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有沒有什麼特產,畲族有什麼特色?

2021-03-19 18:37:54 字數 5090 閱讀 5163

1樓:匿名使用者

畲寨金薯米

原料:番薯,即紅薯。又名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等。

明萬曆年間,閩人從「番地」呂宋(今菲律賓)引入薯種,福建巡撫金學智勸民廣種,號為「金薯」。明代畲民大量遷移閩東;畲山遍種金薯,並製成「番薯米」,以為主糧,強身健體,確保民族繁衍。畲家諺語云:

「番薯米吃到老」

畲族線面

線面(面線)始於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曆史。畲民對線面的製作流傳著一段神話故事:相傳王母娘娘的女兒九天玄女,為了給母親賀壽,煞費苦心,準備禮物,最後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精製了細如絲、長如發的線面,祝福王母娘娘長命不老以及祝福天下太平。

此後,畲民對線面便有著一段執著的畲俗涵意:過生日煮碗線面稱為長壽麵;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男婚女嫁送線面為喜面,象徵著好姻緣;逢年過節出遠門吃碗線面叫太平面,表示平安順利;待客及送禮表示為最尚禮,敬神拜佛當供品為迎財納福好運旺旺來。

畲族烏米飯

畲族烏米飯唐朝(公元669年)以來是畲族同胞「三月三」過節的傳統食品,它來自大自然烏稔樹(也叫烏飯樹)的綠色樹葉泡製而成的色香味和開脾健胃驅溼膳療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綠色食品,二十世紀末經寧德市畲族烏米飯加工坊開發,現已成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設宴的佳餚,分別有紅鱘烏米飯、竹桶烏米飯、太極烏米飯、荷葉烏米飯、菠蘿烏米飯、草包烏米飯、烏米卷、八寶烏米飯(甜、鹹)等品種。

2樓:匿名使用者

景寧山區有一種珍貴的綠麴酒,綠麴酒是畲族人民的智慧結晶,據說相傳於唐永泰二年(766),距今約有1200多年曆史。由於浙西南地方自身生產力水平低下、文化傳播方式落後、固步自封的生活觀念等客觀因素,畲族綠麴酒在傳承中歷盡滄桑、幾近匿跡。

客家飲食文化所受畲族文化的影響也很廣泛而深刻。先從飲食的原料說起,客家人很重視的稜米,就是從畲族學來的。楊瀾《臨汀匯考》卷4((物產考》載:

「汀人……又有稜米,又名畲米。畲客開山種樹,掘燒亂草,乘土暖種之,分粘木粘二種,四月種,九月收。」說明稜米本為畲民特產,後來卻成為汀州客家人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

在飲食習慣方面,客家人喜食和善食薯芋,又盛行「綠荷包飯」、「竹筒飯」,也應是從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土著民那兒學來的。例如,唐代柳宗元《柳州炯氓》詩寫道:「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著裹鹽歸炯客,綠荷包飯趁虛人。」說明「綠荷包飯」是古代百越民族的重要風俗,是客家「綠荷包飯」源於畲族或畲族先民之一證。

「嶺南撩民」是廣大嶺南地區的少數族土著居民。在張文成的時代,福建屬於嶺南道,「嶺南撩民」自然包括福建的土著民族在內。而當時寧化一帶,正是「撩民」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既然包括寧化在內的嶺南土著自古就有吃田鼠的習慣。現代田鼠乾的產地又正在寧化,那麼,我們有理由推想,寧化製作和食用田鼠乾的方法,應是客家人民從「蠻撩」—即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古代閩粵贛邊的土著人民那兒學來的。當然這種學習是一種借鑑和改造,「蠻撩」吃「蜜哪」是生吃,茹毛飲血;客家人的田鼠幹是精心製作的美食,包含著豐富的烹飪學、營養學、藥用食物學的知識。

畲族有什麼特色?

3樓:匿名使用者

畲族族稱有自稱和他稱兩種。畲族自稱為「山哈」,「哈」畲語為客人,「山哈」是指山裡客人的意思。畲族原分佈在閩、粵、贛三省結合部。

元、明、清時期,從原住地陸續遷徙到閩東、浙南、贛東等地山區半山區。先來為主,後來為客,先來的漢人就把這些後來的畲民當為客人。畲族自稱「山哈」,是與他們的居住環境、遷徙歷史有關。

畲族、輋民是漢族對「山哈」的他稱。「畲」字來歷甚古。在《詩》、《易》等經書中就已出現。

「畲」字讀音有二,讀yú(餘),指剛開墾的田;讀shē(奢),意為刀耕火種。「畲」字衍化為族稱,始於南宋時期。據劉克莊《漳州諭畲》載:

「民不悅(役),畲田不稅,其來久矣」,「畲,刀耕火耘」①。「畲」作為族稱,是由於當時畲民到處開荒種

畲族民風民俗

4樓:舞璇瀅

1、服裝:

畲族婦女的傳統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衣尚青、藍色,多著自織的苧麻布,衣右襟和袖口鑲花邊,色彩斑斕絢麗。服裝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福安式、羅連式和麗水式之分。

福鼎式通常稱福寧東路裝,上衣分大領和小領。多用水紅、水綠做底色,加繡花紋。霞浦式又稱福寧西路裝,流行於霞浦縣西、南、中部和東部畲村以及福安東部地區。

2、體育活動:

畲族人民酷愛體育活動,「打尺寸」、「盤柴槌」、「節日登山」、 「騎海馬」和「竹林競技」等,都是畲族民間流傳十分有趣、別具一格的體育運動形式。畲族人民練拳習武之風十分盛行,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間武術。

