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主人公是什麼

2021-03-19 18:36:16 字數 3038 閱讀 7388

1樓:匿名使用者

答:抒情主人公就是指詩詞曲所形成的意境中的主人公的形象,他往往包含了作者本人創作之時的思想感情,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或許就是作者本人。

作者將自己創作時的欣喜、悲痛、無奈、憂傷、寂寞、昂揚……種種思想情感融入進去,或許這些情感是因某景、某物、某人、某事而引發出來的,故不能永留,而作品中的主人公卻可以將此情感變為永恆,定格下來,令後讀者無限感慨,或者主人公心中太多鬱結無法排遣,故借作品中的主人公來排遣。

當然,並不是每首詩詞曲都有此形象,沒有的那些詩詞曲,其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本身,因情感太過厚重,便直接抒發了。 抒情主人公、每首詩詞曲都不一樣,頂多相似。像思念丈夫的思婦、流落他鄉的遊子、已是暮年的忠臣、落寞的亡國君主、殺敵報國的士兵、懷才不遇的志士、厭世疾俗的隱士……

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鑑賞方法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詠蟬詩,雖然都是託物(蟬)寓意,都工於比興寄託,但由於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的地位、遭際、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異。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詠蟬(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尺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析】虞詩「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借蟬「垂緌」狀和「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挺來喻其不與流俗相同的高潔品格。這樣,「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寄託之筆,便水到渠成了。

駱賓王的《詠蟬》則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既是指蟬,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我們自是不難從「露重」、「風多」中窺見作者那因環境窘迫而自傷遲暮、無人理解的悽惻苦楚的心境。

至此,「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李詩借「本已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本性清 高而孤苦無告的悽苦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哀中有恨,「疏欲斷」之聲和「碧無情」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說自己的身世遭際嘛!

至此,「我亦舉家清」的長嘆才會令人扼腕。

總之,我們在解讀詩歌時,只有立足於作品中意象的聲響、色彩、情調方能體味出作品所寄託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析】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

「獨」「愴然而涕下」。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見,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2樓:琳琅菇涼的節操

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抒情方式具體來分又可分為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詠物寓情法、詠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於事法和融情於理法等。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

主人公(通常被誤認為是主角)是**、戲劇、影視作品和acgn作品中故事的第一主要角色, 在**中,主人公可分為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電影及相關獎項中,主人公則被分為男主角和女主角。

個人認為這個具體要看你所閱讀的文章是用什麼人稱來抒情,如果是用「我」,那麼就是該篇文章中的主角。

詩歌常見中九大類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哪些?

3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古代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作者在詩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二是作者在詩詞中化用詩句、使用典故中的人物形象,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中的廉頗;三是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詩詞中的「我」,一般理解就是詩詞作者本人,但也不全然,如思婦閨怨詩詞中,詩詞作者多半是男子,而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卻是女子,這一類不能簡單的把抒情主人公理解為詩詞作者本人。

詩詞以抒情為主,抒情必然要有抒情主人公。古代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八類: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出他淡於富貴、傲世權貴的思想,也顯示出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雖身處茅屋,但絕非停留於個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表現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閒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是如此,呈現出詩人對上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聖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不覺悲傷的留下眼淚,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形象躍然紙上。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如陸游、辛棄疾,想要忠心報國,卻不被重用,《示兒》、《破陣子》可見二位的忠心報國之志,慷慨憤世之情。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分別的難捨,思念的深沉,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涼州詞》、王昌齡《邊塞》可見他們的忠心報國、獻身邊塞;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疾苦、反對戰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鈴》,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離別後的相思之苦,無不情意綿綿,一個愛恨情長的形象鮮活、逼真。

《驛路梨花》的主人公,《驛路梨花》的主人公。

作者彭荊風,文章選自1977年11月27日 光明 文體為 文章共37個自然段,稱呼為第一人稱。從整體上看是按 我們 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我 和老餘 在大山深處的梨樹林邊,發現了小茅屋 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幫助 第二天和瑤族老人一起為小茅屋房頂加草,挖排水溝。瑤族老人 打獵迷路,...

破釜沉舟主人公,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項羽發音 p f ch n zh u 釋義釜 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孫子兵法 九地 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史記 項羽本紀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 楚軍統帥宋義 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 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 漳河 救鉅鹿。戰...

我是主人公作為體育生作文,我是主人公作為體育生作文800字

初三的中考一步一步在向我們逼近,就像植物大戰殭屍,一大波殭屍正在來襲,同學 們的表現都不相同。班級裡的幾名學霸,還是一如既往的上課認真聽講,有題不會就舉手,和老師打得火熱,不時地還能因為自己的觀點沒有被對方理解,急得面紅耳赤呢。中等同學 包括我 就只能拼命去聽,雖然有時聽不懂,但還是會聽,因為,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