釋。也有的不在這裡搭土炕,而是放一張床,稱之為「卡塔」。這是一種比雙人床還要寬大的木塌,床面有的用整板,有的用格板釘成,一張「卡塔」可躺下

三、四個人。和田維吾爾族群眾極愛花草。往往還在院子裡栽幾株玫瑰、月季、夜來香、夾竹桃等。

尤其到玫瑰花開的季節,維吾爾族姑娘、婦女摘一朵花戴在鬢角,男子漢也都摘一朵花拿在手中,邊走邊放在鼻子前面聞,花香襲人,令人心曠神怡。

後院一般是果園。也有將果園建在側院的。這要視地形而定。

和田是瓜果之鄉,家家戶戶都有果園,貧困的家庭也至少有幾棵果樹。果園內普遍植有杏樹、桃樹、桑樹、梨樹等。除此外,有的還種有梨子、紅棗、石榴、核桃、蘋果等。

除了前院有葡萄架外,果園裡也種有品種不同的葡萄。維吾爾族農民除了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喜歡養羊、養牛。每家至少有一頭毛驢,不僅生產用,上巴扎、走親戚都騎毛驢或用驢拉車。

羊圈和牲畜圈一般建在果園內,或者建在果園與前院結合部,或建在院子一側。

和田維吾爾族群眾庭院房屋既適應了環境,又突出了實用性,將居住、觀賞、養畜、種果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另外,房屋的屋頂也有用場。和田房屋頂一般很簡易,在房椽上鋪上蘆葦、席子、壓上千土就行。

不抹泥頂,因為和田少雨雪,年平均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不用擔心漏雨。如果碰上連續幾天的降雨,即使不大的雨,也會造成麻煩。但這樣的天氣畢竟少見,所以在屋頂修建上還是簡單從事。

收穫季節之後,農民們往往在房頂上堆放麥草、玉米秸杆、幹苜蓿、乾草等。也是晾晒杏幹、桃乾的地方。和田維吾爾族群眾還特別愛養鴿子,所以來到農村,常常在房頂上看到豎著t型長木杆,這是讓鴿子落架的地方。

鴿籠在杆架下面的房頂上,有的將鴿籠釘在桑樹上。鴿子飛上藍天,鴿哨鳴響,使農村顯示出一派生機。

和田居民住屋的建築構造,一般多為木架結構。農村民房的建築師都以當地木匠充任。將木料、蘆葦、草蓆準備足即可開始興建。

先將地基打好,使之略高出周圍地面。木匠首先從下至上將整個房屋主框架全部搭建起來,再在主幹架中間插上木棒、小椽或紅柳條,和成草泥,往搭建好的木框架上糊泥,抹平,這種建築即簡便易行,又牢固,即使牆倒,房子也塌不了。四周的院牆就地取土,把泥和好,一層層堆築,看似容易,如果沒有一定技術,搭到一半就會塌下來。

除了木架結構外,也有磚木結構的。解放前,貧困農民連簡易的木架結構房屋都住不上。有的只好四周用泥土把牆堆起來,上面搭幾根木樑、蓋上席子,鋪層土,就算住房了,有的甚至只能住地窩子。

只有極少數地主巴依才能住上青磚房。新中國成立後,維吾爾族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農村「五好」建設中把「好居民點」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目標。磚木結構的房屋越來越多,並開始使用水泥預製件,鋼筋骨架。

但在建築風格上,仍然保持了濃郁的民族傳統特色。

和田的民用住宅除以上所述外,城鎮巴扎中還有一種沿街店鋪,在風格上更接近中西亞風格。多采用二層樓建築,上面住宿,下面經商。近幾年,城鎮個體經營者新建房屋時繼承這種風格的同時,又借鑑了我國內地的建築風格。

和田的民房建築風格是長期發展形成的。既體現了和田維吾爾族人民的創造性,又恰到好處地吸收了我國內地建築風格和中亞、西亞的建築風格。做到了「為我所用」,使之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在當前改革開放形勢下,仍在不斷髮展,除了建築材料發生了變化外,室內陳設也有了新的面貌。如有的房間有了大立櫃、五斗櫥、高低櫃。原用來裝被褥,衣服和日用品的木簟(或木床)及掛衣服的橫杆都不見了。

有的客房內,沙發替代了坐氈,寬大的飯桌代替了餐布。許多庭院安裝了自來水或手壓井,不再喝澇壩水。這些變化既體現了進步,又是在保持原有風格基礎上的吸收和借鑑。

有的富裕戶,既佈置了沙發、茶几、組合音響的客廳,同時還有一間具有傳統風格的客廳。

和田的民居美,周圍環境更美,一般院門口都有一條小渠,渠水淙淙,汩汩作響。中間設一跨渠木橋,與外界相通。尤其是農田林網化的實現,使群眾住房掩映在樹木中,遠看是一片林海,到跟前才看出林木中的房舍。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

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

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男女青年要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瑪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幹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

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烤包子、拌麵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請給分,謝謝!

維吾爾族的生活特點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 各種糕點 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 都瓦 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

關於維吾爾族的,關於維吾爾族的資料

關於維吾爾族的資料 維吾爾 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 團結 或 聯合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 和田一帶和阿克蘇 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 常德等地。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維吾爾族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

維吾爾族的舞蹈,作文,維吾爾族的舞蹈,作文

中國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廣泛流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現在維吾爾族的舞蹈,又在原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和創新。風格與特點 由於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