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現代化程序中對待傳統文化的應有態度

2021-05-18 06:31:54 字數 5041 閱讀 3882

1樓:

以「揚棄」的態度對待。發展好的,丟掉壞的

2樓:柴扉緊掩

改革開放以來,對傳統文化我國出現過兩種不同的認識。改革之初,激進主義者佔上風,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都是糟粕,有礙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現代化,應該學習「五四」文化先鋒,全盤西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近幾年來,保守主義又開始佔據主流,他們認為,中國文化有助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程序,能夠救當代文化之弊。

因此,應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甚至有人把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對立起來。顯然,張國良先生所謂「充分認識弘揚中華文化在對抗西化浪潮方面的重大意義」的意見,就有把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對立起來的嫌疑。 對傳統文化的兩種不同認識,看似水火不容,認識基礎是一樣的,即都認為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區別僅在於一方認為傳統文化是現代化的絆腳石,另一方則認為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的基礎。

這兩種認識基礎,都誇大了文化的作用,顛倒了經濟發展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沒有經濟發展作為基礎,文化就是無源之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對傳統文化不屑一顧的態度當然不對。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寶貴的文化遺產,這是傳統得以代代相傳的載體,也是一個民族始終保持創造力的活水源頭。

丟棄自己的文化傳統,也就意味著丟棄自己的根。即使物質再富有,也是精神上的窮人。就會像梁漱溟先生所諷刺的那樣,「拋儘自家無盡藏,沿街託缽作乞兒!

」另一方面,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正確的,問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也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否則就會出現盲目的文化優越感,對外來文化一味排斥。事實上,近年來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的節日在國內的興起,就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反感,認為這是西方文化「入侵」,並對此表示焦慮和擔心。我們不要忘了,現在是全球化的世界,堅船利炮送來的東西,我們當然應該抵制,但是把所有的西方文化都視為洪水猛獸,這難道不也是一種狹隘的文化本位主義嗎?

因此,我們既不應該丟棄傳統文化,「拋儘自家無盡藏,沿街託缽作乞兒」;也不應該對傳統文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更不能把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對立起來。中國新生代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人生目標是指向未來的,傳統文化不是神話中安泰可以從之取得無盡力量的「大地之神」,他們要有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要完成他們這一代人的功業,單單學習傳統文化絕對是不夠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我們應該擁有一種寬闊的胸懷,敢於把一切有益的文化都吸收進來,不做面對新東西而張皇失措的「文化孱頭」,也不做動輒老子天下第一的「愛國自大狂」,我們應保持一種健康的文化心態。既不能讓中國新生代姓「西」,也不要讓他們成為「兩眼下視黃泉,滿臉死相」(魯迅語)的「出土怪物」。中國新生代不管成為哪一種,同樣都是民族的悲哀!

談談你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

3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文化肯定不是盡善盡美 不然中國不能在清末走的那麼艱難 前輩也不會放下身段去學西方的但傳統文化也不盡是糟粕 不然不能維繫我們這麼大的版圖這麼多年 不可能創造出這麼優秀的中國人我們現在應該努力使傳統文化為我們的現代化程序做貢獻 記住我們中國人的脊樑是傳統中的如文天祥 屈原 孔子這樣的人塑造的 破除那些腐朽的 使我們蒙受屈辱的東西

4樓:匿名使用者

優良的傳統 要發揚光大 腐朽迷信的 可以破舊立新

新形勢下應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5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參考:

我國是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先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是個重要的問題。正確對待傳統道德文化,堅持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加速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文明,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一、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由歷史沿襲而來的觀念思想的綜合體。它具體體現在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和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澱於每個社會成員的心靈深處,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之所以得到傳承和延續,是這個社會成員的社會觀念自覺認同的結果,而決不是以強制性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因此,只有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才能正確地對待整個民族的傳統文化。

而傳統文化固具有極大的相對穩定性,它往往是反映和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社會整體意識和行為傾向,並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傳播和積累。因而,傳統文化要想對現代文化具有正確地導向性,就必須堅持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它既可以堅持反對「全盤西化論」、「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又可以堅持反對過了時的所謂的保守的復古的意識現象的發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時代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由低階到高階不斷髮展的過程,但往往優秀的道德文化,一方面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營養,另一方面也是具有深刻的歷史侷限性,並呈現了精華與糟粕相互交織的複雜狀態,仍需我們作出科學的合理的自覺的選擇,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判斷優劣是非的能力,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正確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的改革必足於本國實際,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心理承受力,國勢利導,努力尋找傳統和現實的結合點,揚長避短,超利避害,繼承和發揚我國優良傳統,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對外來文化的消化吸收,否則就會無原則地,失去理性地否認「自我」,陷入迷茫之中,最終背離社會主義大方向。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現代化和民族化相統一的高度,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二、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一)對待傳統文化的二種觀點

1.「民族虛無」論持這種觀點的人把傳統民族文化視為「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貶斥得一無是處。他們明確地主張「擺脫中國文化的傳統形態」,「根本改變和徹底重建中國文化」,「要反傳統,要全力動搖、瓦解、**和清除舊傳統。

