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來,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鍾哪

2021-03-19 18:37:20 字數 2645 閱讀 7381

1樓:e拍

在孟子看來,「一簞食,一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939豆羹」比「萬鍾」更重要。

按財富的數量說,「萬鍾」自然是多的,但是,「萬鍾」決定的是「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要比「萬鍾」更重要。

作者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人們,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當它關乎生死的時候,也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又舉有的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鍾」為例,說明喪失「本心」的表現。

無論是「萬鍾」還是「一簞食,一豆羹」與「義」字比較起來都是次要的,作者兩次運用對比論證法,從正反兩個方面再次印證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通過這種對比,既讓人認識到將「禮義」拋到腦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多麼地不值得,也讓人醒悟到「本心」的喪失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人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才行。

節選原文: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出自戰國孟子的《孟子·告子上》。

譯文: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飢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高位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麼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麼益處!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現在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現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如今卻為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不可以停止嗎?不停止的話,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本來的思想,即羞惡之心。

擴充套件資料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

他從人應如何對待自己的慾望入手,在生與死、利與義、守義與失義等方面,層層深入、正反對比地論證了義重於生,必須捨生取義。還強調指出人如果經不住萬鍾、宮室、妻妾、施恩的**,必然會失去捨生取義之心。

《魚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對魚和熊掌之間的抉擇,比喻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孟子會毅然「捨生而取義者也」。這當中的「義」和文章最後的「此之謂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惡之心」。

因為人只有擁有「羞惡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線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範圍所不接納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於生」的事,這樣才能不被「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識窮乏者得我」所**,而像「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樣,內心有一種凜然的「義」。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巨集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2樓:塵來

一簞食,一豆羹

bai」du雖然比「萬鍾」zhi少得多,可是「弗得則dao死」,看來更內

為重要。這裡作容者又運用了對比論證法,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作對比。按財富的數量說,「萬鍾」自然是多的。

但是,「萬鍾」決定的是「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要比「萬鍾」更重要。然而,無論是「萬鍾」還是「一簞食,一豆羹」與「義」字比較起來都是次要的,於是,兩次舉例論證法的運用,從正反兩個方面再次印證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

3樓:手機使用者

一簞食 一豆羹 因為得到它就能生存,否則就會死亡 而「萬鍾」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得到 否則是不合禮義的做法

4樓:手機使用者

我覺得作為孟子、、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義、、堅持義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簞食一豆羹,在數量上是少之及少,但它關係生命,因而比萬鍾還要重要。

絕對正確

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 魚我所欲也(節選) 《孟子》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6樓:奈何啊

1.(1)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2)用腳踢(3)鄉通「向」;從前(4)停止、放棄

2.a3.(1)(對於)豐厚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禮儀就接受它,(那麼)豐厚的俸祿對於我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

(2)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的天良(或人所固有的羞恥之心)。(意對即可)

4.觀點: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該捨生取義。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

7樓:張寒節疇

說明了物質生活可以簡簡單單,而重要的在於精神的富足和安樂。

魚我所欲也孟子提出了怎樣的觀點,魚我所欲也孟子提出了什麼觀點

孟子提出 捨生而取義 的觀點 通過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 孟子的思想核心就是 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個義指的就是仁義,道義。所以這篇文章的觀點用原文來說就是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樣說就可以了 捨生而取義的觀點 通過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 魚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採用了什麼技巧

魚我所抄欲也 選自 孟子 告子上 bai論述了du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 義zhi重於生 當義和生不能dao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孟子說 羞惡之心,義也。孟子 告子上 又說 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萬章下 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 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孟...

讀了孟子的《魚我所欲也》,談談你的取捨觀念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