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勤學的故事要典型人物古今中外名人勤學的故事

2021-03-19 18:36:50 字數 5870 閱讀 4554

1樓:匿名使用者

孫康囊螢,車胤映雪,朱買臣負薪,李密掛角,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范仲淹斷齏畫粥,司馬光圓木警枕,孔子韋編三絕,宋濂借書抄錄。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

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

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買臣負薪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家窮,喜歡讀書,不管理產業,經常砍柴賣來維持生計。擔著柴,邊走邊讀書。

他的妻子也擔著柴跟隨著,屢次阻止朱買臣在途中唱歌,但朱買臣聲音唱得更大。他的妻子認為這是羞恥的事情,請求離他而去。朱買臣笑著說「我五十歲一定富貴,現在已經四十多歲了。

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貴之後再報答你。」妻子憤怒地說「像你這種人,終究要餓死在溝壑中,怎能富貴?」 朱買臣不能挽留他,只好任憑她離去。

之後,朱買臣一個在道路上邊走邊唱,揹著柴在墓間行走。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墳,看到朱買臣又冷又餓,召喚給他飯吃。過了幾年,朱買臣跟隨上報帳本的**押送行李車到長安。

到皇宮上送奏摺久未回答,在公車署裡等待皇帝的詔令,糧食也用完了,上計吏的兵卒輪流送給他吃的東西。正趕上他的同縣人嚴助受皇帝寵幸,嚴助向皇帝推薦了朱買臣。召見之後,被授予會稽太守。

朱買臣於是乘坐驛站的車馬離去。會稽的**聽說太守將到,徵召百姓修整道路。縣府**都來迎送,車輛有一百多乘。

到了吳界,朱買臣看見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車,叫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們到太守府並安置在園中,供給食物。過了一個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買臣給她丈夫銀兩,讓他安葬。

李密掛角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奮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懸樑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太平御覽》卷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 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

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髮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髮,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刺股見於《國策·秦策一》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裡(洛陽李樓鄉太平莊)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谷子學習多年。

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遊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泊,都對他十分冷淡。

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

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

宋代時候有個文學家叫范仲淹,一生大起大落,十分有成就,可他小時候生活十分清貧,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因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改嫁。范仲淹只好到廟裡去學習。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後便劃成四塊,早晚就著醃菜各吃兩塊,苦讀成才。

司馬光小時候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習,自己覺得記憶力比較差,便想辦法克服這個弱點。每當教師講完書,哥哥弟弟們讀上一會兒,勉強背得出來,便一個接一個丟開書本,跑到院子裡玩。只有他不肯走,輕輕地關上門窗,集中注意力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能夠流暢地,不錯一字地背誦,才肯休息。

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

一架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睏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

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

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像《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送東陽馬升序

餘幼時即嗜(shì)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 jiǎ )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guān),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sì)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jūn)裂而不知。

至舍(shè),四支僵勁(jìng)不能動,媵(yìng)人持湯沃灌,以衾(qīn)擁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綺(qǐ)繡,戴朱纓(yīng)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xiù),燁(yè)然若神人;餘則縕(yùn)袍敝(bì)衣處(chǔ)其間,略無慕豔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wèi),無凍餒(něi)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餘,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餘勉鄉人以學者,餘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餘者哉!

o(∩_∩)o哈哈哈~

2樓:日月齊湮

戰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懸樑刺股

西漢匡衡 鑿壁偷光

祖狄 聞雞起舞

車胤 囊應映雪

3樓:琉璃法華

聞雞起舞 祖逖,劉琨 孫康囊螢映雪 車胤鑿壁偷光 蘇秦以錐刺股 董仲舒目不窺園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不恥下問

陳平忍辱苦讀書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李密牛角掛書

管寧割席分坐

匡衡鑿壁偷光

車胤囊螢夜讀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 這些比較著名 不多說

古今中外名人勤學的故事

5樓:你好嘛

1、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這就是陸羽棄佛從文的勵志故事。

2、勤學好問的伽利略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

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

」「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

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麼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後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於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3、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厚祿,跑到河南穎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後來就有了「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從師必須尊師。

5、懸樑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

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古代名人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古代名人與月亮有關的故事

1 吳剛伐桂 相傳吳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並且要求他須把桂樹砍倒,才能赦免他的罪過。桂樹的高度約五百丈,吳剛每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吳剛伐桂的傳說使得月亮又新增了幾個雅緻的別名,...

名人勤奮練字的故事,古代名人刻苦練字的名人故事

名人勤奮練字的故事如下 一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 筆山 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各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水池叫做 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

我國古代一共有哪些名人的故事,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1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 漢書 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