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誰

2021-05-24 00:59:42 字數 6241 閱讀 7756

1樓:匿名使用者

張若虛 唐朝,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705~707)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玄宗開元時尚在世。詩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後人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見其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

該詩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的極佳之句。

2樓:魔舞翔天

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

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就這樣輕鬆地,將我們引領進了一個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 江 花 月 夜,每個字都蘊含著美的遐思,每個字都浸透的美的體味。那醉人的明月,那灩灩的湖水,那潔淨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詩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卷。

這一美景,不僅成為詩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感動了千年間的一代代人,沉澱在中華文明的血液裡,成為永恆的經典。「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個虛擬的場景,沉醉於這春江花月夜。

如果詩人就此打住,僅僅將一幅圖畫展給世人即沉默無語。也許,這首詩也只能名噪一時,很快湮沒於歷史的風雨中。詩人的高明之處,更在於他沒有沉迷於眼前的美景而流連忘返,而是興起一份對人對明月,對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變化無窮,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變。詩人的心都是晶瑩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

他們常常易於發現美,又從美之中聯想到人生的短暫,歲月的無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瀟灑飄逸的詩仙,性情狂傲不羈,面對明月面對自然時,心頭也不免有些感慨與落寞;想起了蘇軾的《前赤壁賦》,豪放派的代表領袖,官場的落魄者,卻在人之與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一份釋然與安慰。

從「白雲一片去悠悠,清風浦上不勝愁」開始,詩人敘寫了遊子和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詩人從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現實,想到了天涯遊子,想到了閨中思婦,中間的轉換絲毫沒有突兀之感。「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詩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筆,卻讓讀者人掩卷長思,那其中的意蘊,那美妙的回憶,詩已盡卻味無窮。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歎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記得周國平說過:詩人與哲學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有著哲學家和詩人的雙重身份。

這句話在張若虛身上再次得到了驗證。傳說中,當年他就是憑藉著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當之無愧。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

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裡

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

而又以月為主體

「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

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

通貫上下

觸處生神

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

在月的照耀下

江水 沙灘

天空 原野

楓樹 花林

飛霜 扁舟

高樓 鏡臺

砧石 長飛的鴻雁

潛躍的魚龍

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

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

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

雖用水墨勾勒點染

但「墨分五彩」

從黑白相輔

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

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

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

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盪

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

也不是急管繁弦

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

含蘊 雋永

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

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

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

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

全詩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換韻

共換九韻

又平聲庚韻起首

中間為仄聲霰韻

平聲真韻

仄聲紙韻

平聲尤韻

灰韻 文韻

麻韻 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

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互動雜沓

高低音相間

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

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

平仄的交錯運用

一唱三嘆

前呼後應

既迴環反覆

又層出不窮

**節奏感強烈而優美

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

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

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

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

創制者是誰

說法不一

或說「未詳所起」

或說陳後主所作

或說隋煬帝所作

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

除張若虛這一首外

尚有隋煬帝二首

諸葛穎一首

張子容二首

溫庭筠一首

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

或顯得脂粉氣過濃

遠不及張若虛此篇

這一舊題

到了張若虛手裡

突發異彩

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

時至今日

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

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3樓: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文 / 清風白蓮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唐詩是中國五七言古今體詩的高峰。唐朝的詩人如浩瀚的銀河裡無數的星星一樣,輝映古今。在盛唐前期,有一位詩人孤標獨秀,為時所重,他就是「吳中四士」之一的張若虛。

若虛,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厭惡禮俗。與會稽賀知章、湖州包融等,在中宗神龍年間因「文詞俊秀」而「名揚於上京」。

歲月滄桑,其作品大都已經散佚,但從他現存的彌足珍貴的珠璣裡,我們仍能窺見其熠熠閃光的才情和對當時詩壇不俗的貢獻。

「吳中四士」之稱,沒有「文章四友」響亮,更沒有「初唐四傑」聲名顯赫,他們因地域的關係而被人們聯絡在一起。但他們畢竟在客觀上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詩群。他們生活在初盛唐銜接期,一個波瀾壯闊的偉觀的時代正在開始,不同的詩潮在詩人的心裡激盪、取分、融合。