2.「儒學復興」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看不到中華傳統文化的侷限性和消極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認為中國的儒學會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得到復興。在這裡,有兩種錯誤地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一是採取虛無主義或取消主義的態度,不問青紅皁白,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把它們統統歸之為「封建、迷信、落後」,乃至「反動」的範疇,甚至把近代中國的貧弱、目前中國存在的困難統統歸咎於傳統文化。二是不分青紅皁白地全盤肯定,並且不允許人們對之有任何懷疑與批判,否則就是貶低中華文化,數典忘祖,崇洋媚外。這兩種表面上極端對立的態度,其後果則是一樣的,即斷送我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我國的發展步伐,導致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

(二)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走進21世紀,影響中國文化未來發展方向的因素有兩個:其一,作為主導方面,它將吸收容納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的精華,它是中華民族內聚力的象徵,是聯結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其二,中國現代文化將儘可能地吸收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成果,為現代化服務。

對傳統文化的合理揚棄:

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應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合理地揚棄。一定的文化形成於特定的社會環境,但由於文化具有滯後性,因而當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傳統文化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跨階段地影響與制約社會的現代化程序。因此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要有選擇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綜合,用歷史和 科學 的觀點來考察中國的傳統文化,切實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現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進行有選擇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發展和創新。

例如,社會主義本來是西方的思潮,在中國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用中國人所能接受的方式來建設社會主義。從前我們也曾生搬硬套地學習西方的社會主義,實踐證明,由於脫離中國的實際,所以成效不大,推廣不開。

當然,對待傳統文化,需要我們辯證地看,並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現代價值,它有精華,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東西,如權力崇拜、****,封建等級觀念,**主義、個人迷信、封建家長制、閉關鎖國、踐踏知識與人權、任人唯親,唯書唯上,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等等。這些都是封建落後的東西,還對我們當今的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去甄別去篩選去批判,但過去那種對傳統文化不問青紅皁白,一概懷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在中國現代化歷史程序中,如何對待西化及傳統文化

6樓:匿名使用者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防止兩個傾向:一是民族虛無主義,二是復古主義:對待外來文化也要防止兩個傾向:一是閉關自守,二是全盤西化.

民族虛無主義:認為中國現實的發展可以割裂和歷史的聯絡,否定傳統文化的價值.

復古主義:片面臺高傳統文化,用傳統的價值觀點來看待、衡量、評價現實的實際,否定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本質的區別.

全盤西化:一方面把現代化等與西方化,另一方面把現代化和中國固有文化對立起來,因而把現代化的過程看作是西畫文化的移植於我們民族的過程.

閉關自守:絕對的排斥外來文化,特別是對體現現代文明的西方文化畏之如虎,這實際上是不思變革,抱殘守缺.

以上的觀點都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持的正確態度是

7樓:沙漠也長草

對待傳統文

化,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傳統文化通常是指歷史上延續下來的民族文化,它或指歷史上延續下來已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或指本土的民族文化。一般說來,本民族的文化由於植根於本民族的土壤之中,代表著本民族的整體意識和價值傾向,往往更具有鞏固性、永續性和相對穩定性,也更容易從歷史上沿襲下來。因此,傳統文化一般也就是民族文化。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應該特別注意正確地對待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①文化是有繼承性的,任何一種新文化的誕生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特別是我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更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

②傳統文化是有兩重性的,必須正確對待,批判繼承。任何傳統文化都可以分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一方面,任何一種文化,能夠在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和保留下來,並對當時及後來的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總有其積極的、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任何一種文化,由於產生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於今天而言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某些落後的、消極的、保守的因素。

因此對待傳統文化,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反之,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繼承和吸取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互動聯絡、相互促進的過程。

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切優秀成果,使其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

現代化不會威脅傳統文化的生存怎麼去破題啊

不要把文化簡單理抄解為知識你的思維襲 行為 道德操守等等一切都無不體現著你的文化內涵 這就好像一箇中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即使用同一種語言來談論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可能會難以認同對方的觀點,或者難以理解對方的想法這就是文化的差異也正是因為文化內涵在一言一行 舉手投足間不經意的流露所以才具備了傳承性過年為什...

現代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對待傳統習俗,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傳統習俗不能丟。從人文文化角度來看,各地的各種傳統習俗是那個地方的文化 標誌 象徵 歷史足跡。但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裡,不是每個現代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依個人情況酌情對待。對於家族組織集體應當保持必要的傳統,畢竟集體是要個人執行的,傳統例行可以說已經是完整適應集體執行的法則。對於個人應該不太...

文藝復興和新文化運動在對待傳統文化上的區別

文藝復興在對待傳統文化是包容 反抗 繼承 原因是文藝復興時的人們還有一定的宗教思想束縛 新文化運動在對待傳統文化是全面否定 原因是新文化運動是激進的思想 差別大了吧?文藝復興可是要復興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呀。新文化運動給我的印象確實只是否定了傳統文化,細想想也業傳播了西方思想,沒有提倡春秋戰國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