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哪些地方用了暗示手法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暗示手法?

2021-05-31 00:39:55 字數 4935 閱讀 4755

1樓:小白家裡小白

《春江花月夜》中,「月」「江」「春」三個用了暗示手法的意象,這種手法的獨到運用是此文的重要因素。

1、月是暗示本源與永恆的。

月、日、星辰之類的天體,在古人心中都是非常神奇的,它們是永恆的,地球上的一切千變萬化似乎都與它們沒有關係;它們又是遙不可知的;可是它們又是那麼地迷人。特別是月亮,那樣皎潔、明淨。基於這種認識,月亮很容易使人在凝視它的時候,喚起對永恆,對它的起源那種深遠的遐想。

2、「江」也能夠暗示本源和永恆,並且可以暗示人的生命易逝而江水永恆的主題。

江的暗示性也是類似的。那滔滔的江水展示著人類不可企及的大自然的力量。人在大江大河面前,才真正會感覺到自己是多麼渺小,多麼不堪一擊。

而這種超凡的力量似乎永遠不會消失,好像從「時間」誕生開始,就已經開始拍擊著,並且將持續到永遠。

在華夏民族沒有到達青藏高原之前,更是不知這種力量的源頭。孔子的一句:「逝者如斯,不捨晝夜」(釋義:

奔流而去的河水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更是把這一意象引向了對於人的生命短暫的哀嘆。

3、「春」在此既暗示了「青春」這個主題,也暗示了「絢爛」。「春」和皎潔的「月」組合在一起,減淡了「江」所帶來的哀思,達到了哀而不傷的效果。

單從題目上看,春、江、花、月、夜五個詞本身就營造了一個靜美的意境。但這遠不是春、江、花、月、夜這些意象的用意。事實上,春、江、花、月、夜指的是分別關於它們的五個主題。

其中,最重要的三個主題是月、江、春。

從它們的使用頻率上也可以看出來——月12次,江12次,春4次。這三個意象其實分別可以傳達很多種情感,表達很多個主題,但張若虛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挖掘了它們的哲學意義。

原詩(節選):

《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釋義: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2樓:有琴幕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

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巨集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

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

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絡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祕。[7] 在此處卻別開生面,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8]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9]「白雲」四句總寫在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

「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

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裡「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

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暗示手法?

3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

詩一開頭先點出題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詩人的視野並不侷限於此,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進來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訴我們那一輪明月乃是伴隨著海潮一同生長的。詩人在這裡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長的「生」字,一字之別,另有一番意味。

明月共潮升,不過是平時習見的景色,比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滲入詩人主觀的想象,彷彿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們像一對姊妹,共同生長,共同嬉戲。這個「生」字使整個詩句變活了。

三四句:「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灩灩是水波溢滿的樣子。

江海相通,春潮渙渙,月光隨著海潮湧進江來,潮水走到**,月光跟隨到**,哪一處春江沒有月光的閃耀呢?

接下來:「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這四句由江寫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來襯托月光的皎潔。「芳甸」,就是生滿鮮花的郊野。「霰」,是雪珠。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說江水繞著生滿鮮花的郊野曲折流過,明月隨江水而來,把她的光輝投到花林上,彷彿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空裡流霜不覺飛」,因為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飛反而不能察覺了。古人以為霜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好像雪一樣,所以說「流霜」。

「汀上白沙看不見」,是說在潔白的月光之下,江灘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一句寫天上,一句寫地上,整個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彷彿被淨化了似的。從這樣的境界,很自然地會想到深邃的人生哲理,所以第三段接著說: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天一色,連一粒微塵也看不見,只有一輪孤月高懸在空中,顯得更加明亮。在江邊是誰第一個見到這輪明月呢?這江月又是哪一年開始把她的光輝投向人間的呢?

這是一個天真稚氣的問,是一個永無答案的謎。自從張若虛提出這個問題以後,李白、蘇軾也發出過類似的疑問。李白說:

「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把酒問月》)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水調歌頭》)這已不僅僅是寫景,而幾乎是在探索宇宙的開始,追溯人生的開端了。

第四段由疑問轉為感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無窮無盡地遞變著,而江月卻是年復一年沒有什麼變化,她總是生於海上,懸於空中,好像在等待著什麼人,可是總沒等到。長江的水不停地流著,什麼時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來呢?詩人這番想象是從「孤月輪」的「孤」字生發出來的,由月的孤單聯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婦的期待上來: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浦,水口,江水分岔的地方,也就是江行分手的地方。白雲一片悠悠飄去,本來就足以牽動人的離愁,何況是在浦口,青綠的楓葉點綴其間,更增添了許多愁緒。「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月光之下,是誰家的遊子乘著一葉扁舟在外飄蕩呢?那家中的思婦又是在哪座樓上想念著他呢?

一句寫遊子,一句寫思婦,同一種離愁別緒,從兩方面落筆,頗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從第六段以下專就思婦方面來寫。曹植的《七哀》詩說:「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張若虛化用這幾句的意思,對月光作了更細緻的描寫:「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婦作伴,總在她的閨樓上徘徊著不肯離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妝檯了。月光照在門簾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卻又來。

她是那樣的依人,卻又那樣的惱人,使思婦無法忘記在這同一輪明月之下的遠方的親人:「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一輪明月同照兩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樣,你一定也在望著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鏡子似地懸在中間,我們互相望著,但彼此的呼喚是聽不到的。我願隨著月光投入你的懷抱,但我們相距太遠了。

上有廣袤的天空,善於長途飛翔的鴻雁尚且不能隨月光飛度到你的身邊;下有悠長的流水,潛躍的魚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麼能夠和你相見呢?「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思婦回想昨夜的夢境:閒潭落花,春過已半,可惜丈夫還不回來。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邊,想借明月來寄託相思也幾乎是不可能了。這四句把夢境與實境結合在一起寫,是夢是醒,思婦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最後一段,天已快亮:「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斜月沉沉,漸漸淹沒在海霧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漸漸隱去了,好像一幕戲完了以後合上幕布一樣。這整夜的相思,這如夢的相思,怎樣排遣呢?遊子思婦,地北天南,不知道今夜有幾人趁著月華歸來!

看那落月的餘輝搖動著照滿江樹,彷彿懷著無限的同情呢!

評述《春江花月夜》的表現手法,《春江花月夜》運用了什麼藝術表現手法?

1.寓情於景 2.對偶排比句 3.虛實結合 詩人把對人生意義的滿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戀的情愛上。詩中 白雲 清風浦 分別象徵行蹤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別的所在。詩文以深情的筆觸讚頌了純潔的經過昇華的男女情愛,創造了神祕,美妙,動人的情,景,理的有機融合境界。這是一首優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 詩中...

春江花月夜古箏合奏譜,春江花月夜古箏譜

不好意思,我沒找到合奏,我原來的古箏教材上也沒有,如果是二重奏,建議你和他一人彈一段,然後再合奏 我再找找吧 我學過,請把你 給我,但你告訴我怎樣發給你?春江花月夜古箏譜 是a調的吧 網上王中山的春江花月夜是這個版本的,你可以去聽。這次考級我彈的是這個呢。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就是學古箏的,我有譜 這首...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