帶著勃勃詩思,若虛也在詩國裡盡情遨遊,成為銀漢中一顆璀璨的、永不墜落的星座。從其詩看,有別於六朝及初唐的大多詩作,而獨具清新俊逸的特徵。六朝及初唐的大部詩作,題材狹小,情緒纖柔,音律精細,不是在文辭上下功夫,就是在歌詠著靡靡醉人的清音新調。

如謝朓的「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垂楊低復舉,新萍合且離」;王融的「絲中傳意緒,花裡寄春情」;沈約的「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楊柳亂如絲,綺羅不自持」等句,氣格卑弱,才情纖巧。而上官儀《早春桂林殿應詔》詩:「曉樹流鶯滿,春堤芳草積。

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工於雕鏤,詞章華美,不見半點性情,竟完全是齊樑詩的翻版。而若虛,沐浴時代的清風,品味人生的甘苦,用心用情吟出精美激越的華章。如果說他的詩尚有一點齊樑餘響的話,其實那正符合創新者嬗變的邏輯。

他借鑑前賢,馳騁才力,抒發性靈,擴大詩的反映面,提高詩的表現力,彌補陳子昂之不足,在某種程度上,為盛唐詩人提供了標準化的詩美正規化。

談到若虛,人們自然便想到那首「流暢宛轉」,「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的《春江花月夜》了。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因此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辭》中吳聲歌曲的舊題,不過是思婦閨怨的傳統題材。

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數首,除若虛此篇外,都是短篇即興。如隋煬帝所詠:「暮將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共星來。」或格局較小,或脂粉氣太濃。這一舊題,到了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不朽的藝術生命。

他匠心獨運,另闢蹊徑,勇於創新,賦於舊題以新意,擴大了詩篇的表現內容。詩人融詩情畫意與哲理於一爐,描寫月下大自然綺麗的景色,抒發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探求茫茫宇宙的真諦。語言清新優美,意境開闊幽深。

的確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聞一多先生譽此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我們來欣賞一下本詩的兩個片段: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看,其美不在容光而在意態,其味不在肥濃而在雋永。真是情韻嫋嫋,令人心醉神迷。

本詩基調是「哀而不傷」,我們從中能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詩人略帶迷茫,但更多的是憧憬。我們反覆吟唱後,似乎能感受到詩人那顆隱藏在詩篇中的激越、躁動的心。

由於「詩心」在詩中的流動融貫,對情、景、理的融合與昇華,便達到詩情、畫意與哲思的完美結合。正如黑格爾在《美學》中說的:「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示出來了」。

聞一多先生評價說:「如果劉希夷是盧、駱的狂風暴雨後寧靜爽朗的黃昏,張若虛便是風雨後更寧靜更爽朗的月夜」。若虛的詩是為情而造,「寫氣圖貌,即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劉勰《物色》)。

同時,其詩具有充實的內容,真切的感受。如此清新俊逸之風,這在當時的詩壇可謂別具一格,故亦為時人所稱道。

總之,若虛詩不多,但對唐詩的繁榮有一定的貢獻,甚至對後世詩歌都產生積極的影響。清王闓運說:「自閒潭夢落花一折,便縹緲悠遠,王維《桃源行》從此濫觴」。

柳永《八聲甘州》:「想此刻佳人長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任凝愁」,與「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幾為一個境界。曹雪芹《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作《秋窗風雨夕》一詩,竟完全因襲若虛《春江花月夜》體制。當然,對張若虛的研究,還需高屋建瓴。

他在前代詩歌基礎上的革新和創造,為一代唐音的繁盛做出的努力,是永遠值得後人欽佩的。在詩歌發展史上為若虛定位,考察其詩的藝術特徵,對我們瞭解唐詩的繁榮,珍視優秀的文化遺產,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讓我們枕著《春江花月夜》的清詞麗句,悠然入夢吧。

春江花月夜表達的主旨,春江花月夜的主旨是

它抒寫的是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詩歌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 清麗自然的感覺。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寫的一首經典詩作 是一首哲理的詩篇。寫的是離別的情感和自己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有。是說,如此...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思想情感,春江花月夜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春江花月夜 思想情感 通過描寫美麗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發了詩人對宇宙明月永恆的驚歎和對人生短暫的傷感,並從思婦的角度寫因夫妻離別而產生的憂怨哀傷,從遊子角度寫對團聚生活的渴望。顯示了詩人略帶傷感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說的不錯,頂一下 春江花月夜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全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月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