3、節日:

畲族的節日大多與漢族大致相同,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其中以春節、端午最為隆重。畲族也有本民族傳統的節日,典型的有會親節、烏飯節、分龍節、元帥節等。

4、婚姻:

畲族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通婚多在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鍾四姓中進行。

過去,畲族婚姻一般是不要聘金的,女兒出嫁,十分簡樸,嫁奩除一般禮物外,還有農具、斗笠、蓑衣等,稍為富裕者,也有以耕牛作陪嫁的。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歧視,畲、漢族嚴禁通婚,成為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

擴充套件資料

畲族人的文化藝術:

1、畲族文學藝術十分豐富。山歌是畲族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多以畲語歌唱的形式表達。所以畲族文學基本上是民間口頭文學。

2、勤勞淳樸的畲族婦女,不但是生產能手,也是編織刺繡的能工巧匠。他們手工藝品種類豐富,色彩斑斕,風格獨特。如編織的綵帶,又稱合手巾帶,即花腰帶,案花紋多樣,配色美觀大方。

3、畲族地區群眾性的舞蹈多已失傳。新中國成立後,文藝工作者根據畲族正月祭祖儀式中道師(本民族祭師)跳的舞蹈,加工整理為「踏步舞」, 又稱為「獵捕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主要反映了畲族人民在行獵過程中的動作。

4、畲族山歌以七言為一句,兩句為一行,兩行稱為一條。內容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寓意深刻。傳統的山歌有些己散失無傳,現流傳下來的約有一千多篇、四五萬行。

5樓:山海軒

米酒歷史上畲族人民輾轉遷徙,物質生活尤為簡樸。他們「結廬山谷,誅茅為瓦,編竹為籬,伐荻為戶 畲族「三月三」烏飯節

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結構瓦房。現在隨著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變,修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

火籠、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於山區氣候寒冷,嚴冬臘月,一家人都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畲族山區,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種植較少,雜糧較多。

他們普遍以地瓜米摻上稻米為主食,純米飯只是宴請貴賓時才用,喜食蝦皮、海帶、豆腐等。尤喜飲「米酒」和「麥酒」。

服飾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尤其是婦女的髮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髮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辮子,盤在頭上。

已婚婦女一般都頭戴鳳冠,即用一根細小精製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條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婦女,發間還分別環束黑色、藍色或紅色絨線。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垂在額前,畲族稱 它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傳說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許配給斬犬戎番王頭有功的盤瓠)。

冠上還插一根銀簪,再佩戴上銀項圈、銀鏈、銀手鐲和耳環,顯得格外豔麗奪目。

婚俗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蘭、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

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戀愛的傳統,對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習俗。

但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受到漢族婚姻觀念的影響,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買賣包辦現象十分嚴重。解放後被革除,現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傳統節日

畲族節日主要有農曆的三月

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

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

五、七月十

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

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祭祖時要以兩杯酒、一杯茶、三葷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時節的餜。在節日期間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但不論過什麼節日都要做餈粑。成年人過生日除殺雞、宰鴨外,也要做餈粑。

「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畲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著畲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

將士們靠吃一種叫『嗚飯」的野果等充飢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裡同宗詞的畲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

整個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此外,畲族也過春節。過春節時除宰雞殺豬外,還要做餈粑,祝願在新年裡有好時運,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盤古祖先」,老人講祖先創業的艱難,過後舉家團聚,唱山歌,送賀禮。

青年男女則走鄉串寨,以歌傳情,互敘友情。

6樓:攪沫沫獅子

1、畲族服飾

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2、婚姻習俗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

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

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

3、喪葬習俗

畲族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4、畲族飲食之烏米飯

日常主食以米為主,除米飯外,還有以稻米製作成的各種糕點,畲家常食的米飯有秈、粳、糯三種。番薯也是畲族農家主食之一。粉絲是畲家招待客人制作點心和菜餚的重要原料。

畲族大都喜食熱菜,一般家家都備有火鍋,以便邊煮邊吃。

莆田機場有沒有什麼進展,莆田機場有沒有什麼最新進展?

初步選址在北高鎮汀江村,應該在近年內會動工 莆田女生到處都是飛機場 莆田機場的建成時間 2014 2018年全省交通基礎設施提升行動計劃 提到 要加快推進莆田機場專案前期工作,爭取2015年完成專案選址報批,2016年完成專案報批並動工建設,2019年建成。莆田北高機場前期工作已 最晚2019年建成...

紅繩有沒有什麼忌諱,紋身有沒有什麼忌諱?

一 如果是普通的紅繩就沒啥忌諱。二 如果是開過光的忌諱的就比較多。例如 不能帶著睡覺 不能放在床上 不能讓異性接觸 不能帶著洗澡。1 其實這是一個老輩人的說法。開過光確實有比較多忌諱,我的左腳上都有一個母親編的紅繩子。某些時候不是你信就不存在,你信就有的。2 這不對,不信只是對自己的一個心理的強化,...

有沒有什麼書看了會使人憂鬱憂傷,有沒有什麼書能讓一個就是抑鬱消極悲觀厭世的人變得樂觀起來,最好是外國的。給女生看的,謝謝?

建議饒雪漫作品饒雪漫 更多 11張 饒雪漫,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專家。中國四川自貢人,青春文學屬著名作家。與伍美珍 鬱雨君成立國內第一個作家組合 花衣裳 從十四歲發表文學至今,已經在青春文學經營了二十七年,她的作品在我們的青春裡留下濃重的痕跡,她的文字是我們落寞失望時最體貼的安慰,她的...